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春雨医生+

日期: 2025-09-12 18:03:10|浏览: 6|编号: 10079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小程序 春雨医生+

心理治疗方法(4)厌恶疗法

人之相交交于情,爱之相伴在于懂。懂你的人,会走进内心,慰藉心灵。这里是你的心灵港湾。点击箭头上蓝字【心上衣】关注我!公众号:欢迎您的到来!谢谢!希望您阅读愉快!身心受益!

厌恶疗法( ),通过惩罚手段抑制或消除患者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法。将厌恶刺激(负强化的刺激物)作为惩罚性的无条件刺激,使之与引起不良行为的条件刺激相结合,如让电击与饮酒行为同时出现,从而引起患者对原有条件反应(饮酒)的厌恶、恐惧或回避。经多次应用惩罚性刺激,使患者消除已形成的不良行为。

其它叫法

【别称】: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亦称】:厌恶性条件法

基本简介

图片

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是一种较常用的行为治疗技术,其做法为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达到使患者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它是应用惩罚的厌恶性刺激,即通过直接或间接想象,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厌恶疗法的特点是,治疗期较短,效果较好。厌恶疗法的使用,从资料看,确实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妇女为了避孕,故意延长哺乳时间,以致小孩到了6-7岁仍未断奶。而此时,要使孩子断奶,成人往往只能采用在*涂黄连或难看的颜色,使儿童望而生畏,产生厌恶感,以达到断奶的目的。

厌恶疗法,或称厌恶性条件法,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其内容为: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厌恶疗法的原理是经典条件反射。利用回避学习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击、催吐、语言责备、想象等,与求治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图片

厌恶疗法

现代临床心理医师也在使用这种方法帮助人们戒酒,让嗜酒者服吐酒石,或注射阿朴**,在即将出现恶 心时,让嗜酒者饮酒。如此每天一次,重复7~10次,直到嗜酒者不使用药物而单纯饮酒也出现恶心,对酒产生厌恶情 绪止。此即说明条件反射已充分建立,以后每年仍可作1~2 次巩固性治疗。据莱蒙()所行的4096例以此种方法 戒酒的效果统计,一个疗程治疗后,维持戒酒5年以上者占38%,维持10年以上者占23%,其余的人以后又继续喝酒。

历史研究

图片

厌恶疗法

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厌恶疗法并非是现在的新创造,例如,在中国农村,古来就有采用延长哺乳期避孕的情况,儿童到6、7岁时还未断奶,造成不良习惯。等到要断奶时,想用说服的办法*儿童这种不良行为很困难。民间采用的断奶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在*上涂些黄连一类的苦味剂,儿童在吸吮1、2次后,就不敢再提吮乳要求。另一种办法是在乳房上涂难看的颜色,使儿童望而生畏,此后连吮奶的尝试都不敢再有。这两种断奶方法就是利用了我们现在所讲的厌恶疗法。当然,那时还是素朴的,并没有揭示其理论依据。 40年代,临床医师使用了厌恶疗法治疗酒精依赖。先让病人服吐酒药,或注射阿朴*,在即将出现恶心、呕吐时,即让病人饮酒。如此每天1次,重复7…10次,直到病人单独饮酒也出现恶心、呕吐,对酒产生了厌恶情绪,而自动停止酗酒。以后每月仍可作1一2次巩固性治疗。据莱默等对4096例此种方法戒酒治疗疗效统计,一个疗程治疗后,维持戒酒5年以上者占38%,维持10年以上者占23%,其余的人以后又继续饮酒。

理论基础

厌恶疗法与其它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相同,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认为错误的与病态的行为,是在生活经历*别是心理创伤的体验中,通过学习或条件反射固定下来的。通过再学习、条件反射和强化手段,也能消除和纠正病态行为或功能障碍,建立起健康的行为。

经典条件反射有动物行为的研究结果作根据,1937年尼克莱夫曼等用8条狗做实验,注射阿朴*作为无条件刺激,皮下注射40毫克阿朴*即可引起恶心、呕吐、发颤及大量流唾液等症状,这种过程每日重复达数月之久。其实这种实验开始不久就使狗有了复杂反应,刚上木架等待之时,虽尚未注射阿朴*,狗就开始恶心、呕吐。这是典型的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实验。根据这个实验原理而设计的,在临床上对于戒烟、戒酒、革除*等恶习均有效。以革除酗酒为例,具体做法是:

把酒(包括酒的色、香、味)看作条件刺激(CS),把见酒就贪饮的行为看作习得的条件反应(CR)。

安排一负增强刺激(电击或恶心药)作为五条件刺激(UCS),以引起个体的痛苦反应即无条件反应(UCR)。

按照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过程,结合酗酒者个人的生活习惯,即患者最喜欢饮酒的时刻把酒摆在患者面前,随后使他受到厌恶性刺激,这时皮肉痛苦或呕吐与对酒的厌恶、恐惧等会同时出现。经过几次结合以后,新的条件反射就建立起来,即只要患者见到酒后,就会出现对酒厌恶、恐惧而逃避,并消除了原来酗酒的不良行为。

