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选高度酒好,还是低度酒好?

日期: 2025-05-03 01:01:56 |浏览: 13|编号: 9543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白酒选高度酒好,还是低度酒好?

2020年11月26日,李寻老师采访湖北白云边酒厂,在导游小谢陪同下品尝白云边酒厂竹园酒库内陈年老酒

经常有酒友问,白酒是选择高度酒好还是低度酒好?这个问题要回答清楚,有点复杂,酒友们需要耐心地将全文读完,才能了解完整的意思。

我们先说一下高度酒和低度酒的标准,现在根据酒精度的划分,一般40度以下的酒为低度酒,包括38度、29度等等。40度到50度为中度酒,50度以上为高度酒。50度以上的能高到哪?有的说68度,也有72度,因为68度、72度的产品市场上都有。

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我把它分成四个级别:

低度酒40度以下;

中度酒40度到50度(含40度和50度);

高度酒51度到60度;

超高度酒60度以上。

明确这四个酒精度的级别后,我们再讨论具体选什么酒好。

先说一个简单的结论,就是50度以上的高度酒好喝,饮后舒适性也比较好;50度以下,特别是40度以下的低度酒不好喝,饮用舒适性也不好。这个结论,酒友们可以自己拿酒品反复比较验证。

但有一个前提,高度酒必须是纯粮大曲固态酒,不是新工艺酒(固液酒和液态酒)。如果都是液态酒,那么高度酒和低度酒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下面我们再回答为什么高度酒好喝、舒适性比较好;低度酒就不好喝、舒适性差的问题。

中国白酒在古代的时候没有酒精度的概念,到近代以后才有了酒精度的概念。但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市场上的成品白酒多数都在60度到65度,基本就是原酒的酒度。

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白酒行业接受了所谓的普遍是以40度的低度酒为主的“国际标准”,降低酒精度成为了当时的一个政策性要求。而降度的根据是酒精度低了对人体饮用的伤害小,酒精有一定毒性,低度酒相对会更健康一些。这些“国际标准酒”主要是指伏特加,其次有白兰地。

把高度酒变成低度酒,主要的办法就是加水,术语叫加浆降度。因为中国固态白酒和伏特加不太一样,伏特加生产属于精馏技术,而中国白酒是粗馏技术,中国白酒固态发酵、固态蒸馏,本身留下的呈香呈味物质比较丰富,特别是里面含有大量的不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及其乙酯。

在60度以上的时候,白酒是清澈透明的,如果加水降度,有些酒,如酱香酒、浓香酒,降到53度以下,甚至有的地方降到55度以下,酒体就开始变浑浊。

经过反复摸索,浓香酒稳定在52度,酱香酒稳定在53度,这是在各个环境下,酒体不会变浑浊的酒精度数(酒体是否变浑浊与环境的湿度也密切相关。假如在湿度低的环境里面,60度的酒是清澈的,可能到了湿度高的环境中,酒体就会变浑浊)。

白酒降到40度以下就会变浑浊,术语叫浊变,解决浊变是当时中国白酒低度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当时通过各种科技攻关解决了这个问题。

解决方法主要是过滤,一种是冷冻过滤,是最早生产出38度低度白酒的张弓酒厂使用的技术;还有一种方法是淀粉过滤,是天津酒厂使用的过滤技术。

现在普遍使用活性炭过滤,通过过滤,可以使酒体里面不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及其乙酯,被过滤吸附出去,再加水之后,酒就不会发生浊变。由于把这些东西吸附过滤掉了,酒体就变得单薄,不好喝了,而且微量成分的含量变得不谐调,饮后的舒适感也变差了。

这些还仅仅是在固态酒本身采取过滤的方法下低度化产生的后果。后来再进一步发展,就是食用酒精普遍用于液态酒和固液酒的生产。食用酒精是精馏再加过滤后的产物,本身怎么加水也不会变混,因此食用酒精加水可以调制出任何酒精度的酒,低度酒、高度酒都有。

然而食用酒精没有传统白酒的口感香气,为了让它具有类似传统白酒的口感香气,又往里面添加了呈香呈味的各种添加剂,比如有机酸、酯等,也就是俗称的三精加一水,酒精、香精、糖精和水。通过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酒,无论是高度酒还是低度酒,都不好喝,也不舒适。

上述白酒复杂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低度酒好还是高度酒好的问题,还要看它的工艺,是固态酒、液态酒,还是固液酒。如果全是固态酒,当然高度酒好喝,低度酒不好喝;如果都是液态酒,就没什么差别,都不好喝。

这种情况和古代不大一样,在古代是高度酒好,低度酒差。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多的作假手段,作假就是往酒里加水,加水多的酒就不好。

新中国成立后,出台的第一批关于白酒品质的管理制度中,首先就是准确地计量酒精度,酒精度是和酒质密切相关的一个指标。

添加邀请加入李寻交流群

当时白酒向低度化发展的方向是不是正确的?高度白酒健康还是低度白酒健康?

强调一下好喝和饮后舒适感好,不一定代表着健康。健康与否要看白酒里面的微量成分的性质,包括主体成分的性质,比如酒中甲醇含量高,不论好喝不好喝,都是伤害健康的。

关于是高度酒伤害健康严重;还是低度酒伤害健康严重,有不同的说法。一种主流认识是,酒精本身是一种有毒物质,只是毒性弱一点,酒精度过高的话,会对器官,比如肝脏、血管(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系统),造成过重的负担和冲击,影响健康,所以低度酒相对健康。

另一种观点是,因为酒不是酒精,酒是含有多种复杂成分的混合物,酒精是单纯的化合物。酒精有一定毒性,但在复杂的混合物中,其它微量成分起的拮抗作用会平衡它的毒性。高度酒的微量成分多,拮抗作用明显,各组分平衡谐调,所以饮用起来舒适,人体是最好的传感器,人体饮用舒适,可能健康上未必有那么大的损害。

简单的说,在低度酒健康一些、还是高度酒健康一些的问题上,还是有不同的学术看法。

基于目前现状,我本人有以下的认识:

1,在能够确保酒的生产工艺是固态酒标准的情况下,50度到60度之间的高度酒要好,无论是饮用的风味、香气、口感,还是饮后身体舒适度,都要比低度酒好。

根据自己和熟悉的酒友们的饮用经验,52度到60度之间的高度酒,在饮用方面没有发现明显的对健康有异常损害的报导。

2,60度以上的超高度酒,如65度、72度等,风味更为浓郁,但是建议饮用要谨慎,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微血管病变以及其它疾病的消费者,要更加谨慎。我自己的感受,高度酒对血管系统的冲击力是比较强的,效果很直接,喝了之后眼睛容易发红,眼球上的毛细血管充血现象明显。

所以建议,对于60度以上的超高度酒,浅尝辄止,作为了解其风味,品鉴一下即可,不宜作为经常反复饮用的酒品。

3,50度以下的白酒,根据目前市场上成品酒的现状,确实不好喝,饮后也不舒适,按照健康的标准也不健康,因为有人为的添加剂(尽管按照新的国家标准,不允许再添加非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但是也有搞擦边球的,比如含有经过发酵产生呈香呈味物质的酒尾,添加的比较多,有些酒尾的甲醇含量、杂醇油含量超过酒身子),所以仅从健康的角度看,添加了各种添加剂或者调味酒、调味液的低度酒也不一定比高度酒更健康。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