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控股张劲:重构产业价值 坚守未来主义

日期: 2025-04-22 03:01:17 |浏览: 49|编号: 9412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雪松控股张劲:重构产业价值 坚守未来主义

"雪松控股要做少数派。大多数人观望的时候,我们是实干的少数派;大多数人停滞的时候,我们是进取的少数派;大多数人焦虑的时候,我们是乐观的少数派。"6月22日,雪松控股北京总部成立暨雪松新VI发布仪式上,公司董事局主席张劲发表了上述观点。

各位同事,雪松控股北京总部今天正式启用了。感谢大家,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雪松的大棋局上终于迎来了这关键的一步。

落子北京,标志着公司进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地域上看,我们第一次真正走出广东,以北京为中心,面向全国。

而在产业布局上,我们将重构传统业务板块,开启新的价值创造模式。

北京,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国际大都会。

我们把总部从广州迁到这里,当然是因为野心勃勃、志向高远,希望凭借不懈努力,在一个更敞亮的舞台上尽展所能,成就非凡。

另外,我们更看重的一点是,北京有全国最好的高校,有最丰富的智力储备,是创业者的乐园。

我想大家都知道,美国的硅谷在加州的优势,是依托了斯坦福大学。

而美国纽约打造“东部硅谷”计划的第一步,是支持康奈尔大学建立一所世界一流的应用科学学府。我们选择北京,实际上是为了中国的最强大脑。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是为了名校精英,或者高学历、高智商、高科技的人才?应该说,并不尽然。

雪松确实求贤如渴,聘用聪明人,与聪明人合作。但与其说吸引我们的是他们的荣誉和证书,倒不如说是他们的想象力。

我们需充满活力的大脑,打开另一个空间。

这不是地理的空间,而是想象的空间。雪松要想再创下一个辉煌十年,必须重新定位自己,以便拥有一个可以想象无限可能的未来。

今天也是雪松VI发布仪式。之后,我们就以一个全新的品牌形象示人了。借此机会,我想和各位分享四点重要的想法。

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张劲为北京总部成立揭幕

行动起来就不会悲观

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我们听到的宏观面的消息都是坏消息。世界经济动荡,各国央行竞相贬值本币,政府的债务危机持续恶化。

而中国经济,在杠杆制造的泡沫破灭后,迅速跌入痛苦的下降通道。政策层面显然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经济新常态”不再是“V”型,而是“L”型。

中国经济已进入低速增长期,前景十分黯淡。

中国经济面临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困境。客观地说,症结还在自身。传统产业更新换代慢,过分依赖廉价劳力。

监管过度,国进民退,金融机构积重难返,民间资本受到排挤,导致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无法壮大,而资源消耗型的老大企业尾大不掉,成为负累。

这是我们面对的大环境。但对宏观面的悲观,不意味着对企业悲观,相反别人的悲观是我们乐观的理由。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一次企业大规模的换代,淘汰一批旧的,迎来一批新的,而善于应变者会抓住机会越大越强。

然后随着积压库存的出清,市场新格局的建立,经济又会进入繁荣周期。

雪松的发展历程,大家都记得。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我们总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因为我们从来只相信行动,积极应对是治愈悲观的良药。

在中国证券市场的早期,我们毅然收购不能上市的法人股。在房地产政策不明朗时,我们成功转换了房地产的经营模式。

在房价极度疯狂的时候,我们选择降低土地储备。在政府鼓励“互联网+”之前,我们已经在向轻资产、网络平台转换。

我们企业曾经有一句响亮的口号,“让不可能的成为可能”。此刻我们在北京继续征程,应该不忘初心。

市场无数弄潮儿,成功的只是少数。所以,我们要做少数派。

大多数人观望的时候,我们是实干的少数派;大多数人停滞的时候,我们是进取的少数派;大多数人焦虑的时候,我们是乐观的少数派。

没有传统,就没有未来

这些年,我们听到了很多新的概念、新的名词。的确也有不少创业神话,让我们感觉受到冲击,怀疑自己变老土了,害怕自己快落伍了。

但去年至少发生了一件好事:股市暴涨暴跌,高科技、互联网概念泡沫的破灭,让我们清醒了过来。

如今,再听到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机器人、3D打印、基因技术的时候,我们变得冷静又谨慎,因为看过太多的夸大其词,甚至还有骗局。