所依据的操作条件反射是逃避学习的实验。实验方法是将一个木箱从中隔开,但留有小孔,箱右侧的安有带电的装置,先将老鼠放人右侧箱内,老鼠因受电击会通过小孔逃向左侧箱内。这样反复数次后,只要将老鼠一投人右侧箱内,它就会马上逃到左侧箱里去,从而学会了逃避学习这种行为。

以上实验中,动物是靠积极地学会适应环境的新行为(逃向左侧箱内)来逃避惩罚的,因此条件行为就成了逃避惩罚的手段或工具。现以上一条目介绍的过度着衣癖来说明操作条件反射原理的的应用。

可以把病人穿过多的衣服看作是一种条件刺激(CS),对于这种条件刺激,病人可有两种选择,或者是脱掉一些过多的衣服,或者是保持不变,而其中后一种情况正是已习得的条件反应(CR),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给她一个无条件刺激(UCS),即穿衣超过一定重量,不准进入食堂。为了免于饥饿,病人就会脱掉一些衣服。这样多次结合以后,病人就会全部丢掉身上多余的衣服,恢复正常穿着。持不变,而其中后一种情况正是已习得的条件反应(CR),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给她一个无条件刺激(UCS),即穿衣超过一定重量,不准进入食堂。为了免于饥饿,病人就会脱掉一些衣服。这样多次结合以后,病人就会全部丢掉身上多余的衣服,恢复正常穿着。

主要特点

厌恶疗法的特点是,治疗期较短,效果较好。

禁忌症

拒绝训练或完全无训练动机及要求者。

适应症状

图片

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常用于治疗酒癖、性行为变态、强迫观念等。通过对患者的条件训练,使其形成一种新的条件行为,以此消除患者的不良行为。在治疗时,厌恶性刺激应该达到足够强度。通过刺激确能使患者产生痛苦或厌恶性反应,治疗持续的时间应为直到不良行为消失为止。如强迫观念的患者,用拉弹橡皮圈法治疗。头几天,当强迫观念出现时要接连拉弹30~50次,才能使症状消失。另外,要求患者要有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当治疗有进步时医生要及时鼓励患者,必要时最好取得患者家人的配合,效果会更好。

一般原理

图片

厌恶疗法

利用回避学习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击、催吐、语言责备、想象等,与求治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厌恶治疗的形式

第一种是电击厌恶疗法。即将求治者习惯性的不良行为 反应与电击连在一起,一旦这一行为反应在想象中出现就予以电击。电击一次后休息几分钟,然后进行第二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反复电击多次。治疗次数可从每日6次到每二个星期一次,电击强度的选择应征得求治者的同意。

第二种是药物厌恶疗法。即在求治者出现贪恋的刺激时,让其服用呕吐药,产生呕吐反应,从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消失。药物厌恶疗法多用于矫治与吃有关的行为障碍,如酗酒、 饮食过度等,其缺点是耗时太长,且易弄脏环境。

第三种是想象厌恶疗法。即将施治者口头描述的某些厌恶情境与求治者想象中的刺激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厌恶反 应,以达到治疗目的。此疗法操作简便,适应性广,对各种行为障碍疗效较好。为了改变性变态行为,有人也使用过此种疗法。如在恋物癖求治者头脑中出现窃取恋物的观念或出现此种行为之际,令患者用通电或是用针刺痛自己,重复结合多次之后,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此类适应不良行为。此外有人用同样的方法治疗习惯性肌肉抽动症。医师在治疗强迫观念时,也使用过类似的方法,他用的不是疼痛刺激;而是当求治者每次出现强迫观念时即自动停止呼吸,用憋气导致的窘迫感来抑制强迫观念的涌现。

