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常见的“酒桌谣言”,看看你中招没?

日期: 2025-05-03 01:02:31 |浏览: 11|编号: 9543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10个常见的“酒桌谣言”,看看你中招没?

对于很多白酒爱好者来说,很多时候,酒就似一个相伴多年的老朋友,默默分享着许多欢聚抑或失落的时刻。然而你真的了解这位老朋友吗?比如说酒量能遗传吗?自酿酒比买的瓶装酒质量好?喝酒脸红的人到底能不能喝?喝多了“断片儿”到底是怎么回事?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表示,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酒类知识一知半解,因此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对酒的偏见和谣言,误导着酒类消费者。针对这些“酒桌谣言”,我们不妨了解下专家是怎么解答的。

问题1 什么是酒的度数?

我们经常听到,这个酒是 38 度,那个酒是 52 度,那么这个度数指的是什么呢?酒的度数是来衡量酒的烈性程度,指酒里面含酒精(乙醇)的体积百分比。打个比方,40度的烈性酒, 就是在100 毫升的酒中,含有40毫升纯酒精。酒的度数一般是在 20℃时测得,温度不一样,酒精和水的比重也会发生变化。

市场上常见的啤酒的度数一般是3%~5%,葡萄酒一般是12%~14%,黄酒一般是14%~20%,烈性酒如白酒、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等一般是30%~60%。当然也有例外,世界最烈的啤酒“蛇毒”度数高达65%;波兰精馏伏特加是最烈的烈性酒,度数达到96%,和纯酒精差不多。

问题2 酒可以存放多长时间?

微生物在10%的酒精溶液里难以生长繁殖,不易产生有害物质。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的规定,从2006年10月1日开始,10度以上的饮用酒可以不用标注保质期。

通常高度白酒放置时间较长,但密封一定要好;打开的葡萄酒要在几天内饮用完毕;瓶装啤酒保质期为半年,灌装啤酒在一年左右。其中,白酒有越陈越香的说法,这是因为白酒中能散发芳香气味的是乙酸乙酯,在新酿的酒里它的含量很低,而自然窖藏后,酒里的醛不断氧化成羧酸,再和酒精酯化,生成具有芳香气味的乙酸乙酯,使酒质醇厚,产生酒香。高度白酒可以放置较长时间。但是,如果是已经开封的或密封性不够好的白酒,或温度湿度条件不当,时间长了酒的口感会变淡,甚至可能变酸变馊。

问题3 酒量能遗传吗?

常言道,酒量是练出来的。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酒量大小及有无酒瘾,绝非后天养成的,而是由“酒精基因”所决定。什么是酒精基因?酒精基因是人体基因序列的一段,人在出生时,酒精基因就已经决定了其酒量大小,终身都不会改变,再怎么练酒量都没用。为了锻炼酒量而长期大量饮酒反而会影响健康,甚至可能引发酒精中毒而猝死。

问题4 低度酒就能随意喝吗?

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高度酒、中度酒和低度酒这三个酒的分类。高度酒是指40度以上的酒,如高度白酒、白兰地和伏特加;中度酒是指20度~40度的酒,如38度的白酒和马提尼等;低度酒是指酒精含量在20度以下的酒,如啤酒、黄酒、葡萄酒、日本清酒等。同样喝一杯酒,酒精度数越低,对健康的影响也就越小。

然而,在饭桌上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这是低度白酒,不是高度白酒,喝了没事”。事实上,低度酒虽然酒精度数较低,喝了不容易醉,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随便喝,千万不要因为度数低而放松警惕。

问题5 自酿酒比买的瓶装酒质量好吗?

与市场上流通的商业性酒类(如瓶装酒)相比,自酿酒不受官方监管,不用缴纳税款,各类质量标准也没有依循相关规定进行检测,因而可能由于缺乏约束和规范,质量得不到保证,难免引起一些健康问题。也有自酿酒作坊非常注重酒的品质,一些产品甚至比商业酒类更加优质。但是,由于其生产过程本身缺乏专业的质量控制,自酿酒在生产或储存过程中也可能被毒性物质污染。从这些因素来考虑,如果要饮用自酿酒的话,建议事先做个质量检测,并选择低酒精浓度的自酿酒。

问题6 工业酒精勾兑酒可以喝吗?

工业酒精勾兑酒绝对不能喝!工业酒精,顾名思义指的是工业上使用的酒精,也称变性酒精、工业火酒。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纯度一般在96%左右。另外,由于制备工艺等方面的原因,还含有少量的甲醇、杂醇油、铅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由于工业酒精和食用酒的有效成分都是乙醇,故也被一些不法商家用来制作食用酒。这种“酒” 被人饮用后,就会产生甲醇中毒,是绝对不能喝的。

问题7 喝酒脸红的人到底能不能喝?

有些人喝酒后就出现脸红,人们对这种现象的说法不一。有的说“酒后脸红的人,酒量很大,可以再喝”,有的认为“酒后脸红,说明不能喝酒”,有的认为“这是人体的差异,与酒量大小没有关系”。

研究证明,喝酒脸红是因为体内缺乏一种代谢酶,酒精进入机体后不能及时分解,毒性物质蓄积而产生的反应。喝酒脸红不仅不代表这个人的酒量大,而且如果继续喝酒,还会对个人身体产生更大的危害。喝酒“上脸”的人,与酒后“面不改色”的人相比,乙醛在喝酒脸红的人体内停留时间较久,毒性作用更大。因此喝酒脸红是一种保护性反应,这样的人应尽量少喝酒。

问题8 喝酒能够改善睡眠吗?

经常听人说“晚上喝二两小酒,睡个好觉”。还有的人经常在睡前喝酒,把喝酒当成催眠手段。

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很不科学,睡前喝酒对提高睡眠质量并不管用。睡前饮酒很容易打乱睡眠周期,长期睡前喝酒,有可能使人们变得睡觉依赖酒精,最终会导致更严重的睡眠失衡、打鼾,甚至造成呼吸暂停。同时,人在睡眠中,肝脏解毒功能减弱,酒中的各种有害物易蓄积,经常睡前饮酒甚至饮用烈性酒,会给身体带来更大的危害。如果一定要喝酒的话,最好在睡觉前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喝,以便在睡觉时酒精已经消散。

问题9 喝多“断片儿”怎么回事?

酒后失忆对于醉酒的人来说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俗称“断片儿”。大量酒精,尤其是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酒精,会抑制大脑生成记忆的过程。研究者指出,此时“你还是在接收信息,并未被麻痹,也没有错过任何事,只不过没有形成新的记忆”。长期、反复出现“断片儿”的情况,在酒精依赖患者中非常多见,一旦脑部受损,记忆的恢复将非常困难。因此,关于如何才能避免出现“断片儿”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做到理性饮酒,少饮或不饮,而已经出现了酒精滥用或酒精依赖的人则必须戒酒。

问题10 酒后多久能开车?

即使是少量饮酒,酒精也会削弱安全驾驶的行为和能力,包括视觉和驾驶技能,因此酒后驾驶是被严格禁止的。

所谓“醒酒”,就是酒精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这一过程中,起最大作用的是肝脏中的酶。酒精进入血液后,在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乙醛,乙醛又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乙酸,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由于每个人酒精代谢的程度、胃内容物含量、性别、体重、体型、肝脏健康状况、遗传因素等的不同,因此“酒后多久能开车”这个问题,要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酒后8~12小时,酒精在体内含量将大大降低,24~48小时,则会完全挥发,达到正常。在不确定是否已经“醒酒”的情况下,驾驶人切忌开车。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