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酒店里的低调招商会

日期: 2025-05-11 10:05:57 |浏览: 5|编号: 9643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四季酒店里的低调招商会

本文字数:3992|预计6分钟读完

一场会议,看浙江的专业和实干。

来源丨投中网

作者丨刘玮楠

四季酒店,隐于街角。

论位置,明明算得上优越——不远处便是亮马河,城市地标,对面坐落着官舍,紧邻使馆区,不少投资机构也选址于此,再往西,是另一家五星酒店,燕莎凯宾斯基,门口两只黄狮子,招招摇摇地。

据说,来北京的外交官最常住的便是凯宾斯基和四季。

不像邻居的昂扬,四季酒店把自己藏了起来。

低调,雅致,老钱。

活动选址暗合了宣讲会的气质,一派的低调与务实。

上个月,几家机构在这办过AGM,不过订的是五层大宴会厅,数百人的场子,门厅开阔,座位富裕。

浙江科创母基金的招商会呢,选在三楼四季厅,仅能容纳百余人。

当初谋划在北京办宣讲会时,预期本就按100来人。未曾想到,上来就报了300多家。

这是深口袋的魔力。如今基金招商盛行全国,而江浙一带是最有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地处位置优越的长三角,江浙地区的市场经济历来发达,科技金融也走在全国前列,更重要的,资金实力相当雄厚,这一切决定了浙江是GP眼中的LP优选。

眼前的这场会座无虚席。会场布置从简,仅第一排摆了桌签,印的只是单位。

官方人员中,率先入场的是浙江省科技厅的领导,着深蓝色夹克,低头坐在第一排中间,手边放一个中式保温杯。

陆续有人过去跟他交谈两句,他便起身相迎,口音是温润的南方语调。

“嘉兴在中央”

招商会准时开始,蓝底白字的商务风PPT打在屏幕上,一位年轻女士担任会议的主持人。

第一个发言的是科技厅的领导,一开场,他就定了调,科技和创新是浙江这些年来发展的核心,区域创新能力已经跃升至全国第四位,科创母基金要紧紧围绕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强化投早投小。

既然是政府出资,业绩是重点要考虑的因素,处长以浙江省科创新引领基金为例,设立子基金25个,平均投资回报率1.8倍,年收益率约为20%,重点是“无一子基金亏损,最高回报率达到8倍”。

我挺好奇,越早期的投资风险越大,这显而易见,一边强调浙江科创母基金的市场化、投早投小,一边又说子基金无一亏损,这不自相矛盾吗?

环环相扣,这个疑问很快得到了解答。

接着发言的是嘉兴长投的副总经理,作为这次为母基金出资70%的“金主爸爸”,推介起嘉兴来确实不遗余力。

头一晚上,他还在改PPT,发言中,很明显能感觉到演讲中预埋了数个“笑点”,让严肃的会场一节一节地松动了。

听众们也买账,比如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嘉兴在中央”,就引得哄堂大笑。

从地图上看,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嘉兴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因此下辖的5个县市都排名全国百强县前60,他从地理、经济、人文、城乡收入差,讲到互联网大会以及嘉兴的优势产业,虽然在座诸位都是冲钱来的,但他却真想让大家全方位地了解嘉兴。

毋庸置疑,母基金政策是“重头戏”,女主持也是这个板块的宣讲人。

她来自主办方浙江金投盛领,这家机构受托管理科创母基金。原本安排的是一位副总来讲,但那人累哑了嗓子,换主持人临时救场。

但补缺归补缺,表现可一点不业余。

她讲得清晰明快,显然出对招募策略吃得很透,外边的募资生态也心知肚明。

照本宣科的东西有,比如总体方案设计、子基金的投资策略、设立要求等,而对参与者关心的诸多细节,主办方也做好了预判,甚至没到交流环节,便开始自问自答了。

首期出资20亿。

客观来说,出资额不高,但与诉求匹配,投早投小嘛。

通常而言,地方子基金对投资企业要求“522”(成立不超5年,从业人数不超200人,上一年度营收不超2亿),而浙江科创母基金拿出的“535”(成立不超5年,从业人数不超300人,上一年度营收不超5000万),显然对投早投小的要求更高。

40%,这是科创母基金给出的单只基金最高出资比例。

此前,浙江推出的集群基金最高只出到30%。这次招募,不仅出资比例高,而且没有限制省市县募资联动的出资方式。

“前几年很多地方要求省市县联动出资不能超过某个比例,通常是在省级层面进行限制,但我们在基金群的框架层面没有做这样的设定。”

也就是说,机构如果拿了浙江省的钱,还可以继续拿浙江市级和县级政府的钱。

“浙江挺牛,再有个市级出30%,这只基金都快凑齐了”,一位在线上观看的朋友感慨道。

一般政府也就出个20%,少的10%也有。但浙江科创母基金给出的条件如此优厚,反而让她感觉不真实,怀疑起“真正落地能有这么好吗”。

按她的意思,现在各地宣讲时都说得很漂亮,实际执行起来却可能会打折扣。

另外,她揣摩着,光北京一场就300人报名了,全国走下来不得上千人?