雪松是一个有历史的公司,但从不满足于现状。“重构产业价值”,是我们对雪松的重新定义。

这是说我们引入新观念,对业务结构有各种调整,对投资项目也有新算法,但并不是说我们就变得不是自己。

我们依然是传统的产业公司,实业第一,金融第二。我们是实业起家,虽然有很多成功的资本运作,但归根结底金融只是手段,为我们的产业服务的。

现在资本界的玩家太多了,资金都是在金融体系里空转,没有流入实体经济。

雪松的目标完全不同,是要将资本注入实体经济,给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

我一直有个看法,从来没有“横空出世”的伟大企业。

社会发展是环环相扣的,或螺旋向上的,技术进步是点滴积累的,昨天的创新是今天的传统,今天的创新是明天的传统。

“横空出世”是一种夸大,纯粹唬人。硅谷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我们想要一辆会飞的汽车,得到的却是 140 个字符。”

意思是说,我们的潜能应该用到真正创新的地方,而不是在文本格式上小打小闹。

但是我们仔细再想想,“会飞的汽车”不也是汽车吗,生产会飞的汽车,不就是汽车工业的延续。汽车业不就是传统产业吗?

又比如,马斯克的“超级高铁”计划,无论胶囊车厢还是管状轨道看起来多么科幻,但归根结底,还是城市交通系统,只不过速度上比传统火车提升了一步。

无论世界如何日新月异,人类的衣食住行不会消失。

传统产业的存在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只要我们的需求不消失,它们就不会消失,只会在明天以一种新鲜的形态出现。

人类的生活是实体的,永远不会变成虚拟。我们用看不见的手段,塑造的是一个看得见的世界。

只要我们接受新思维,不固步自封,传统公司也是未来企业。

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张劲发表演讲

复杂协调的创新模式

许多年前,我看过一本书,叫《复杂》。这本书介绍的叫“复杂性理论”,被称为“科学的下一个主要推动力”。

涉及很多学科,但关于经济学的那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个新理论实际上否定了经济学,认为市场不存在均衡,用供求关系分析是简单粗暴的,经济系统永远都不完美,是残缺的,在无序的波动中演进。

我是做企业的,丰富的实战经验告诉我,这是令人信服的说法。经济图表可以表现为供需曲线,但在实际中要复杂混乱得多。

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处在时间的边缘,随时要做出适应性改变。那么,既然经济的本质就是“混沌”,那么市场规则与秩序又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是,这是“自组织结构”。无数微小的碎片、不起眼的变化、自发性反应、无目的运转,构成了非常活跃的动力系统。

这个理论还能很好地帮我们理解,何谓“创新”?

我们通常认为,创新是“突破性”的,梦幻一般,后浪一推一拍,前浪就死在沙滩上。

但我们观察周围,发现并不完全是这样。

比如说乔布斯的苹果手机,哪一项技术是新发明呢,但他有效地把各个部件组合起来,融入了他个人的趣味爱好,成了时代潮流。

还有特斯拉,有什么是新的呢,锂电池、传统汽车部件,甚至销售网络,都是现成的,他把这些组织起来,就成了未来汽车。

即使无人驾驶,新吗?飞机上早应用多久了。再比如,癌症的鸡尾酒疗法,使用的药剂都不是新的,只不过采用了新的组合方式。

但这些都是举世认可的“创新”,实际上美国的创投界也有一个专门的说法,叫“复杂协调的创新模式”。

通过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把散落各处的碎片重新组合,变成了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东西。

