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杭州阿诺医药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或即将启动IPO!这家中国创新药企提出“鸡尾酒疗法”治疗肿瘤新范式

日期: 2025-05-16 08:01:10 |浏览: 3|编号: 9699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传杭州阿诺医药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或即将启动IPO!这家中国创新药企提出“鸡尾酒疗法”治疗肿瘤新范式

据消息称,总部位于杭州的阿诺医药已完成 1 亿美元左右的 C 轮融资,并有可能将在今年 8 月开启 IPO 进程。官网信息显示,阿诺医药是一家临床阶段的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主要开发肿瘤免疫治疗药物。

为此,生辉联系到了这家公司的生命科学部负责人何南海博士,他拥有逾 10 年分子生物学及肿瘤免疫学研究经验,目前负责阿诺医药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但何南海暂未透露关于融资及上市的信息,“时间到了我们自然会官宣”。

采访过程中,针对癌症治疗,何南海博士提出了类似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在艾滋病治疗领域的想法:通过鸡尾酒疗法,试图将肿瘤变成一种可控的、非致命性的疾病——相比于近几年获得业内共识的“PD-L1+ 靶向药”等免疫联合疗法,将进一步惠及更广泛的肿瘤患者人群。

何南海博士告诉生辉:“基于这个目标,阿诺医药建立起十多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研发管线,其中 EP4 拮抗剂 项目初步验证了肿瘤免疫治疗鸡尾酒疗法的思路,即将开展 II 期临床实验,并已与默沙东(MSD)就五种适应症达成临床联合用药合作,市场空间达百亿美元。”

迁移鸡尾酒疗法思维

图丨美国纽约骨科医生 Coley(来源:Dr D.Y.H Poon & )

一百多年前,美国纽约骨科医生 Coley 意外发现术后化脓性链球菌感染使肉瘤患者肿瘤消退,揭开了肿瘤免疫疗法的序幕, 也因此被誉为肿瘤免疫治疗之父。2018 年,万众瞩目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美国科学家 James P. 和日本科学家 Honjo,以表彰他们在 PD-(L)1 信号通路研究上的杰出成果以及为癌症免疫治疗做出的开拓性贡献。

如今,全球开展癌症免疫治疗的公司数量高达数百家,国内已有数款已上市的 PD-(L)1 产品,同时也有十几款免疫治疗产品申报了临床试验,相关研究成果战报频传,朝着治愈癌症的终极目标稳步迈进。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突破,我们对免疫疗法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免疫疗法的适应症也在不断拓展,从一开始的主要阵地白血病,到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到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疗法进入了更加精准、联合、广谱的 2.0 时代。

然而,光明之下总是掩藏着阴霾,促进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的抗癌药物虽被寄予厚望,某些患者可能在首次用药时有良好反应,但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耐药,肿瘤再次复发。

这一现状,与早年艾滋病的治疗困境非常相似。

由于 HIV 病毒在大量复制的过程中很容易变异出携带有耐药突变的病毒株,致使患者产生耐药性。早年诞生的好几种所谓“特效药”,都只能极其短暂地抑制病毒。

肿瘤免疫治疗也面临类似的困境。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易扩散和逃逸的致死性疾病,治疗过程可谓分秒必争,PD-(L)1 单抗过低的响应率成为了致命的痛点。肿瘤抵抗免疫治疗的能力与诸多复杂因素相关。要解决免疫疗法响应率不高的问题,最直接的方式是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的第一种思路是采用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有大量数据显示,不同的免疫检查点下游信号通路不同,联合用药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免疫应答,能有效解决耐药问题。

第二种思路是激活免疫反应,在免疫反应成功启动之后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来增强 T 细胞的功能,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对于肿瘤免疫疗法的联合治疗,无论是医学界还是产业界都处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

可以治疗绝大多数肿瘤的“C 药”?

