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药膳具有哪些特点?

日期: 2025-05-04 19:01:12 |浏览: 7|编号: 9564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新型药膳具有哪些特点?

什么叫新型药膳?中国药膳研究会、北京慢性病防治促进会、国家卫健委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这三大权威机构权威专家给我们的认证。慢性病,多学科,综合防治,零损伤康复医学新技术.第一部分是范围,适用于有慢性病的,是解决慢性病的。

第二部分是过程,什么过程。多学科综合防治,教授运用了现在生命科学领域最前端的科技成果融合在一起,哪些学科?中国传统的中医学、现代的西医学、病理学。基因组学微生物生命的微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等。这些食品分子化学,这些前沿的科技融合贯穿古今,中西合璧,找到了中医和西医最佳的一个融合点,这是过程。

第三部分是结果,什么结果?零损伤康复医学新技术。这个命名是谁命名的?是国医大师李佃贵命名的,由李连贵大师牵头的13部委参与的。

在针对解决慢性病项目遴选审核过程当中,让教授原本是进行一个小时的答辩。但是在现场,专家评委们问,教授给他们解答,越问他们就越兴奋越兴奋,问题就越多。原定一个小时的时间,用了三个小时才结束。完成论证,答辩结束之后,这些专家评委就在想,给他起个什么名,能把教授的这个药膳说清楚,能和其他的东西区别开来。它与众不同是什么?最后研究来,研究去,这个命名是李佃贵国医大师给定的。

那么新型药膳有什么特点呢?我从新型药膳与传统药膳的区别、新型药膳与药品的区别、新型药膳与保健品的区别,就知道它的特性了。

一、新型药膳与传统药膳的区别

1、共同点:都是膳,以食物为主体,以药材为辅助,实现药用价值,减少对人体的伤害;都是减轻或消除疾病症状为目标的食物。

2、形状不同:传统药膳基本以煎制汤汁为主要形式,口感类似药。

新型药膳基本以浓缩粉状和浓缩液为主体,口感平和、中性。传统药膳的往往是一锅汤、一碗粥,都是现做现吃,花费的时间要长,而且做只能吃一顿或者两顿不能能够长久的保存,现在人的交往特别频繁,往往到这里出差,那里出差,这样就不能携带。所以对于较长时间使用药膳调理的带来了很多不便。新型药膳把过去的一锅、一盆、一碗经过现代食品化学技术进行高度的浓缩,变成干粉,每一小袋变成了10g、15g。10g的干粉就相当于过去一盆或者两盆药膳剂量。不但它的有效成分被高度浓缩,而且易保存、携带方便、食用方便。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比较快,生活压力又比较大、心情浮躁,没有几个人能够静下心来,每天花五个小时、六个小时甚至8个小时来熬制药膳。作为一种生活乐趣,一天两天或许可以达到实现。但是如果让你连续吃50天100天,绝大多数人是不能够做到。所以只有变成浓缩的干粉,制作一次可以吃100天,也可以吃200天。所以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这是我们这个新型药膳药膳表达形式的创新。

3、工艺技术不同:传统药膳以传统煎、炖、煮、熬等高温提炼而成,很难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影响食物的效果。新型药膳以现代科技设备为主,低温萃取药性成分,并添加和保留植物、矿物质中的营养成分,效果更直接、更安全。加工工艺改造之后,有三个方面的优点。这是传统药膳当中无法实现。

第一个优点。对天然食材进行萃取提存。在这个过程当中,把天然食物当中可能存在的农药残留的有机磷、化肥残留的亚硝酸盐、激素残留的双酚A,尤其是植物性食物残留的一些重金属在萃取提纯的过程当中,通过纳米级分子筛的吸附作用,把这些有害物质、抗营养物质、负营养物质都清理出去了,在处理过的提取物当中,这些有害的残留是检测不到的,所以它比食用天然状态的食材更安全!也减少了因为我们摄入大量的食物当中的负营养物质和抗营养物质所导致的体内内耗的无限扩大,这是第一个好处。