4.其他刺激。任何能带来不快情绪的刺激都可作为厌恶刺激,只要这种刺激不给身体带来较大的损害。例如:①憋气,即尽可能持久地自动停止呼吸,让自己缺氧、胸胀、满脸再挺得通红。 l977年报告曾用憋气的方法治疗强迫思维。②羞辱。1970年,报告用羞辱作为厌恶体验治疗异装癖、窥阴癖、露阴癖。例如,让窥阴癖求助者进入一个特定的房间,房间的四周都装上了单向玻璃镜,求助者透过单向玻璃镜,可看见前面一间房里有一位半*异性。透过两侧的单向玻璃可看见有很多人走来走去,好像要公开地观察他。实际上,除了咨询师,谁也看不见他,人们是在讨论别的问题。当他止不住地窥看异性时,他觉得四周的人自然已经观察到他猥琐的形态,于是羞得无地自容。ser.bet用这种方法治疗过7个性心理障碍求助者,追踪随防6个月,其中5个求助者的性变态行为一度消失。③强烈的光线、尖锐的噪音以及针刺等.--f致疼痛的方式也曾被用来作为厌恶刺激。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想象中主动呈现厌恶景象,并让这一景象与某种适应不良的冲动(或行为)相结合,以达到治 疗目的的。例如性变态患者,当其出现这方面的欲望或行为时,让自己立即闭上眼睛,想象面前站着一个高大警察,面孔冷峻,手里拿着镣铐在盯着他。或是回忆过去被拘留、被群众愤怒申斥的场面,以达到减少与控制此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效果。除此之外,有心理医师还设计用想象恶心呕吐来抑制酒瘾或贪食症,但想象的方法究竟不如实际的、具体的给 予的刺激那样有效。通过想象厌恶刺激来矫治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又称内隐致敏法。对于隐入悲观失望状态的失恋青年,内隐致敏法对于痴情有一定的效果。有人说内隐致敏法所起的作用与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镜相同。

运用厌恶疗法进行治疗时,厌恶性刺激应该达到足够强度,通过刺激确能使求治者产生痛苦或厌恶反应,持续的时间为直到不良行为消失为止。如强迫观念患者,用拉弹橡皮 圈法进行治疗,头几天,当强迫观念出现时要接连拉弹30~50次,才能使症状消失。另外,要求求治者要有信心,主动配合,当治疗有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必要时最好取得其家人的配合,这样效果会更好。

注意事项 (1)厌恶疗*给求治者带来非常不愉快的体验,施治者在决定采用此法之前,务必向求治者解释清楚,在征得求治者的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并且,施治者一般应把厌恶疗法作为最后一种选择。

(2)在使用厌恶疗法的同时,应努力帮助求治者建立辨别性条件反应。例如对一位*者使用厌恶疗法,施治者应将呈现厌恶刺激,限制在求治者的同性间性行为表现的范围内;同时,让求治者形成对正常的异性间性活动的愉快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消除非适应性行为的同时,建立适应性行为。

临床研究

厌恶疗法

现代临床心理医师也在使用这种方法帮助人们戒酒,让嗜酒者服吐酒石,或注射阿朴**,在即将出现恶心时,让嗜酒者饮酒。如此每天1次,重复7-10次,直到嗜酒者不使用药物而单纯饮酒也出现恶心,对酒产生厌恶情绪止。此即说明条件反射已充分建立,以后每年仍可作1-2次巩固性治疗。据莱蒙()所行的4096例以此种方法戒酒的效果统计,一个疗程治疗后,维持戒酒5年以上者占 38%,维持10年以上者占23%,其余的人以后又继续喝酒。 厌恶疗法治疗“*癖”

走进心理门诊,他满脸羞愧。好半天,才说出了心里话:“我性格内向,平时少话,结婚十余年对夫妻生活不甚感兴趣,总担心自己得了阳痿。但奇怪的是,一看见邻居10岁的小女孩,我就有一股不可思议的‘冲动’,经常借故带她出去买东西、看电影、逛公园,乘机窥视、触摸她的隐私区,有时还情不自禁地拥抱她、亲吻她。这样,我就觉得获得了很大的满足。事后,面对着妻儿,我深感自责与焦虑,可又无法自控。”

分析:他为何会对小女孩“情有独钟”呢?这是畸变心理惹的“祸”———他患了“*癖”。

“*癖”是以儿童为对象来获得性满足的一种性变态,以男性患者多见,其所恋儿童常是10~17岁之间朋友或熟人的子女。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是后天心理发展异常造成的。1、心理因素:爱怜童心,人皆有之,但对儿童性过分关注、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可固化心理并控制人的行为。2、社会因素:没有能力处理异性间的人际关系,感到紧张、害怕,从而把兴趣转移到儿童身上。3、家庭因素:家庭不和谐,夫妻关系不良或有阳痿,对成人的性生活恐惧或失去兴趣时可转恋于儿童。4、人格缺陷:胆怯、懦弱,缺乏应付危机的能力为易患人群。当他们遇到工作、学习等方面的重大精神冲击或妻子有*后,他们往往没有勇气去面对现实,幻想退回到童年,故把心思转移到小女孩身上,在心目中把她们幻化为恋人或母亲。5、其它疾病:部分精神发育迟滞、残疾者,可因与成**往机会少,也会出现本病。

*癖患者的典型表现是只对未成熟儿童感兴趣,患者主要追求心理上的性满足和性快感,但不一定追求*行为。厌恶疗法不失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即当患者幻想或接触儿童的时候,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合谷穴、足三里或肌肉注射催吐药,以造成其身心痛苦,以此来打破其病理条件反射,纠正*异常行为。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