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透】NAD+静脉疗法!
NAD+静脉疗法,为何成为美国中产的“抗衰新宠”?
纽约曼哈顿的高端医疗机构提供每周三下午的NAD+静脉注射服务,该时段预约通常很快满额。这种静脉疗法在美国中产阶级中颇受欢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约翰·迈尔斯医生的实验,当时首次尝试将维生素和矿物质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输入人体循环系统,这被认为是营养疗法的早期实践。
近年来,随着对细胞衰老机制研究的深入,医学界在传统疗法基础上加入了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成分。相关研究显示,NAD+在细胞代谢、DNA修复和衰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巴克老龄化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曾在 Cell 期刊发表论文,探讨NAD+代谢与衰老的关系。有临床观察表明,定期接受NAD+静脉治疗的患者在某些生理指标上可能有所改善。
目前,将传统营养疗法与NAD+结合的方案正在探索中。
BT:01
NAD+:鸡尾酒疗法中的“能量引擎”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细胞内重要的辅酶,参与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包括能量代谢、DNA修复和免疫调节等过程。研究表明,人体内的NAD+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这种减少可能与细胞功能衰退及某些与衰老相关的疾病有关。
图1 NAD+的生理功能
NAD+在细胞中具有多重作用,包括支持能量代谢、激活某些与长寿相关的蛋白质(如),以及参与DNA修复和炎症调控。由于这些特性,NAD+被应用于一些抗衰老疗法中。在静脉注射疗法中,直接补充NAD+可能有助于提高细胞内NAD+水平,并与其他营养成分共同作用,以支持细胞健康。
BT:02
NAD+是如何合成的?
NAD+在人体内合成有三种主要机制:
图2 NAD+合成路径
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在人体内主要通过以下三种生物合成途径生成:
1. 犬尿素途径(从头合成途径):该途径以色氨酸为起始物质,在色氨酸-2,3-双加氧酶(TDO)或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催化下转化为N-甲酰犬尿氨酸,随后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喹啉酸(QA),并最终进入-途径合成NAD+。
2. -途径:烟酸(NA)在该途径中首先被烟酸磷酸核糖转移酶(NAPRT)催化生成烟酸单核苷酸(NaMN),随后经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酸转移酶(NMNAT)转化为烟酸腺嘌呤二核苷酸(NaAD+),最终在NAD+合成酶(NADS)的作用下生成NAD+。
3. 补救合成途径(主要来源):烟酰胺(NAM)通过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的作用转化为烟酰胺单核苷酸(NMN),随后在NMNAT的催化下生成NAD+。此外,NMN和烟酰胺核苷(NR)作为NAD+的直接前体,可通过该途径快速补充细胞内NAD+水平。
NAD+的多种合成途径体现了其在维持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中的关键作用。
BT:03
NAD+在人体中如何发挥作用
图3 NAD+补充可改善人体健康,延缓衰老[4]
1. 基因表达
图4 NAD+ 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突变导致多种临床表现
基因表达是指细胞根据DNA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和其他功能分子的过程,这一过程决定了生物体的各种特征,如毛发颜色和皮肤色素沉着等。
研究表明,组蛋白修饰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之一,而这一过程依赖于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参与。当细胞内NAD+水平不足时,可能会影响组蛋白修饰的正常进行,从而干扰基因表达。此外,NAD+缺乏还可能导致DNA甲基化异常,进一步阻碍基因的正常表达功能。
相关研究提示,维持适当的NAD+水平可能对保障基因表达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2. 免疫功能调节
研究表明,NAD+水平与机体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在感染过程中,NAD+能够促进巨噬细胞的能量代谢,增强其吞噬和杀灭病原体的能力。同时,NAD+还具有调节炎症反应的作用。临床观察发现,较高的NAD+水平与炎症因子(如TNF-α和IL-6)的分泌减少存在相关性。
3. 细胞能量代谢
NAD+作为重要的辅酶,参与多种能量代谢过程,包括糖代谢、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代谢途径。在糖酵解过程中,NAD+是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等关键酶发挥催化作用所必需的辅助因子。当机体NAD+水平不足时,可能影响能量代谢的正常进行,进而导致细胞能量供应障碍。
4. 昼夜节律
图5 NAD+调节昼夜节律
生物钟,也称为生物钟或昼夜节律,是调节人体睡眠/觉醒周期的内生过程。这个生物钟帮助身体适应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和不同的季节。生物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归因于细胞中NAD+的水平[9]。缺乏 NAD+会扰乱昼夜节律,导致白天嗜睡、浅睡眠、荷尔蒙失衡和情绪紊乱。
5. 心血管功能
图6 NAD+维护心血管功能
