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棒”乱舞,谁会最受伤?
美国:征税!
他国:反制!
美国:加征!
他国:再反制!
……
最近,美国乱挥“关税大棒”,加拿大、墨西哥、欧盟等纷纷“中招”。
加税、反制、反反制……一连串报复升级,让美国对外贸易关系急剧恶化。
美国股市遭连累,三大股指暴跌,回吐特朗普去年大选胜利后的全部涨幅。
特朗普为何热衷收关税?
一顿“关税乱拳”将带来哪些恶果?又会伤了谁?
《新华网国际看点》栏目连线新华社华盛顿分社记者熊茂伶、柏林分社记者李函林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解读美国关税政策五大关键问题。
特朗普为何如此热衷征税?
2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出席记者会。美国总统特朗普13日签署备忘录,要求相关部门确定与每个外国贸易伙伴的“对等关税”。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
新华网:特朗普为什么热衷征收关税?他想达到什么目的?未来会不会继续加大力度、扩大范围?
刘英:会的。特朗普这么热衷征收关税,可以从特朗普热衷的麦金利总统说起。麦金利做议员时就推出“麦金利税”,后来做总统后推行《麦金利关税法案》,就是以所谓保护制造业、保护工人为目标。特朗普依照他崇拜的麦金利总统推行现在的高关税,希望让美国再次伟大,可能是在刻舟求剑。
特朗普对于麦金利的推崇,还可能在于当时麦金利发起了美西战争,吞并了夏威夷。我们看到特朗普上台后,要收巴拿马运河,要买岛,又要吞并加拿大,要改墨西哥湾的名字,这都是扩张主义的体现。
特朗普征收关税可能是想解决贸易、财政双赤字问题,为此他专门成立了所谓的海外关税局负责收关税。同时希望通过征收关税让制造业回流,这是多少届美国总统梦寐以求,但都没有实现的目标。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持续下降。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差不多半个世纪里,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从22.7%降到10.3%,占比减半;制造业就业在非农就业的占比从24.5%降到8.4%,降到了三分之一。
特朗普还希望通过关税打压他国,实现美国利益第一。上台不到2个月,特朗普政府已出台了所谓“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美国第一”的投资政策。这里面不变的是美国优先的理念,从“特朗普1.0”到“特朗普2.0”一脉相承,换汤不换药。
我认为美国还会继续加税,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可能不回头。大概率4月份,它会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包括对华的关税也会进一步抬升,不排除达到他竞选时提到的60%,甚至可能还更高。
熊茂伶:回顾过去,我们会发现特朗普支持关税的立场很早就有所体现。上世纪80年代,特朗普是纽约曼哈顿的房地产开发商。当时他就公开指责美国的贸易伙伴占美国便宜,认为美国需要采取更强硬的贸易政策,通过征收关税来保护美国的制造业和就业机会。2016年竞选总统时,特朗普再次强调了这一点,提出了“美国优先”的经济政策。这次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他在征收关税方面延续了一贯主张。
虽然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征收关税损人不利己,但特朗普对于美国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逆差非常不满,他认为提高关税可以阻止外国廉价商品涌入美国市场,从而保护本国产业。他把关税视为重新将制造业带回美国、减少美国贸易赤字的重要工具。
欧洲采取哪些反制措施?
3月12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新闻声明。新华社发(欧盟供图)
新华网:目前,欧洲哪些国家采取了措施应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李函林:面对特朗普这轮关税攻势,欧洲各国其实已经开始行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反制措施,二是争取谈判空间,三是寻找替代市场。
首先说反制措施,欧盟委员会已经宣布对价值26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反制关税,涉及美国牛肉、家禽、威士忌、摩托车等产品,计划4月开始生效。这就是典型的“你加,我也加”,目的是让特朗普政府感受到压力。
其次,欧洲也没有完全放弃谈判的可能性。目前,德国、法国的一些政界人士在积极推动与美国谈判,希望争取一些关税豁免,特别是汽车行业。欧盟委员会表示,将继续寻求与美国达成协议,但也强调不会对不合理的关税置之不理,将采取必要措施捍卫自身利益。
最后,欧洲企业也在加速调整策略,寻找新的市场。德国和法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加强对中国和东南亚市场的出口,希望用这些地区的销量弥补对美出口的损失。西班牙、意大利的农业企业,原本对美出口葡萄酒和橄榄油,现在也在寻找中东和亚洲的新客户,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荷兰的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的制造商,正在考虑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以降低关税带来的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民间也开始行动了。比如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德国网友发帖呼吁“少买美国货”,甚至出现“别再买特斯拉”这样的热门标签。一些零售商悄悄调整策略,减少美国产品的促销力度。部分消费者更是采用实际行动“投票”。根据法国汽车产业联合会的统计,特斯拉汽车2月在法国的销量同比下滑26.1%。
总体来看,欧洲的策略可以说是“以牙还牙+争取谈判+调整市场”,但特朗普的政策变化太快,欧洲其实也很难精准应对。这场关税战还在继续谈判中,欧洲也在密切关注局势发展,以便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反制措施如何影响美国?
