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班:博物主题阅读优秀笔记
NO.01
博物馆小达人:童星睿
班级:四(1)班
推荐书籍:《博物馆里的中国——阅读最美的建筑》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向上滑动阅览
具体内容:
《阅读最美的建筑》是一本可以让读者深入领略中国建筑之美的好书。
在这本书中,建筑不再是冰冷的砖石土木,而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历史记忆的生动载体。本书分民居建筑、皇家建筑、园林建筑、礼制建筑四个部分, 展现了中国古代发达的建筑文明。
走进民居建筑部分,能看到北京四合院的规整大气,感受邻里间的温情;领略徽派建筑的白墙黛瓦,体会其独特的韵味;惊叹于福建土楼的雄伟壮观,知晓家族聚居的智慧。皇家建筑篇章里,故宫的威严壮丽、恭王府的奢华精美尽显眼前,展现着皇家的尊贵与气派。
园林建筑如颐和园、拙政园等,一步一景,将自然山水与人工雕琢完美融合,体现了古人对诗意生活的追求。礼制建筑如天坛、明十三陵等,庄重肃穆,反映着古代的礼仪制度和对天地祖先的敬畏。
这本书中介绍的一部分建筑, 爸爸妈妈也曾经带我去参观过或看电视讲解过,比如北京故宫、四合院、蒙古包、福建土楼等。通过这本书对这些建筑的介绍,我感觉仿佛身临其境,触摸到建筑的纹理,聆听历史的回响,能让我更深切感受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NO.02
博物小达人:付思蕊
班级:四(1)班
推荐书籍:《读懂世界十大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向上滑动阅览
具体内容:
这本书介绍了一些国外著名画家的抽象画,如毕加索的《亚伟农少女》、克里姆特的《希望二号》、夏加尔的《我与村庄》等,还有一些漫画,如利希藤斯坦的《溺水女孩》。
其中我最喜欢梵·高的《星夜》,这幅画用点、线、面绘画出了一幅有现代艺术感的画。我还喜欢弗里达的《短发自画像》,这幅画画的很真实,让人第一眼看上去像是打印的图画,而且这幅画让人一看就感受了作者的悲伤。里面也有一些我看不懂的画,比如保罗·克里的《可怖的面孔》,这幅画在我看来太简洁了。还有一些在我看来很有新意的画,如夏加尔的《我与村庄》,这幅画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会发现不一样的事物。
作为爱画画的我来说,我很喜欢这本书,也希望大家喜欢。
NO.03
博物小达人:张宁祐
班级:四(1)班
推荐书籍:《读懂解释十大博物馆——乌菲齐美术馆》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向上滑动阅览
具体内容:
这本书是专门介绍乌菲齐美术馆的,它位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这里收藏了2500多件艺术品。这座美术馆以前是美第奇家族统治城邦时的办公地点,1581年这座建筑刚建成,热爱艺术的科西莫一世就把藏品都放了进来,后来陆续又收齐了很多艺术家的作品。1737年开始向大众开放。
这本书里面的画作充满了历史气息和当地的人文风情。有乔托的《宝座上的圣母》、西莫内·马丁尼的《圣母领报》、《圣殿献圣婴》等画作。每一幅都具有华丽色彩、精致的细节。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最喜欢的是《圣母子》,它属于画中画的结构,作品描绘了圣母玛利亚双手合十,两位可爱的小天使托举着耶稣的场景。圣母戴着头巾,头巾上面镶嵌着象征纯洁的珍珠,她头发盘向脑后,面容干净清秀。非常亲切就像凡人母亲,充满了人类的情感。也透露着对耶稣的慈爱。画面右上方是可爱的婴儿耶稣 ,一头金发胖嘟嘟的就像一个普通婴儿一样向圣母伸出双手。两位长有翅膀的天使双手托举着耶稣,前面的天使扭头在微笑。在他们的后面还有一个画框,画框的画是宁静和神秘感的风景画。这种画中画设计让作品更有立体感了。
这幅画的作者是菲利波·利比,他年轻时成为了一名修士,看了很多作品,受到熏陶也开始自己画画,《圣母子》是他快50岁才画的。
这本书让我了解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知道了佛罗伦萨有很多艺术家的作品,让我好像身临其境的来到了美术馆里面欣赏画作,体验感十足,以后长大了我一定要亲自去参观!