但千万别小看这种“创新”,复杂协调需要高超的技艺,需要大量的资本,要建立自己的产业链,形成一定规模。

雪松要走的路很明确,就是“复杂协调”。我们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重构产业价值链,通过换代或升级,成为新的产业。

比如说我们的“大白管家”,是在传统物业的管理上做升级服务。

我们本来只有基础的物业管理,无法满足业主的很多需要,但应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使得我们锁定了更多用户,能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从而进入正向循环。

再比如,大宗商品,无论生产还是贸易都日落西山,得了“产能过剩”的重症。

但我们做了一个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同时针对产业链末端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实际上,生产大宗商品的中心企业是需要大量资金的,但传统金融机构有结构性的盲点,无法满足其产业需求。

而我们会从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为中小民企提供资金,而不是从传统金融管理的角度,将它们拒之门外。

另外,还有我们涉足的汽车行业,供给过剩,竞争激烈。如果我们只做汽车生产和销售,几乎是没有任何利润的。

但实际上,我们通过整合,进行协调,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汽车产业链,就是既给生产商供应原料,又给车后提供综合服务。

我们用自己的优势,串联起一个个孤岛,满足了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又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利润。

创造价值不要陷入竞争

这次落子北京,其实也不是人人都赞同的。有人心存疑虑,虽然作为国家首都,是一个更大的发展舞台,但同时也意味对手更多,竞争更为激烈。

这么想倒无可厚非,可是我考虑的不一样。我从未想过是来竞争什么的,我觉得我们是来拓荒的。

这里就算人山人海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是来占领自己的地盘,别人还没发现有那个地方,但我们看到了,觉得有潜力,应该好好干。

我的性格比较独来独往,不太喜欢往人多的地方扎,和人争来争去很没意思。我进入房地产业的时候,这个行业非常萧条。

我第一个楼盘做成功了,并不是因为打败了别人,而是没有竞争。那时候,别墅还没流行,地理位置和别人也没有可比性。

前几天有则新闻,关于上海迪士尼项目究竟能不能赚钱的争议。恕我直言,这实在可笑。

自己的成功,怎么可能是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上。商业不是你死我活,有可能是双赢,而需求是创造出来的,不是竞争出来的。

香港迪士尼让海洋公园吃不上饭了吗?如果海洋公园吃不上饭,那是因为它不会做饭,而不是对手太会抢饭。

再举一个例子。出生时,市面的搜索引擎很多。创始人最早也是想把它卖掉,但价钱谈不拢,这才索性自己坚持经营。

买家出价不高的理由是,那么多搜索引擎竞争,凭什么会赢呢。

但其实有自己的一套数据处理方法,非常独特,别人根本无法比拟。

就这样在没有面临竞争的情况下,成为了今天全球领先的搜索引擎,一部赚钱机器。

它和谁竞争呢?如果它今天还在中国市场,难道它会去竞争莆田系客户?

雪松要有美好的未来,就一定要抗拒模仿别人,或者跟别人抢一块蛋糕的诱惑。

我们要有个性,有自己独到的模式,有领先的地方,哪怕开始的规模很小,或者突破性不够。

但能迅速获得客户,而且客户黏性高,这样我们就能够获得某个领域的绝对优势,有效地控制成本。

然后规模大了,品牌效应也就出来了。至于竞争,那都是模仿我们的公司干的事情。

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张劲、非执行董事徐浩明、柴晓共同启动雪松新品牌形象,这寓意着雪松重构产业价值,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

最后,我祝愿各位北京总部的同事们,在新环境里工作愉快,将有一段非常美好的职场经历。

同时,我希望能看到你们拿出创业般的精神,做好谋篇起势,确保公司的新战略有一个良好的开局。

我相信,雪松控股一定会成为伟大的企业,在全体员工的勤勉奉献下根深叶茂、繁花似锦,为所有付出过努力的人带来丰厚的回报,有创造,有分享,有爱!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