第二个好处,经过提取小分子的浓缩技术,是天然食物当中针对某种特定疾病的有效成分,能被高度浓缩。并且做出一个统一的浓度标准,只有浓缩到达到疾病状态下的药理浓度,才具有临床的治疗价值。如果不能够进行浓缩,以吃饱为标准的进食,这些有效的成分往往达不到药理浓度。某种食物,具有某种生理功能,是它特定的分子结构来决定的,结构决定功能。但是有没有效果,一定是剂量决定,剂量决定效果。只有达到了这个剂量,它才具有明显的快速的效果。举一个例子:教授讲敌敌畏中二甲基3N结构,决定了它能够彻底破坏细胞的供氧系统。所以喝敌敌畏就能要死人。死人是因为它这个特殊结构决定的。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喝了,却没有死,因为他喝的少,还没有达到致死量,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水能灭火,多少水能灭了多大规模的火,一定是有一个量与效的关系。一根火柴,可能一口水就把它灭掉了,一栋楼着火了,那么你一杯水、一车水甚至两车水也不能灭掉,为什么?因为水的量不够,你要把整个渤海的水都弄来,十栋楼着火了,也能灭掉。这就是量效关系。只有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技术,把某种成分进行高度的浓缩,达到了特定疾病状态下有效的药理浓度,才能够实现药膳食疗或药膳食养的效果。

举两个例子:第一,山药,山药中医认为能补气,但怎么补气呢,比如说面色苍白、低声懒言、疲劳无力等。有这些症状的人,中医就诊断为气虚。经过几千年的临床观察,吃山药,这些症状就会逐渐逐渐减少。教授讲德国人在研究山药时,发现山药当中的一个特殊成分叫山药苷元,是真正补气的核心成分。吃多少山药苷元才能快速实现补气的效果,让气虚的症状在六周左右的时间消失呢?根据德国人的研究结果,每天只有吃1200毫克,才是气虚状态下最佳的药理浓度的剂量。

那么吃多少山药才能满足1200毫克的苷元的供给呢?按照平均的一个数据来换算,每天大约要吃3.4斤。而且不是一天连续吃六周,很多人无法实现。怎么办呢?新型药膳从山药当中经过萃取提纯,配上1.5克的山药提取物,就含有1200毫克的山药苷元,实现有效的药理浓度。如果不进行提取,在家里做枸杞山药排骨汤,放3-5块山药,往往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吃的就是一个概念,吃的就是一种心理安慰,它不会引起你血液当中生化成分的改善。

教授还举大枣的例子:大枣具有补血的价值。天津中药大学药理研究所,研究大枣的时候发现补气的核心成分是大枣当中的枣环磷腺苷酸,枣环磷腺苷酸透过细胞膜作用于细胞核糖体、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经过枣环磷腺苷酸的刺激被激活,能制造出更多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从细胞里再输入到细胞外,贫血的症状很快得以改善。每天需要补充360毫克枣环磷腺苷酸,才有很好的补血的价值,要想获得360毫克枣环磷腺苷酸,每天大约需要吃1斤3两大枣。如果每天让我们吃1斤3两大枣,绝大多数人是做不大的!而且枣环磷腺苷酸在体内的吸收、生物转化还受到体内许多因素的制约。

新型药膳配置药膳当中,利用现代的食品分离技术,从大枣当中把枣环磷腺苷酸分离出来,做成含量35%的标准粉,所以1克当中就有350毫克枣环磷腺苷酸,每天吃1.2克左右大枣提取物,就可以实现每天补充贫血状态下药理浓度的枣环磷腺苷酸,只有经过这样的精细化的工艺处理,做出一个有效成分稳定的统一标准,才能有效!这样的技术。在张仲景时代、黄帝内经时代,是没有办法实现的,所以新型药膳和传统药膳相比是一个巨大的创新。