3月4日,消费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罗斯米德的一家塔吉特商店内购物。新华社发(曾慧摄)
新华网:一些国家包括欧盟,已经开始采取反制措施,这些反制措施会对美国哪些行业和商品产生影响?
熊茂伶:欧盟的反制措施可以说具有高度的针对性,旨在对美国特定行业和产品施加影响,比如说农产品,包括美国标志性的肯塔基州波本威士忌、哈雷戴维森摩托车,都是美国一些最知名的产品。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日前发表的分析文章指出,到目前为止,欧盟的反制措施主要是针对美国消费品加征关税。第二阶段以及未来的关税可能会更广泛,重点是工业和能源产品,比如石油、药品、引擎、飞机、天然气,这些产品是美国对欧盟出口中价值最高的商品。文章认为,美国企业和全球企业需要为更高的成本及美国主要出口产品市场的疲软做准备。
新华网:美国国内专家学者与企业界人士如何评价美国关税政策?
熊茂伶:大规模的加征关税可能导致美国企业生产成本上涨、消费者面临物价上涨。其他贸易伙伴的报复性措施,比如对美国产品征收关税,可能影响美国企业出口,造成相关的就业岗位流失。比如钢铝关税对美国企业的影响就十分显著。3月12日,特朗普政府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25%的钢铝关税正式生效。这一政策招致加拿大和欧盟等多方反击。我之前采访了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前财政部官员加里·赫夫鲍尔,他认为,最新的钢铝关税措施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的钢铝价格将“显著高于”世界市场价格,这不利于大量使用钢铁和铝的下游产业,包括汽车制造、电气机械企业以及飞机制造商。这些下游产业雇佣的工人数量大约是钢铝行业工人数量的十倍。
对于消费者而言,可能会逐渐看到超市货架上的产品价格上涨。美国知名零售商塔吉特百货公司首席执行官布赖恩·康奈尔本月初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塔吉特在诸多商品类别上依赖从墨西哥进口,尤其在冬季。他透露,塔吉特可能很快会调高水果和蔬菜等商品价格。零售商百思买公司首席执行官科里·巴里说,美国加征“如此广泛的关税”,肯定会影响零售业。他预计,部分关税会直接转化为消费者的成本,增加美国家庭负担。
除了价格会变得更加昂贵,不确定性带来的担忧也愈发突出。特朗普对墨西哥、加拿大关税政策反复无常,导致纽约股市三大股指近期大幅下挫,投资者信心显著下滑,引发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摩根大通首席全球经济学家布鲁斯·卡斯曼预计今年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约为40%,明显高于年初预测的30%。
对于许多美国选民来说,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被视为缓解物价上涨、改善经济前景的希望。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一份最新民调显示,高达56%的美国民众不赞同特朗普的经济政策。
关税会否导致“特朗普衰退”?
3月10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一家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酒类专卖店的店员从货架上撤下美国酒类产品。新华社发(梁森摄)
新华网:有分析说,征收关税看似符合“美国优先”政策,实际会反噬美国企业,最终将美国拖入“特朗普衰退”。您如何看?
刘英:“特朗普衰退”简单的来说就是,由于特朗普的高关税,包括他在国内推行的所谓削减政府部门人员等一系列举措,可能会推升美国的通胀,进而增加美国的失业率、企业成本,导致股市大幅下滑,在降低人民信心的同时,进而让美国经济陷入负增长的状态,它是一个组合的、向下的发展态势。
特朗普自己都承认可能会出现衰退,但他美其名曰转型期、阵痛。正是这一发言导致尽管他见了100位大企业家,也没有阻止美国股指暴跌。特别是3月10号的大跌,更让大家相信“特朗普衰退”的可能。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认为,美国在未来12个月“特朗普衰退”的概率差不多50%。亚特兰大的联储预测美国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可能会下滑2.8%。美国的通胀水平1月份已经反弹到3%,核心CPI连续超过半年在3.3%左右的规模。作为经济先导指标的制造业PMI更是连续2年多处在50荣枯线以下,今年刚刚站在50荣枯线的位置。不排除关税打压等系列操作会让美国经济再进一步掉头向下的可能性。
新华网:欧盟、加拿大等经济体明确表示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这种贸易对抗是否会动摇美国与传统盟友的战略互信?