集以上两种思路于一体,并引入其他机制的免疫疗法进行联用,研发出一种可以治疗绝大多数实体瘤的鸡尾酒疗法( )。何南海博士对生辉表示,“C 药”将是阿诺在肿瘤免疫疗法 3.0 时代的解决方案。

“我们把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大致分成三代:第一代疗法是单独使用 CAR-T/PD-(L)1 抑制剂,在实体瘤病人中的响应率在 20% 左右;第二代疗法将 PD-(L)1 抑制剂与化疗等其他疗法联用,在实体瘤病人中的响应率提高到了 40-50%,侧面佐证了尚在开发中的第三代 I/O 疗法的先进性;而我们的目标正是研发出第三代疗法——一种鸡尾酒疗法,力争最终达到 90% 以上的响应率。”

图丨两种肿瘤治疗范式(来源:生辉根据公开信息与受访者信源整理)

在阿诺倡导的治疗范式中,病人查出肿瘤后首先使用 C 药,通过激活自身多种免疫反应来监控和清除肿瘤细胞,让肿瘤细胞无处可逃,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如果使用 C 药后没有应答或是产生耐药性,这时再去考虑放化疗等手段。阿诺将这些影响生活质量、疗效又不够理想的疗法(包括手术)由原来的首选治疗方案推迟为备选的后线疗法。

对肿瘤治疗而言,这种变革具有三方面的意义:首先,通过多种手段更全面且系统地激起免疫应答,达到克服耐药的效果;其次,通过极高的 ORR(客观响应率)使病人从治疗中获益,避免将宝贵的治疗窗口期浪费于尝试各种治疗手段;最后,通过全 I/O 药物联用的给药方式,最大程度上降低 AE(不良反应),从而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当谈及研发“C 药”的难点时,何南海博士表示,一是选择最有效、最有协同作用的靶点,二是临床的设计。阿诺已经解决了前一个难点,而对于后一个难点,FDA也已经出台 ,对 2 个或以上未获批新药的联合用药临床试验形成了指导和规范。“病人招募和资金问题将会是我们未来的关键点。”

值得一提的是,阿诺的 EP4 项目目前已经初步验证了他们变革的潜力。

EP4 背后的作用机制与 PGE2,一个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分子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而 EP4 拮抗剂可以阻断 PGE2-EP4 信号通路,从而改变肿瘤微环境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提高免疫细胞的肿瘤杀伤能力。在对 PD-1 耐受的肿瘤模型中,阿诺的 EP4 拮抗剂 可显著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目前靶向 EP4 的临床在研药物共有 6 个,其中包含 2 个抗肿瘤药物,分别是 和小野制药研发的 ONO-4578。在临床推进速度上, 领先于 ONO-4578。

2019 年 9 月,阿诺在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公布了其作为新辅助疗法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 (EP4 拮抗剂)1b 期临床数据,在 25 例可统计的病人中,有近 40% 的患者无需手术治疗,或术后标本达到病理完全缓解。

目前即将开展 II 期临床实验,并已在华申报临床。同时,阿诺还和默沙东(MSD)达成合作,开发 和 PD-1 抗体 (帕博利珠单抗)在多种实体瘤适应症的联合用药。

系统攻克肿瘤免疫治疗关键环节

截至目前,阿诺已经布局了若干个研发管线,其中 3 个项目(溶瘤病毒 、EP4 拮抗剂 、PI3K 抑制剂 )进入临床阶段。这样的管线布局,也是基于阿诺内部对于肿瘤免疫疗法的形象化理解。

PD-(L)1 只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其中一个节点,如果单独使用 PD-(L)1 抑制剂进行治疗,相当于还有多个关键环节没有被突破。目前,将这几个环节中的关键疗法分别与 PD-(L)1 抑制剂进行联用的临床试验数量众多,其中一部分已经公布了乐观的临床数据,如果能够将这些环节全部逐一攻克,进一步突破免疫抑制屏障,很可能意味着能够更强力地杀伤肿瘤细胞。

何南海比喻道,如果把人体内的癌细胞比作一个狡猾的“敌人”,那么对于 PD-(L)1 在癌症治疗中响应率低的表现,一言以蔽之,它就像“一个特种兵(杀伤性 T 细胞)虽然有了一个‘克敌(抗癌)神器’(PD-(L)1 抑制剂),但在抓捕敌人的过程中还是再次迷路了”。

此时,这个迷路的“特种兵”需要再次升级装备和更多“队友”紧密配合,用灵敏的 GPS 定位敌人的所在位置,以便抓获逃逸的敌人。在以往抓捕行动中,“陆军”司令部往往只会派出一到两名陆军特种兵来完成抓“敌”任务,也就是现阶段临床试验中常见的“ 1+1 ”联合用药。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