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货是让我一杯接一杯喝酒的理由……

日期: 2025-05-09 06:00:49|浏览: 5|编号: 9617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这货是让我一杯接一杯喝酒的理由……

自古至今,花生这种滋味鼎盛又土里土气的作物,一直伴随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我打小学会的第一个谜语就是:“麻屋子,红帐子,里边住个白胖子”。

无论身居田间地头还是酒肆茶楼,只需几粒入口,香味就可以让自我意识得到极大满足,给自得其乐者撑出来一方小小的天地。成年后,越发觉得花生亲近,因为,有花生的地方,就有酒。

昼短夜长,收获花生的季节到了。

花生长得并不算精致,甚至有点糙,表皮和苦瓜估计是远亲。取一枚放在手中,用食指稍稍护住,两只拇指借力轻轻一按,“吧唧”一声壳便开了。这也就是为啥,在懒人面前,其他难剥壳的坚果都会失宠。

花生仁好看,皮薄薄一层,轻轻一揉就祛了,露出光滑油亮的底色。花生仁也好吃,香,耐得咀嚼。

我读书少,也还是知道不少文人都很喜欢嚼上几粒花生。鲁迅自称喜欢一边读《天演论》一边吃花生,他尤其喜欢母亲做的花生,鲁迅日记里多次提到母亲送花生给他;而老舍则是喜欢一边看《水浒传》一边吃花生。

当然,花生吃到这个份上,就不仅限于是吃个零食的闲适了。我们不拔高,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花生,只是想说,既然花生能在零食圈里“横行”,不难看出它“可软可硬,可盐可甜”的特质。比如,逛一圈超市你就会有所体会,放了辣椒花椒的“酒鬼花生”可以瞬间激起让人喉结蠕动的川味,而裹着芥末面团的芥末花生,又能让你置身日本风情……

各种花生零食中,最有故事的当属鱼皮花生。其实,鱼皮花生就是小时候吃的“日本豆”,最早由日本人发明。制作外壳的淀粉糊里掺有鱼皮胶,所以叫鱼皮花生,是喝酒、品茶时的小点心。

不过,花生米纵有万般风味,可在我这,干吃好像还是没有什么灵魂。

因为,自我幼小的心灵里直到现在都埋着一个深深的“套路”——下酒不过花生米。

小的时候,家中长辈们喜欢围在一张小小的八仙桌前,一瓶白酒,一碟花生米,侃侃而谈。就这样,不知从何时起,只要有酒的地方,就有了花生米的身影。

记得每当过年,大家围在一起边喝边聊。每次到了最后,各种碗碟撤下桌,总会剩那么两盘花生米在桌上,还有些酒……

这时长辈都会边剥壳边搓着花生的红衣,喝口小酒,吃颗花生米。正当说到兴起时,便会将手中剥好的花生米丢入口中,将这个话题接过来。若是有人敢只吃花生不喝酒,便会用花生米玩笑地丢过去,躲闪之间塞入嘴中嬉笑不已。

这样的热闹场景每年都会上演那么几回,在寒冬中的一顿家常饭让酒暖了心,被花生米增了情。

为什么这个在故乡南美籍籍无名,反而到了中国餐桌,尤其是酒桌却大放异彩了呢?

想必是以前的人们生活不是很富裕,显然是没条件在平时的酒桌上摆弄起大鱼大肉。那想喝酒用什么呢?花生米一次只能夹一粒,有滋有味,往往酒喝完了,一盘花生米却没吃完,伴酒着实不错。

在人们富裕了之后对花生的依赖一直没有减轻,而且喝酒吃花生还成了酒场的习惯;而且,往往喝酒的人都迫不及待,无论点什么菜都需要等待,而花生米直接就可以上。

吃了这么多年花生,多少有些口味上偏爱,除了现在最方便易得的“黄飞红”,最爱的还得是传统那几样:

油炸花生米

家里最常见,哪怕是现在,如果眼前有一盘油亮亮的花生米,也忍不住口舌生津,馋虫大动。

中小火,凉油就可以下锅,炸到上色,红衣爆裂,捞出来喷一点白酒,加盐拌匀。热食即可,放凉更酥脆上头。

没有完全融化的盐花儿先用咸味挑逗着每一粒味蕾,齿缝穿梭间,油香脂香开始溢满了整个口腔。可能就是这种毫无掩饰的咸,让摸向酒杯的手略显诚实,赶紧抿一口压一压,然后心满意足地发出一声“啧~”。因此,油炸花生米的下酒能力可见一斑。

不过,虽然是看似简单的家常小蝶,可是考验耐力和眼力的技术活,稍一心急,就炸糊了,留下一片硝烟滚滚,像被千军万马扫荡过的战场。

油炸花生米后来还衍生出了“老醋花生米”,也是夜市江湖里桌桌必点的“国民下酒菜”。酸甜适口,重点就落在可以酸倒牙的“老陈醋”上,有多开胃,就有多下酒。

五香花生米

我说的这种五香花生米,像是炒货。带皮的花生米先用各种香料煮熟,等滋味全入进去后,捞出来摊平晾干,再烘烤至酥脆制成。比起油炸的花生米,五香花生米没有那么脆,而是更酥一点。

小时候,家里来客人要喝酒,长辈图省事儿,就会买现成的这个先备上。

跟油炸花生米一样,吃到最后准剩下。只不过这个不禁放,很容易“皮”掉(受潮),所以一定会被当即了解的。抓一把在手里,把已经干脆的红衣来回搓,然后猛吸一口气,把搓下来的皮一吹,剩下白胖的果仁,一把全塞嘴里大嚼特嚼,太奢侈了!

这种五香花生,一定是小时候街边小卖部那种散装的最好吃。后来,市面上的超市里见到了一个叫“老奶奶”的花生,我买来吃过一次,聊以慰藉舌头上的思念,但真矫情起来又觉得不太行,少了许多滋味。

盐水煮花生

盐水花生也是酒桌上难得的常客。可以有壳,也可不带,伴生的另一个食材是毛豆,人称“花毛一体”。

因为有淀粉的存在,所以煮制的花生拥有绵软的口感,令人欲罢。拨开皮,光洁明亮看着就白嫩可喜,带着些许盐味,不温不火、口感潮润。

当然做法也简单,几颗八角,几粒花椒,一小段桂皮,一小撮儿盐,就可以成就盐水花生甘平温婉的性情。

煮熟的花生米,晾凉跟芹菜或者胡萝卜拌在一起,就成了我最喜欢的一道凉菜。下酒就甭说了,天热吃稀饭的时候,来上一盘,可以当桌上其他什么菜都不存在的。

入菜的花生米

要说下酒,作肉类食物配菜的花生米一定可以拥有姓名。

这些花生米一般不会单独呈盘,但每一个都是让人频频举箸的尤物。特别是粤菜里豉汁凤爪和煲猪脚里的花生米,软软糯糯,包裹着充满着胶原蛋白的浓稠汤汁,是会让我忽略主角的存在。

很难想象,宫保鸡丁没有了花生米会怎样。当然,还有吃麻辣香锅时,如果最后不撒一把花生米,那简直是对麻辣香锅的不尊重!

除了上边这些我热衷的花生米,发展至今,市面上已经有各种做法各种口味的花生了,什么怪味花生、咸蛋黄焗花生,还有我之前介绍过的包裹了酸酸的杨梅粉和甜甜糖粒的梅子粗糖花生,搭配起斯佩塞的威士忌简直不要让酒里的花果香太明媚~

所以,你还吃过什么下酒的花生米?可以留言告诉我,如果连酒都配好了就再舒适不过了。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