喝红酒养生又护心是错的?提醒:经常喝酒,4大问题不能忽视,别不当回事

日期: 2025-05-17 20:02:31|浏览: 4|编号: 9717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喝红酒养生护心是错的?提醒:经常喝酒,4大问题不能忽视,别不当回事

李鹏飞年过五十,是单位里的“养生派代表”。

别人喝茶,他喝红酒,每次喝之前还不忘振振有词:“红酒护心脏、通血管,医生都这么说!”这天晚上,他刚倒上半杯干红,正准备配着坚果来两口,老婆在一旁实在看不过去,忍不住又叨叨起来:“你血脂高、血压也不稳,还天天喝,酒再好也架不住你天天灌!”

李鹏飞不以为意:“你不懂,这点红酒,不光不碍事,还养人。”说完还拿出手机搜索红酒的好处,一边念一边抿一口。

可没想到,三个月后体检,他的甘油三酯升了,肝功能也出现异常,医生直接让他戒酒。李鹏飞这才有些懵:“不是说红酒养生吗,咋喝出问题来了?”

他的问题,其实很多人都有。到底红酒有没有那么神?养生酒是不是越喝越健康?是人选对了酒,还是酒压根就不该喝?

红酒到底养不养生?

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都有对酒的记载。李时珍说:“酒能达药势,活血行气,通经活络。”听起来不错,但原文接着写:“然饮多则伤神耗血,损胃伐精。”短短一句,道破本质——适度才是关键。

现代很多人说“红酒有益心脏”,那是因为有些人吃高脂肪食物较多,但心血管病却低于别人。

研究认为这和他们爱喝红酒有关,因为红酒中含有“白藜芦醇”,这个成分确实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普通红酒里白藜芦醇的含量极低。要想靠喝红酒摄入1毫克白藜芦醇,需要喝十几瓶。按这个量喝,早不是什么养生,而是伤身了。

经常喝酒的人,身体会有4大变化

说酒是“液体面膜”“血管清道夫”,那是夸大了。经常喝酒的人,身体的变化不难察觉,只不过不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1. 脾胃越来越弱

酒性热,灼伤脾胃。《素问》中提到:“酒入胃中,气先行,酒精灼烁,脾气为之伤。”

经常饮酒的人,容易出现食欲减退、腹胀、口干。脾为后天之本,一旦脾气虚弱,湿气也容易内生,身体沉重,四肢乏力,反应迟缓。

2. 肝火旺盛,睡眠紊乱

酒入肝经,常饮耗肝血,助肝火。白天烦躁易怒,晚上辗转难眠,半夜醒来不再入睡,都是肝气不舒、肝火内扰的表现。

中医讲“肝藏血,主疏泄”,酒精打乱这个节律,情绪和睡眠都会被波及。

3. 皮肤变差,气色萎黄

很多人喝酒后脸红,但这不是气血好,而是血管扩张的表现。

长期下来,毛细血管破裂、皮肤红斑增多,面色晦暗、眼袋加重,和“养颜”二字根本搭不上边。

4. 湿热下注,筋骨无力

经常喝酒、又不节制饮食的人,湿热常常积于下焦,就会腰膝酸软、腿脚沉重、晨起僵硬。久了筋络不舒、气血不畅,行动反应都慢下来,人像被灌了铅一样没劲儿。

药酒,是药还是酒?

很多人认为药酒能调养身体,坊间流传的药酒方子五花八门——什么何首乌泡的黑发、党参泡的补气……药材确实好,但泡进了酒里,还能起多大作用?

古人确有药酒,但重在“药为主,酒为辅”。现代人往往反了,把药当个点缀,实则是以饮酒的名义自我安慰。

药酒中的药效成分,需要在对的体质、对的病证、对的剂量下使用。不是说药不好,而是药不对症、药不对人,那喝下去就不是滋养,而是伤身。

还有个容易忽略的问题——酒精会影响药材成分的稳定性。有些成分长时间浸泡在酒精中会分解变性,产生有毒物质。比如川乌、草乌这样的辛温药材,若处理不当就可能带毒。

真正想养生,不如这样做

比起红酒和药酒,中医更推崇食疗与气调。与其用酒精催逼身体,不如用养神清气的方式慢慢调理。

1、想活血通络,用生姜、桂枝煮水泡脚,远比喝药酒温和安全。

2、想补肾强筋,六味地黄丸、右归丸等经典方剂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更合适。

3、想提神醒脑,每天晨起搓手百下、梳头三百,既省钱也真管用。

最后说一句

真正懂得养生的人,不靠酒精提神,而靠生活本身的节律养神。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