“上百个GP里还不知道能选出几个来,得多卷啊。”

招引投一盘棋

那边心绪复杂,这边的姿态则是理解、支持。

“现在的环境下,募资还是蛮不容易,各级政府又是市场上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所以我们没有做联动方面的限定。”主持人如此解释。

顿了顿,她又说,“刚才说到嘉兴的区县这么有钱,大家也可以去多拿一点。”

浙江开出的优厚条件,还包括相对宽松的返投。

此次嘉兴出资70%,是母基金最大LP,但对子基金的要求是,GP注册和返投到浙江省内即可,不用非得到嘉兴去。

摘录的只言片语,可以看出浙江现在的“招引投”其实早就是一盘棋了。

有了省金控的存在,各地区按照发展规划和优势产业,从整个浙江省的大盘子中“分蛋糕”,省金控则组织和协调、统筹各类资源,市场化的投资只是手段,目的则相当明确,就是完成浙江进一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浙江省金控下属企业的一位朋友告诉我,整个浙江省过去并没有在股权上,特别是大白马基金出资太多,而是偏好小而美,这与其他地方是有很大差异化的。

我认为,这种差异化是浙江摸索了这么些年,根据自己的条件,摸到了适合的策略。

比如这次2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一半会采用完全市场化的方式,与子基金的其他LP“同股同权”,也就是说既分享收益,也可以承担亏损,而另外一半则是“让利部分”,鼓励市场化投资机构尽早收购份额。

返投比例定为1.5倍。坐在我旁边的某机构投资负责人告诉我,这个指标比较合理。

“浙江不缺好项目,返投难度不大。”他所在机构主投科技、新能源,已经去嘉兴看过很多项目。

会后,我问主持人,预计这次会收到多少GP的申请?她沉吟一下,说,个人预期大概在七八十家。

按照这个数量推算,20亿的首期母基金,最少平均每家会投三四千万元。

考虑到一般这类母基金的子基金大概在二三十家,1亿元的出资在一支早期基金,依然具备相当的话语权。

从整场观感来看,浙江和嘉兴团队称得上专业、细致。

在例行介绍浙江和嘉兴的产业环境时,宣讲人会提示每页都有二维码,扫码就能看相应的产业政策。

介绍遴选流程时,材料规格也标准、细致:统一要求纸质材料+U盘电子版材料,收到的申报材料将统一拆封。届时现场有纪检把控,主打一个公平透明。

和宣讲策略的专业形成对比的是,会议筹备和布置相当简单——不说简陋了。

当日直播并没配备专业设备和人员,仅凭一部手机完成。执行也没有请,全程由地方银行帮忙落地。

这很难不让人感叹江浙人办事的灵活实干。

被围堵的领导

这天北京气温二十多度,四季厅似乎没开冷气,一个多小时的宣讲后,西装革履的与会者有的已经脱下了外套。

自由交流环节,安排了两排工作人员对接交流,不过更多带着不同诉求来的人还是涌向了第一排的领导们。

穿米色衬衫,讲话慢条斯理的领导是被“围堵”的对象之一。

他是嘉兴长三角创新投资集团的副总经理。作为母基金的GP代表,他被前来寒暄或咨询的人围得脱不开身。

他索性把手机置于桌上,亮出二维码,遇到来加微信的人,他礼貌地表示,之后统一确认。

我问他之前是否来过北京。他告诉我,基金层面算是第一次来。

“我们也有一些合作过的不错的GP,但这次招募希望在体量和合作面上扩大,所以决定走到省外去,准备北上广深都走一圈。”

国庆节前,他们已经在省内搞了一场,北京,是第二站。

“今年浙江阵仗很大啊。”

面对我的恭维,他仍低低地说,“论总规模,其他省市母基金的规模也都很大。浙江大概往前推三四年开始做这条线,既然做了,就拉出来给大家看一下。”

很快有人打断了我们的对话。不断有人过来寒暄,多数憋着一股劲儿,想展示自己。

比如,一位来自高校投资平台的女士主动过来打招呼,她穿一身黑色正装,劈头就是一套话术,但听来又流利又得体。

先是介绍了平台在嘉兴已有的布局,当然,更重要的任务是发出后续邀约。

“今天事情比较多,等回头您去我们那边坐坐,我们董事长也是浙江人。”

不同于市场化GP的“走过场”,此类有科技成果转化诉求的“学院派基金”与科创母基金有更天然的适配。

来自北京、天津等地的高校、科研平台都出现了在当天现场,他们不少和北京、深圳等地的科创基金实现合作,积极询问着与浙江合作的可能。

那些只是来凑凑热闹的人,状态明显松弛得多。当我正在喧嚷的会场中观察别人时,一位休闲装扮的CVC合伙人主动和我打起招呼。

和我一样,他之前很少参与这类活动。产业投资人嘛,不太缺钱,他称主要是来学习一下,观摩一下。

“缺钱的机构关注母基金动态会多一点。当然现在每家的情况都不太一样,有的是真缺钱,有的是想扩规模,也有的觉得没必要上规模,规模大了根本控制不了。”

那些来寻求潜在LP的GP目标更明确,抛出的都是很实在的问题。

比如,一家基金的管理合伙人凑过来打听招商落地细节。

“我在浙江已经配备了几个跟新材料相关的项目,假如它们未来有机会落到嘉兴,到时候还留一定的资金缺口,我们嘉兴有没有国资性质的可以做专项基金的LP?”大哥一身西装,掷地有声。

我和这位管理合伙人攀谈起来,得知他投的几个项目已经落地嘉兴,LP层面也跟嘉兴有合作的基金,但自己管理的基金尚未有正式合作。

“我们基金在投资方向和项目储备上和他们的要求都比较吻合,一直在等着这次科创母基金招募。”

在他看来,嘉兴的区位优势明显,现在还属于政策洼地。

“已经有头部机构过去了几轮,在嘉兴拿了很多钱,嘉兴也从中吃到了红利,借此把产业引导基金的模式掌握了。现在他们成熟度很高,就像合肥和深圳。”

“有机会你可以去看看,听别人讲不如自己感受一下。”末了,大哥热情地建议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