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传奇(二)| 老梁说药
上海滨江
撰文 摄影 | 梁贵柏
上回我们说到,在新基从洛克菲勒大学买下沙利度胺的新适应症专利5年之后的1999年,一项在绝望的患者家属坚持下开展的小规模临床试验中,“毒药”沙利度胺显示出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明显疗效,抱回家的"鹅"终于要"下蛋"了。(点击阅读)
当时沙利度胺的市场价格(用于麻风病)是一个剂量6美元,利润不高。但是等到 FDA正式批准沙利度胺与地塞米松联合可用于治疗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2006年,新基销售的沙利度胺已经涨到了一个剂量30美元以上,足足5倍多,这个“鹅蛋”的含金量开始显现了。
严控药物
沙利度胺是一个已知的化合物,新基只有它的新适应症专利,并没有化合物专利。尽管如此,新基还能在FDA正式批准用于多发性骨髓瘤之前就开始大幅度涨价,肯定是有相当稳固的垄断地位,否则竞争者可以釜底抽薪,因为这时的生产成本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但是沙利度胺不一样,因为它的生殖毒性,所以监管非常之严格,没有人敢(能)在市场上随意兜售,万一出了问题吃不了兜着走,而这正好帮了新基的忙。借助于各种严格的监管条例,新基实现了对沙利度胺市场事实上的独家垄断,于是乎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高售价。
作为严控药物的生产和销售商,新基要承担相当大的医疗事故和赔偿诉讼的风险。这个风险在治疗麻风病和艾滋病时也同样存在,新适应症增加了患者的人群,风险会有增加,但是不应该有数量级的变化。
2004年(沙利度胺尚未正式获批),面对媒体的质询,当时新基的老总告诉华尔街日报:先前开发沙利度胺成为艾滋病药物,不可能卖高价。现在沙利度胺是抗癌药物了,“通过每年提价,它正在接近抗癌药物应有的价格。(By [the price] up every year, it was where it be as a drug.)”
从左至右依次是:、、
升级换代
每年涨一点,可以逐步提高沙利度胺这只“鹅蛋”的含金量,但是毕竟有限,而且对这个严控药物市场的“事实垄断”也不知道能持续多久,所以新基在沙利度胺显示出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之后,马上组织人力物力,全力开发升级换代产品,争取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上取得霸主地位。
来那度胺()就是新基通过对沙利度胺化学结构的修饰而开发出来的第一个新药,也在2006年获批。与沙利度胺相比,它减轻了昏睡和神经疼痛等副作用,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是一个更优药。
比较沙利度胺和来那度胺的结构(见上图),你很可能会说:怪不得这么快就做出来了,基本没变嘛。但是如果你问一个药物化学的专家,答案就不一样了。分子结构的改变,从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最小结构单元的变化足以改变一个项目的成败。如果你不信,可以去查一下最早的几个他汀的不同命运(可参阅《新药的故事》译林出版社)。
也许有一天,AI可以根据化学结构式预测临床试验的结果,但是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对已知药物结构上的任何改动我们都必须完成一整套临床试验才能知道结果如何。
举一反三
来那度胺的上市,让新基取得了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的统治地位,在处方量逐年稳步上升的同时,药价也同步攀升,最终达到了一个剂量693美元!
这还不算,新基的团队举一反三,2013年又一个与沙利度胺化学结构很接近的衍生物——泊马度胺(,见上图)上市了,用于治疗复发和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至此,新基掌控了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二线和三线治疗,公司的股票一路飙升,股东们数钱都来不及。
2017年,来那度胺的年销售额是82亿美元,泊马度胺是16亿美元,两个药物占新基年度销售总额129亿美元的76%。
这只“鹅蛋”的含金量十足!
2019年6月于上海
想现场听老梁讲故事吗?
下周五,最后10个现场名额
梁贵柏
梁贵柏博士曾在默沙东新药研究院工作多年,潜心钻研药物化学,颇有建树。几年前回国加入药明康德,从事业务开发、项目管理和驻美运营。梁博士是《新药研发的故事》一书的作者。他以长期的积累、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文字,通过《老梁说药》栏目讲述新药研发“背后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脑洞大开。
梁贵柏博士目前是偕怡制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欢迎业界读者通过邮箱与梁博士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