教授讲原材料创新技术应用的第三个好处,通过低温萃取、微生物发酵,或经过特殊分子改造,可以把没有生物活性或生物活性非常低的食物中的特定成分,变成有活性、高活性生物利用率得到的。

教授举两个食材的例子,第一个食材西红柿,西红柿的主要成分番茄红素,能够预防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症,治疗前列腺肿瘤,对女性的卵巢内膜癌、宫颈癌、乳腺癌都有很好的效果。但不进行特殊的分子结构的改造,它的生物利用率是极低的,我们经常吃西红柿炖牛腩、西红柿炒鸡蛋,没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这种价值无法显现。

番茄红素的分子结构是反式结构的,只有转化成顺式结构的番茄红素,才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率和生理功能。如何能实现这个分子结构的改造呢?教授说把西红柿当中的番茄红素提炼出来,按照1:9的比例添加玉米油,在一个弱酸性的、封闭的空间进行加温96度。经过48小时的高温溶解,才能把反式结构的番茄红素改造成顺势结构的番茄红素。只有顺式结构的番茄红素,能够通过前列腺包膜,作用于腺体组织。阻断睾酮激素,双清睾酮激素被氧化变性。一旦双氢睾酮激素氧化变性,就会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的细菌,引起了慢性的炎症反应、免疫反应,长期的炎症刺激、免疫的刺激就会导致前列腺组织的增生、肥大,甚至基因突变,演变为恶性肿瘤。如果不进行这样的萃取分子改造,天然状态的西红柿,你每天都吃多少。都无法实现有效的浓度。也不能实现有效改善效果。只有经过这样的特殊工艺,才能够让普通食物实现药用的价值。

教授还举西兰花的例子,西兰花具有抗癌的价值,十种抗癌的食物,西兰花排在第二位。西兰花要经过特殊的分子改造,提炼出吲哚-3-甲醇,分子改造靠的是一种特殊的酶,叫芥子酶。但人的肠道里没有芥子酶,所以吃多少西兰花都无法实现抗癌的效果。必须经过现代技术,把吲哚-3-甲醇提炼出来。才能具有抗癌作用。在传统药膳制作中无法实现,所以新型药膳比传统药膳天然食材使用效果会更好,更精准。

4、配方思路不同:传统药膳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是古朴的、自然的、粗糙的。新型药膳是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可做到清、调、补全方位精准提纯和食养。

传统药膳的配方从结构模型上分两个部分。一、 药的部分。二、 食的部分。

两个部分经过按照中医理法方药,君臣佐使、寒、凉、温、热等基本理论,还有食材的四性、四味、五味等等,进行配伍,经过一定的加工烹饪手段,做成色香味儿俱全的美食。给达官贵人使用,保健养生与心理需求于一体,这就是传统药膳。

新型药膳是在做传统药膳配方思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理学、现代病理学、现代营养医学的研究成果,对古代的传统药膳配方进行单体功效成分的强化增效。所以,新型药膳的配方模型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药的部分、食物的部分和单体营养分子强化增效的部分。

新型药膳与保健品的区别

1、共同点:

(1)都是以身体必需营养、半必需营养物质为原料组方。

(2)都具有一定的营养补充调理功能。

2、目标人群不同:

保健食品的目标人群是健康人,是给健康人做的,健康人吃保健食品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疾病,绝不是为了治疗疾病。但有很多人病也多,治的时间也长了,中医看了、西医看了、甚至巫医也看了,病也没好,没有办法了,那就吃点保健品吧,万一好了呢?结果花了很多钱,有的人有效,有的人没效。多数人是没达到他吃保健品最初的愿望。

新型药膳的目标人群是慢性病的病人,病人目的是想康复疾病、治疗疾病。新型药膳中骨病方、肠道方、心脏病方等,一般50天一个疗程,一次一包一天两次,就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很多病人一个疗程后,各种症状都没了,保健养生,一天一次吃半包,一天两次,就是属于食养的药膳。教授讲多吃就是治疗,少吃是保健。