NO.04
博物小达人:刘淽菡
班级:四(1)班
推荐书籍:《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向上滑动阅览
具体内容: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古代的商贸从小变大的过程。它先说了世界上还没有货币的时候,人们会用一样物品去交换另一样物品。例如:用一只羊去交换五只鸡,而一只鸡又可以换一个陶罐,但如果拥有陶罐的人想要五只鸡,而养鸡的人却不想要他的陶罐,而是想要一只小羊,那该怎么办呢?这时就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货币——贝壳。因为我们的祖先喜欢把贝壳穿起来戴在身上,还因为贝壳小巧玲珑,方便携带和计数,所以把它用于交换各种物品。而且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商王会赏赐给有功的大臣贝币,能获得贝币在当时可是极大的荣耀呢!
到了商代晚期,商业交换越来越多,采集来的贝币渐渐不够用了,人们就仿照天然贝壳的样子,用青铜做成了铜贝币。金属钱币比贝币更耐用,直到今天,我们使用的硬币还是由多种金属合成的。
在宋代的城市里,各种商铺、手工作坊开了一家又一家,店家们就开始抢生意了。有聪明的店主派人分发一张张小纸片,上面印着店铺的消息,这就是广告。他们还会为自己的商品设计商标,好让人们记住。而且宋代人的生意太兴隆了,他们的铜钱也不够用了,因此,当时的政府想到了发行纸币,也就是北宋人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这就是古代的商贸!
NO.05
博物小达人:周子夏
班级:四(1)班
推荐书籍:《博物馆里的日常生活》
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向上滑动阅览
具体内容:
在我家里有一本书名叫《博物馆里的日常生活》,这一本书中有着很多的故事。比如《阿尔诺芬尼和妻子的肖像》、《迷之细节,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还有《装饰海曼像的三位女子:乔装打扮的肖像画》等等。
这本书里面《夜巡》原来是一场真正的误会故事,《夜巡》是伦勃朗非常出名的一幅代表作,只不过他的出名是因为它画的“不合规矩”,据说当时还导致处于事业巅峰的伦勃朗惨遭滑铁卢。还有《蓝衣少年: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里面讲了18世纪以前,艺术史上几乎没有英国画家的影子。直到18世纪,终于出现了为英国赢得荣誉的肖像画家雷诺兹。为了尽快把英国和后辈们拉上他找到的“正轨”,都能创造出宏伟的作品,他创造了一套作画的法则,授人以渔,这就是他著名的《皇家美术学院十五讲》。
我最喜欢的还是《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北方的蒙娜丽莎》,一般来说,曲折离奇,扑朔迷离的故事总是伟大作品的标配。比如《蒙娜丽莎》,自诞生之日便有数不清的传奇故事围绕着它,多一个故事,就为作品添一层华彩。
我觉得《博物馆里的日常生活》很好看,让人觉得不断地还想再看一遍。
NO.06
博物小达人:曾治翔
班级:四(1)班
推荐书籍:《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玉器》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向上滑动阅览
具体内容:
玉从哪里来?在新石器时代,古人从大自然采集石块,经过打制加工把它们变成用于挖、削、切割以及捕猎用的工具。《千年文》文中有一句“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这句话告诉我们玉出自昆仑山脉中。要从巍峨的山脉中寻找、采集玉石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古时采玉人骑着当地的牲畜,在高原中翻山越岭寻找玉矿。除了上山采玉,还有一些玉矿石被大雨冲下来,留在河道里面,古人也会在河道中靠着丰富的经验捞捡玉石。所以说玉料珍贵不易得!玉也分软硬,软玉包括白玉、碧玉、青玉、墨玉等;硬玉就是翡翠。软玉主要产地在我国新疆等地;硬玉主要产地在缅甸。不管是软玉还是硬玉,都是很硬的,很少物质能够在玉石上刻下痕迹。
解玉砂—可以攻玉的它山之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话中提到的正是这种石头,人们称它为金刚砂,也叫解玉砂。古人以此比喻我们可以借助别人的长处和经验,让自己更好地成长和进步,以柔克刚,以弱制强,将看似不可能,变为可能。
古人做玉需要经过这些工序:捣沙和研浆、开玉、扎砣、冲砣、磨砣、掏堂、上花、打钻、透花、打眼钻孔、木砣、皮砣。
玉的经历——商周时期古玉六器:有圭、璧、琮、璋、琥、璜。
玉的魔力—汉代玉衣,是一种用大量玉片拼接而成的衣服。古人想象这种衣服既可让死后的肉身不朽,又彰显死者身份的尊贵与不凡,这神奇衣服就是——金缕玉衣。又叫金缕玉甲,金缕就是金丝。身份等级不同,所用玉衣的连接材料也不同,只有皇帝才能用金缕,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
玉的神权—新石器时代玉琮。它是古人在祭祀仪式上沟通天地、寻求神灵保佑的重要礼器。
古玉晒宝大会—历史名人和他们的玉,代表人物妇好,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拥有很多玉器,或许她对玉有着喜爱和深深的感情吧。
玉的巅峰—明清玉器,如意的造型来源于痒痒挠,因为它能挠到后背手碰不到的地方,甚如人意而得名,后来演变为了一种寓意吉祥的陈设品。甪端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独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身高数十丈,能够日行一万八千里,还通四夷语言,常伴君左右,是皇帝“办公室”的吉祥物。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更加了解玉的来源、朝代发展、分类、意思、礼敬、用处。