刘英:我认为已经动摇了这种战略互信,甚至已经动摇盟友之间的根基。如果说“特朗普1.0”时,美国对欧盟的关税还比较少的话,这一次,美国盯住欧盟所谓的贸易赤字征收关税,双方不断加码,关税战已经开打了。
更何况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美国抛弃欧盟,单独跟乌克兰谈所谓矿产协议,又跟俄罗斯勾对要停火等,这些恰恰是美欧合作非常重要的战略互信,是它们联盟非常重要的铁律。但现在看,联盟基础完全动摇了。美欧传统盟友在当下受到美国对欧盟无端的关税大战的冲击,更加失去了战略互信,走向分裂甚至撕裂的状态。
关税大战对全球贸易有何影响?
这是2024年12月6日在墨西哥米却肯州乌鲁阿潘市拍摄的墨西哥第17届全国牛油果产业系统大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新华网:关税大战一旦开启,会怎样影响全球贸易规则和秩序?
熊茂伶:世界贸易组织(WTO)对美国的加征关税政策整体上持批评态度,认为,关税政策违反了自由贸易原则,并且可能加剧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但值得注意的是,从2019年12月以来,由于美国阻止WTO上诉机构新成员的任命,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一直处于瘫痪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全球关税大战是一个现实的担忧。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对等关税”。对于特朗普追求的所谓“对等关税”,贸易专家赫夫鲍尔认为,这不符合世贸组织“互惠贸易”原则。赫夫鲍尔说,WTO“互惠贸易”意味着每个国家和它所有贸易伙伴之间在让步与收益方面的总体平衡,是通过一个国家进口关税的总体变化和这个国家出口所面临关税的总体变化进行比较来衡量,并且根据对每个贸易伙伴的出口规模进行适当加权。这与特朗普要求的逐国逐项关税水平“对等”截然不同。赫夫鲍尔认为,根据特朗普的定义,如果实行对等关税,美国的平均关税可能会提高10到15个百分点。
《纽约时报》此前报道指出,征收对等关税的举措可能打破全球贸易规则,并可能引发激烈的谈判。设定新的、可能高于美国目前的关税,将废除世贸组织框架下谈判决定关税的制度,转而采用完全由美国官员根据他们自己的标准决定关税的制度。
新华网:我们常说“贸易战没有赢家”,若主要经济体持续加码贸易壁垒,是否会导致跨国企业供应链加速“去美国化”?
刘英:美国这种关税壁垒不断抬升,其他国家也会对等加征关税,一定会让全球产供应链进行重构和重塑,结局是让全球“去美国化”,让它自己陷入孤立主义。
美国试图让全球产业链本地化,制造业回流到美国,这只是他的一个想法,实际上很难做到。原因就是,制造业回流不是一个厂、两个厂回到美国就可以,它是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是一个产业的集群。最为关键的是,长期以来美国已经不太具备制造业的产供应链体系了,可能它的能源成本不高,也有一些土地方面的补贴,但是它的人工成本确很贵,比一般国家高出七八倍。更为关键的可能不是人工贵,而是没有那么多熟练工人可用、好用。所以这种政治行为强行重塑全球产业链的做法,到头来可能会成为跨国公司产供链的“去美元化”、“去美国化”。
跨国公司是非常聪明的,它们一定会把产供链向着成本更低、更加安全高效、利润更丰厚的地方转移。美国对全球征收高关税,其他国家也会对美反制,最后谁的税壁垒都高不过美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可能就变成关税壁垒的孤岛,美国原来推行的所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就变成了真正的孤立主义。
所以我认为所谓的关税战不仅会给全球产供链增加成本,还会让全球的产供链遭遇紊乱,甚至碎片化的问题。这不仅会抑制正常的跨境贸易和投资,也会进一步抬升企业成本。国际贸易本来是世界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引擎,关税战可能会进一步放缓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