3、成分不同:保健品是结构性营养成分,新型药膳保健品是药理性营养成分,必须严格的叫变病施用,有什么病,就吃什么药膳。没有病的是不能吃的。比如:骨关节病,吃心脏方肯定不管用!一定是辨病实施。保健品不用严格的辨病实施,不管谁都能吃,吃多少都行。很多做保健品的宣传他们的产品包治百病。

4、用量不同:保健品只有相对的服用量,新型药膳服用量有较严格的标准。

保健品是健康状态下的公众推荐。目标是健康人,新型药膳是特定疾病状态下疾病状态下最佳的治疗量,这是本质的区别。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是不是都吃过维生素C咀嚼片,保健品基本上就是50毫克一片。也有500毫克的一片的,但都是淀粉和和什么香精之类的添加物,真正的VC就50毫克,推荐量一天一次或两次。所以公众推荐量每天吃多少呢?100到200毫克之间,不管有病没病的,都吃这么多。

标准是怎么来的?教授讲1946年的美国军方给他们当兵的。配方便快餐食品,找了10万个当兵的,18-23周岁之间,把一天吃的所有食物分类,然后把这些食物所含有的维生素C、维生素B、钙、镁等进行测算,测算之后再除以10万,最后得了一个平均数。发现一个人每天能吃100-150毫克的维C就是健康的,就不会得坏血病。所以在保健食品当中给你的量就100-200毫克之间。

教授发现药理作用下的维C对不同的疾病,给予的剂量完全是不同。比如:高血压、冠心病。每天最少要有1000毫克的维C,才能够快速改善动脉硬化,修复血管损伤。风湿、类风湿是胶原损伤,尤其骨关节周围的胶原损伤,还有小动脉血管长期的损伤。想要达到治疗级别,VC每天要3000毫克。感冒期间,每天维生素C的最低补充量每天要达到5000毫克,5000毫克就是感冒状态下最佳的治疗量。

教授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每天维生素C的摄入量最少是1万毫克才能够产生足够过氧化氢杀死肿瘤细胞。如果你没有这么大剂量,就没有抗肿瘤的效果。口腔溃疡吃维C管用,每天至少要500毫克。欣瑙殊每袋含有1000毫克的VC,固安殊每袋含有1500毫克的VC,感冒方每袋含有1500毫克的VC,所以每款新型药膳效果都是那么好!

维生素B是我们经常吃的保健品,B族维生素保健食品级别的维生素B只有2毫克一片。里面B2、B3等,但VB的含量就是2毫克,每天吃两片,就是4毫克的维生素B,这是保健剂量,但是在疾病状态下,要实现治疗效果。比如;脚气病,治疗脚气病,维生素B每天要达到300毫克,300毫克是脚气病状态下的治疗剂量。

5、适用范围不同:保健品万病一品,无需辩证,长期服用,新型药膳是一症一膳,症消即停。

6、执行范围不同,保健品无需职业证书,执行保健标准。新型药膳经营需要专业的培训,持证上岗,执行药膳标准。

7、分类不同:保健品是现代西医体系之基本概念。新型药膳是中医体系之基本概念。

二、新型药膳与药品的区别

1、共同点:

(1)都是提供有疾病症状人群的,具有治疗和调节价值。

(2)都有明确的靶向作用。

2、执行标准不同:药品是药品的执行标准,新型药膳执行的是食品标准。

3、副作用不同:允许有一定范围的毒副作用,新型药膳不允许有毒副作用。吃氢氯噻嗪、吲达帕胺降压药,副作用:低钾血症: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厌食、身体虚弱、无精打采、精神错乱等。光敏反应:可引起皮疹。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的副作用是:脚踝部水肿、心率加快、牙龈增生、便秘。

他汀类降脂药的副作用。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肌痛和肌炎的症状,也有可能会导致患者恒温机溶解的情况,严重时还有可能会使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的情况,另外还有可能会使患者的胃肠道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引起皮肤潮红和头痛的症状,同时也不排除可能会出现阳痿的情况。