心脏作为持续工作的器官,具有极高的代谢需求。研究显示,维持适当的NAD+水平对保障心脏正常代谢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在心肌缺血或梗死等心脏突发事件后,充足的NAD+水平可能促进心肌组织的修复过程。相关研究还发现,NAD+缺乏可能与心肌肥大和纤维化等病理改变存在关联。
6. 肾功能
肾脏功能通常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退。有研究表明,这种年龄相关的肾功能下降可能与体内NAD+水平降低有关。实验数据显示,NAD+补充可能对预防急性肾损伤具有一定作用。此外,NAD+还可能通过调节前列腺素E2等活性物质的释放,在肾损伤后促进肾功能恢复。
7. 肝功能
图7 提升NAD+水平可改善小鼠肝脏功能
体内正常的 NAD+水平对于最佳肝功能至关重要。NAD+通路中的某些酶已被证明可以保护肝脏免受肝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疾病的影响。多项研究表明,补充NAD+可以改善肝脏的整体健康状况,保护其免受毒性疾病的侵害,并增强肝脏受伤后的再生能力[12]。
8. 神经功能
NAD+及其前体已被证明在发生严重的神经系统事件(如中风)后对大脑中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13]。体内 NAD+的正常水平对于大脑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和生存至关重要。
BT:04
从实验室到临床
NAD+静脉注射的独特优势
NAD+静脉注射疗法在抗衰老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高效吸收特性
静脉注射方式使NAD+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生物利用度接近100%,15分钟内即可分布至全身。相较而言,口服补充需经过消化系统,受胃酸分解、肠道吸收限制和肝脏首过效应影响,实际吸收率仅为15-30%,最终仅有少量有效成分进入血液。
2. 优越的转化效率
该方式避免了传统补充途径的代谢损耗问题。
前体类型
代谢层级
转化效率
关键损耗环节
NR
NR→NMN→NAD+
≤18%
肠道分解、肝脏甲基化
NMN
NMN→NAD+
≤35%
胃酸失活、转运限制
静脉NAD+
直接利用 100%
100%
无中间代谢损耗
3. 精准的代谢调控
静脉注射后约30分钟即可使细胞内NAD+浓度达到峰值,通过调节输注速度可显著提高药物在脑组织的分布率。同时,该方法减少了代谢过程中甲基化副产物的生成,有效降低肝脏代谢负担约40%。
这些特点使NAD+静脉注射成为当前较为高效的细胞能量补充方式。
BT:05
NAD+静脉滴注的联用方案
在专业医疗机构,NAD+静脉注射常与其他营养素组成个性化配方:
抗氧化组合
搭配谷胱甘肽、维生素C,形成三重抗氧化防护网
神经修复组合
结合甲钴胺、磷脂酰丝氨酸,强化脑功能保护
能量提升组合
加入ATP、左旋肉碱,协同增强细胞产能效率
免疫调节组合
配合胸腺肽、锌元素,构建多层次免疫防护
护肝组合
配合谷胱甘肽、氨基酸、维生素B,增强解毒护肝功能
抗衰老组合
配合辅酶Q10、甘氨酸,N -乙酰半胱氨酸,协同延缓衰老进程
这种联用应用方案的协同效应,既能放大单一成分的功效,又能减少潜在副作用,体现了现代精准医疗的核心理念。
BT:06
本期总结
NAD+静脉注射疗法在功能医学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代表着从传统症状治疗向根源性干预的重要转变。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这种疗法有望发展出更加个性化的应用方案。
在抗衰老领域,复合营养疗法的协同作用理念正在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发展。这种多组分联合干预的方式可能为延缓衰老提供新的思路。如需了解NAD+相关抗衰老产品或获取专业建议,可通过专业渠道咨询相关医学顾问。请注意,任何医疗干预都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参考文献:
[1] A J, R, A, E. NAD(+) and its roles in [J]. Nat Rev Mol Cell Biol, 2021, 22(2): 119-41.
[2] A, S, R A, et al. of NAD+ as a for [J]. , 2023, 15(2).
[3] XIE N, ZHANG L, GAO W, et al. NAD(+) : and [J]. Ther, 2020, 5(1): 227.
[4] WU J, HAN K,SACK M N. NAD+ to and [J]. J , 2024, 212(7): 1043-50.
[5] M, A. of by and non- [J]. Nat Rev Mol Cell Biol, 2022, 23(5): 329-49.
[6] -PEREZ R, R J A,VAN C D M, R H. NAD(+) in human and [J]. EMBO Mol Med,2021,13(7): .
[7] P S,LIU L,MOON P K,et al. de novo NAD(+) in aging and [J]. Nat ,2019,20(1): 50-63.
[8] CHINI C C S, H S,TRAN N L K,CHINI E N. NAD : Role in and aging [J]. Aging Cell,2024,23(1): .
[9] D C,HONG H, B J,et al. NAD(+) PER2 to Aging [J]. Mol Cell,2020,78(5): 835-49.e7.
[10] ZHANG X,ZHANG Y,SUN A,GE J. The of in : ,roles and [J]. Genes Dis,2022,9(4): 959-72.
[11] MOREL J D, M B,LI T Y,et al. and NAD+ from acute in a mouse [J]. JCI ,2023,8(3).
[12] LIU Y,CHENG C,GAO H,et al. by NAD(+) - liver and liver [J]. Food Sci Nutr,2024,12(7): 5100-10.
[13] S, D A, M P,FANG E F. NAD(+) in Brain Aging and [J]. Cell Metab,2019,30(4): 6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