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血栓当心是肿瘤 防治肿瘤的食疗方法看这里!

日期: 2025-05-02 13:01:54 |浏览: 5|编号: 9537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这里有血栓当心是肿瘤 防治肿瘤的食疗方法看这里!

静脉血栓是癌症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但下肢动脉血栓是否与癌症相关尚不明确。为此,丹麦奥胡斯大学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系的研究人员对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癌症风险及预后进行了评估。

研究人员从丹麦国家医疗登记处获得首次确诊下肢动脉血栓的患者数据,共筛选出6600位患者,其中772位在随访期间罹患癌症。结果发现,患者随访6个月时患上任何癌症的风险为2.5%,随访20年时增至17.9%。随访前6个月,癌症标准化发病率为3.28/10万人;随访7~12个月和12个月后的发病率仍保持较高水平。这种相关性在肺癌和其他与吸烟相关的癌症中最强。下肢动脉血栓还与患大肠癌、肺癌、膀胱癌、乳腺癌后的全因死亡率增高相关,但与前列腺癌死亡率无相关性。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认为,下肢动脉血栓是隐匿性癌症(特别是肺癌)的一个标志,可作为常见癌症死亡率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三种常见肿瘤会发出哪些“预警信号”?

消化不良长期反复发作有患肠癌风险

42岁的张先生喜欢吃辛辣、油腻食物,不忌烟酒,长期排便不顺畅。一开始他并未留意,直到出现便血才到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大肠癌。

为何看似普通寻常的“小毛病”会致大肠癌?实际上,大肠癌的早期症状确实和很多日常小病类似,如排便习惯改变、大便由粗变细、容易出现腹泻等。“临床上,大肠癌最容易被误诊为痔疮,特别是有痔疮病史并有便血症状的病患。”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综合中医科主任张蓓说,不过与痔疮、肛裂的便血症状不同,大肠癌的便血伴有炎症。早期大肠癌还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腹部包块疼痛等现象。

张蓓强调,若出现长时间内消化不良等病症,且用药后仍反复发作、无法治愈,建议及时去医院做专科检查来排查肠癌风险。发现大肠癌早期症状可以做肠镜、肿瘤标记物检测或肛门直肠直检,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

病毒性肝炎肝癌有密切关系

临床上,因为肝炎演变成肝癌的人并不少见。张蓓介绍,肝癌的形成一般分三步,先是肝炎,再是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癌。“一般来说,85%以上的肝癌病人都患过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肝癌与病毒性肝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有的病人经过治疗转氨酶恢复到正常水平,就自行停药,实际上他的乙肝病毒是没有控制住的,这样十分危险。”张蓓提醒,若长期排茶褐色的小便,一定要当心,这是凭肉眼观察出的肝癌早期症状。此外,肝区疼痛、腹泻、发热、消瘦乏力、牙龈出血、下肢水肿等,也可能是肝癌的症状。

颈部淋巴结肿大是鼻咽癌早期典型症状

鼻咽癌又被称为“广东瘤”,是全球极少数以地区命名的肿瘤之一。广东的鼻咽癌发病率占全国的60%,发病率比其他地区人群高出20倍至30倍。但这种病在早期也很容易被忽视。

张蓓指出,若出现部分颈部淋巴结肿大要留意,这是鼻咽癌早期典型症状之一。此外,回吸涕血、复视、鼻塞、耳鸣、头痛及听力下降都是鼻咽癌早期症状。“病人一般只会出现一两种或三四种症状,并不会表现所有症状。”张蓓说,如果反复出现相应的症状,就需要找专科医生做EB病毒检测、鼻咽MR或鼻咽镜来排查鼻咽癌风险。

如何尽早发现癌症?张蓓指出,防癌体检中常见的肿瘤标记物会对应着不同的肿瘤症状,能帮助排查肝癌、大肠癌、胃癌、肺癌、头颈部癌、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40—50岁的人群建议一年做一次防癌体检。

食疗要如何才能防治肿瘤?