NO.07
博物小达人:彭梓彤
班级:四(1)班
推荐书籍:《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陶器》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向上滑动阅览
具体内容: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今天看了《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陶器》。这本书里面包含了许多中华民族古老的陶器和以前人们生活时用的陶器。
在这本书里有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那就是唐三彩的烧造过程。你知道为什么神奇吗?是因为火焰的颜色和温度。红到深色是500~600摄氏度,樱桃红是700~800摄氏度,橙黄色是1000摄氏度,黄白色1000摄氏度以上。
从这本书里我深受启发,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绵延了五千年的伟大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蕴含在流传至今的一件件文物上,用无声的语言讲述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和文化底蕴。
以古鉴今,思考当下,创造未来,我希望以后多读这样关于中国史的书籍。
NO.08
博物小达人:唐敏善
班级:四(1)班
推荐书籍:《儿童历史百科绘本——科技,我们的发现之旅》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向上滑动阅览
具体内容:
最近我读了一本很棒的科普绘本,名字叫《儿童历史百科绘本——科技,我们的发现之旅》。这本绘本讲到了许多科学的演变史,你也想知道这些知识吗?让我来带你走进科学的世界吧。
这本书里的第一个故事是《一起仰望星空吧》。通过这个章节的阅读,我知道了古人将位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星星想象成四个神兽,这就是最早古人对方位的认知。不仅如此,在很早以前,古人就已经能够根据星象的位置变化来判断季节和时间了,这就是“观象授时”。你知道古人是如何来辨别时间的吗?其实在汉代的时候古人就利用漏壶建立了报时制度。夜漏尽,击鼓告知人们夜晚结束;昼漏尽,敲钟告知人们白天结束。除了这个古人还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识别时间呢。
《泥巴变形记》让我知道了陶瓷是怎么诞生的,最开始我们的祖先把泥巴捏成各种形状放到至少六百摄氏度的火里烧,这个时候陶瓷就诞生了。汉代,制陶工艺进一步改进。工匠们在陶器表面加上了一层低温釉,这就是釉陶。釉的主要成分和玻璃一样,不仅使器具光亮美观还可以保护胎体。
《从顽石到宝玉》描写了早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总和石头打交道,他们发现有一些石头拥有美丽的色彩,质地特殊,经过细致加工和反复琢磨后他们会变得精致、美观,这些石头就是玉。
最让我震撼的还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诞生。西汉的工匠以破旧的麻布作为原料制成麻纸,人们可以用麻纸写字,然而麻纸粗糙质量不好,还不是最适宜书写的材料,但它的制造给后人带来了启发。魏晋南北朝时,工匠们造出纸张更加洁白、光滑。从此,造纸术从中国传到了全世界。
这本书带给了我许多的知识和启发。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的科学知识,那就跟我一起来阅读这本绘本吧。
NO.09
博物小达人:邓宁月
班级:四(1)班
推荐书籍:《读懂世界十大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向上滑动阅览
具体内容:
《读懂世界十大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本书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吸引我去摘下。这本书的作者是韩国的河智恩,译者是尹丹。
书中讲述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著名的画作,有维米尔的持水壶的女人、莫奈的《圣阿德雷斯的露台》和凡·高的《麦田与柏树》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凡·高的《麦田与柏树》,因为这幅画让我感觉既自由又和谐。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三等车厢》,因为这幅画让我感受到了底层社会的人的悲苦,使我感触很深。
书中不仅讲述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的画作,还讲述了一座雕塑《14岁的小舞者》。这座雕塑是德加在1880年创作出来的,高97.8厘米。这座雕塑与其他雕塑不同,因为作者德加在原本的表现方式上加入了新的表现方式—给雕塑穿上衣服。雕塑中小舞者的服装都是真实的芭蕾舞裙,头上绑的也是真实的缎带,德加使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丰富了这个雕塑作品,让这个作品更加富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