很多人害怕高血脂导致心梗、脑梗,阿司匹林是首选药物。结果破坏了肠道组织对维生素C的吸收能力,长期的维生素C严重缺乏而导致小动脉血管硬化,通透性过高。所以有一些吃阿司匹林的人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出血症状,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每年至少导致8万人死亡,这就是阿司匹林的结果。

很多病人长期几种药物在放在一起吃的时候,它有多大的副作用,没有任何一个研究机构给你一个明确的说法,单一的药品说明书上有这个副作用,那个副作用,在做临床的时候。没有人拿几种药放在一起来做!

4、用法不同:药品是吃、输、贴、敷等,新型药膳只能食用。

5、制作方式不同:药品严格执行GMP制药标准,不允许添加标准之外的任何物质成分性成分。新型药膳是执行食品制作标准,在原有药材精品细加工过程中,添加精准食材原料,辅助食养功能。

6、服用方式不同:药品对症治疗,见效快,能解决症状,但很难调因,经常反复服用,新型药膳对症施食,见效或缓或快,以调因为主,周期较长,固本去症,症消即停。

慢性病人病因复杂,医生甚至都说不清他的问题出现在哪里,说不清具体是什么原因,发生健康的问题,比如:说高血糖。按照现代研究,它涉及到肝脏、肾脏、脾脏、肠道、胰腺、甲状腺、脑垂体的神经调节等等。它是多组织、多器官、多系统功能异常或者是器质性病变,具体原因可能有30个。也可能有40个,单一成分的药物,比如二甲双胍、如格列奇特,单一成分的合成药物只能作用于单一的解决单一的靶点,产生高血糖的一个原因,没有办法同时解决更多的原因。用药物来控制疾病,只是缓解的症状,并没有消除真正的病因。药物作用的靶点单一,而产生慢性病的病因是复杂多样的,一个单一的成分不可能消除慢性病的众多原因,所以暂时出现控制了症状。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他的病因还会进行性加重。高血糖患者开始吃一种降糖药,血糖控制很好了。几年后一种药物不管用了,于是使用两种降糖药,两种降糖药不管用了,开始打胰岛素。病情随着年龄越来越重,最后演变成糖尿病综合症,可能有一种病变,甚至有3种、4种甚至5种病。这是一种药物治疗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对于慢性疾病,物治疗不能解决问题。

新型药膳各种有效成分非常多,正好与慢性疾病产生的原因的复杂性相契合,一个方剂可能有几十种成分,甚至几百种的有效成分,比如:糖尿病方里面,有针对促进胰岛素的,有是针对这胰岛素抵抗的,有对甲状腺功能改进的。有帮助激活肠道益生菌分泌,促进肠道胰岛素的敏感性,所以有人吃了一段时间糖尿病方后,降糖药减少服用,有人到停止服用西药的,还有的打胰岛素减少单位的,有人甚至不用打胰岛素了。

国家为什么提倡“推广非药物疗法”,因为慢性病人越来越多,发病年龄逐渐的年轻化,那么多药厂,那么多医院吃药,但是病人却越来越多,病种却越来越多。所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国家两会上讲:要“弘扬中医文化·推广非药物疗法”

中医文化是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理应肩负历史的使命与国家发展同步,让中医文化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海内外中华儿女为此自豪。坚持以“民间养生,溯源传承”为使命,同国家一起推进中国中医文化为世界卫生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真正的实现健康中国梦,健康世界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还强调:运用非药物疗法,一方面减少损伤,另外一方面节省费用。

自己使用新型药膳,让自己健康是美德。推广新型药膳,让别人健康是功德!最后祝会议室里面所有的朋友们,2022年新目标、新生活、每天都快乐!新规划、新前途、每天好运都当不住!有心的人,心想事成,有梦的人,梦想成真!

相关链接:

2、

3、

4、

5、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