饮食需要根据治疗阶段来制定

合理搭配食物,保持饮食平衡。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林丽珠说,应注意食物的种类变化,清淡适宜而富有营养。色、香、味俱佳,有利于刺激食欲和促进营养素消化吸收,肿瘤病人处于疾病的不同时期,饮食搭配也有不同的原则。

手术期间 肿瘤手术之前,食疗应以配合手术顺利进行为主,通常可用扶助元气、补益气血的食物为主,常用桂圆、红枣、莲心等食物。手术后恢复期,则应以补益气血、调整脾胃功能的食物为主,除补益外,还要增加通气、帮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金橘、橘络等,以利于术后消化功能恢复。术后食疗目的是增加身体抗癌能力,辅助其他治疗以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复发或转移,可食用补益和有抗癌作用的食物。

放疗期间 在放疗过程中,食疗应以开胃、增加食欲为主。饮食宜清淡、滋味鲜美、营养丰富。在放疗后期,常出现津液亏耗的情况,饮食中要增加养阴生津类的食物。放疗结束后会出现种种放射反应,食疗应尽可能设法减轻反应。远期应辅助其他治疗,以避免肿瘤的复发或转移。

化疗期间 化疗最常见副作用是白细胞减少和消化功能紊乱,表现为疲倦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白细胞减少食疗要以补益气血为主,如参芪乌鸡汤、鸭血汤等,但应注意消化问题。胃纳减退,可用开胃、帮助消化食物,如山楂、麦芽、神曲、党参、葛根等。恶心、呕吐可酌用生姜、紫苏、柠檬、竹茹等。化疗结束时,除注意补益食物外,也要注意提高体质,防止转移或复发。

癌症晚期 晚期肿瘤病人一般体质较差,肿瘤负荷比较大,此时只能采取姑息性治疗,以全方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此时食物就显得特别重要。肿瘤本身可引起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无机盐等代谢失常,一些病人还会出现味觉改变而导致厌恶肉类,由于病情变化经常出现食欲减退、摄食困难及进食过少,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必然出现的后果。因此,此时的饮食治疗原则主要是,在能够消化吸收情况下,选用各类食物,尽量鼓励病人进食,食用各类食物,以保证足够的营养素供给,如香菇、冬菇、猴头菇、银耳、黑木耳、金针菇、口蘑、海带、海藻、海参、茶叶、萝卜、葱、蒜、牛奶、卷心菜、南瓜、豆芽、四季豆、豌豆、莴笋、胡萝卜、菠菜、番茄、紫菜、苹果、大枣、无花果等。据研究,此类食物还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的食物,普通人日常预防肿瘤也可以适当多吃。

饮食抗癌关键在辨证施食

没有万能的抗癌食物 国外有很多探索食物中“抗癌物质”的实验,发现了不少具有“抗癌物质”的“抗癌食物”,如包菜、番茄等。但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饮食仅是其中一个方面;另外,食物进入人体还有一个非常复杂的代谢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抗癌食物”或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但具体有何效用、效用大小却并未可知。为此,寄望于多吃某些食物能预防癌症的想法是不科学的。

林丽珠指出,中医强调阴阳平衡,保持人体的平衡状态,才能降低癌症发生的几率。为此,在饮食方面需辨证施食,根据疾病不同证候、体质进行饮食调养,比如体质寒凉的腹泻病人就不宜再吃螃蟹等性质寒凉的食物,否则可能会加重腹泻病情;再如做放疗的病人,中医认为放疗是火热毒邪,因此病人在放疗期间就不宜吃燥热的食物。

不要盲目“忌口” 有一些肿瘤患者忌吃“发物”的说法。对此,林丽珠指出,对于肿瘤病人而言“发物”是需要忌口的,但却不能走极端,过度扩大“发物”的范围。中医所说的“发物”广义是指所有对身体不好的食物,如发霉的食物等;狭义的“发物”则是指对个人自身体质不适合的食物。临床上有些肿瘤患者因对“发物”认知不清,把鸡、鸡蛋等都当作发物,什么都不敢吃,导致营养得不到补充,这种行为是十分不可取的。

食疗不能代替正规治疗 林丽珠说,药膳也是要对症的,只有针对体质、了解体内病气,正确摄取适当药膳与食物,才可达到排毒不伤身的目标。食疗做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绝对不能代替正规的治疗方案,只有结合正规治疗才能不延误病情,巩固治疗效果。

病人每日的饮食都应包括:蛋、奶、鱼、肉、豆类、谷类、适量油脂和新鲜水果、蔬菜,最好一天不少于五种。如果病人消化功能不太好,可采用少量多餐,甚至每日可以进食5~6餐。”林丽珠指出,简而言之,肿瘤病人要少吃多餐,食物尽量多样化,照顾到病人的不同味道,不同治疗阶段。吃得进肚子,病人没有什么不良反应,不造成额外负担,不影响治疗,不加重病情,那就对症了。普通食物只要是对症,也可以很滋补。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