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就该消失的垃圾,把女明星害惨了
2月28日,女星张萌在微博晒出一组身穿收腰裙的写真。
照片中,纤细的腰部十分显眼,让不少网友感叹:姐姐的腰绝了,这样的腰是真实存在的吗?
没想到第二天,张萌就发微博称,这条收腰裙,让她进了骨科医院。
她自嘲“红毯+收腰裙=骨科”,“姐的身材是拿命换的”也迅速冲上热搜。
这句调侃,其实并非玩笑。
在张萌回复网友的评论里,说这条收腰裙“到的时候,尺寸有点小”,让她“被勒的肋骨那里有点儿疼”。
腰身有点紧的衣服,就已经可以把人勒到血液循环不良、肋骨疼、进医院。
那些为了细腰,主动选择束紧腰部、穿戴束腰塑身衣的女生,面临的更是“拿命换身材”的危险。
束腰类塑身衣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束紧腰部,让人看上去身材变好。
不少“坚持穿塑身衣,就可以永久变成苗条美人,脱下衣服身形一样好”的传言,更是被不少网红吹嘘得出神入化。
在微博、X音等各种平台上,美妆时尚博主们纷纷秀出自己的对比照。
没穿塑身衣前,腹部有赘肉,穿上束腰塑身衣后,赘肉瞬间被细腰取代。
一个推荐塑身衣的博主的亲身示范
200多万粉丝的博主为塑身衣做广告,“提臀、显腰身”
网红们的推荐词几乎大同小异:“抵抗地心引力”“强力收腹”“穿着睡觉也没有问题”……
还有人建议粉丝:睡觉也可以穿,每天穿八个小时以上。
市场上流行的塑身衣款式各种各样,专攻腰线的、整体塑形的,还有瘦大腿塑臀的款……
预测,2025年全球塑身衣行业总收入将达到62.9亿美元。
中国的塑身衣市场更是风生水起,2018年中国塑身衣销量占全球销量的17.97%。
塑身衣本来是需要谨慎使用的医疗用品,却成了不少女孩信奉的“网红神器”。
2018年全球不同种类塑身衣行业产量市场份额/恒州博智消费品研究中心数据
美丽背后,是被忽视的真相和危害。
有些卖家会聘请原本腰部就很细的模特,再利用图片和视频修改技术,呈现出“穿后身材立刻变好”的假象。
其实,塑身衣根本没有吹的那些“神效”。
肥胖治疗医生 Shah 说:“当人们陷入减肥狂热时,压根不去理会什么原理,他们什么能都往身上穿。”
在巨大的外貌焦虑下,不少女性也忘记了追问原理:
穿上塑身衣后,身上多余的肉去哪里了?
束腰塑身衣背后的原理很简单:通过有弹性的面料,对皮下脂肪进行挤压。
可皮下脂肪不具有流动性,它是一种储能物质,不可能通过挤压减少,只能通过热量负平衡——消耗的热能比摄入的热能多来减少。
穿在身上的塑身衣,持续对脂肪进行挤压堆砌,一旦脱下来脂肪就会立刻还原,不仅穿起来不健康,还有可能越穿越胖。
长期穿着塑身内衣,人体的脂肪只能被动收缩,产生“堕”性。
一部分肌肉也会“废用”、“萎缩”,失去本有的弹性。
脱掉塑身衣,浑身脂肪反倒会变得松垮,视觉上给人越来越胖的感觉。
不止变胖,对身体的伤害才是更可怕的。
塑形衣主要束缚胃肠道所在的下腹部,如果这里受到长期紧绷,必然会影响到血液循环,造成胃肠道蠕动功能的减弱,还会引发便秘等问题。
如果穿着时间过长,塑身衣过紧,还会进一步导致内脏移位。
艾玛·斯通拍摄中世纪题材电影《宠儿》时,穿着的就是几个世纪前流行的束衣()。
电影《宠儿》
长达一个月的拍摄对艾玛·斯通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她自述说:“在第一个月里,我经常被紧身衣勒得无法呼吸,我会闻到一些奇怪的味道。
一个月后,我的所有器官貌似都发生了位移。这真的很恶心。
如果你可以不做,千万别尝试这样的事情。”
塑身衣的强力捆绑会影响正常的身体呼吸和血液循环,只让肺的上半部分正常工作,会造成呼吸困难,严重的会咳嗽。
同时,肋骨会承担巨大的压力,张萌正是因为肋骨不适,而去医院检查。
束缚身体、压迫乳房会造成乳房下部血液瘀滞,引起肿胀、疼痛。
如果是青春期的女孩长期穿戴紧身衣,性腺发育则会被影响。
如果塑身衣透气性不好,会紧紧贴在身上。
皮肤不能自由呼吸,就会引发微循环障碍,影响皮肤正常的营养代谢。
汗液不能及时挥发,可能会造成毛孔阻塞和局部皮肤的红肿,最终引起毛囊炎。
习惯了长期穿戴塑身衣,肌肉的能力和关节的稳定性都会进一步下降。猛然不穿,容易拉伤肌肉或者扭到关节,让身体受伤。
张萌也提到,医生认为她是因为“衣服不合身,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和暂时性缺血,引发了疼痛”。
千万不要以为,塑身衣是现代女性容貌焦虑的产物。
早在几百年前,女性就开始品尝塑身衣的苦果。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办过一场展出,其中一件展品的原型可以追溯到17世纪:那是一件鲸鱼骨制成的塑身胸衣。
鲸骨紧身胸衣,1770-1780,巴黎
那时,塑身衣是欧洲贵族女性必不可少的。
它的需求来自人类原始的细腰崇拜。
那时的传言是,杨柳细腰的女性生育能力要比其他女性强得多。同时,腰细的人一般不胖,与肥胖有关的疾病和这些人沾不上关系。
因此,细腰被男性青睐。
没有天生的细腰怎么办?
塑身衣应运而生。
一开始,塑身衣是铁制的。
法国铁制胸衣(1580-1600)
16世纪50年代,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在宫廷活动中推崇细腰、排斥粗腰,还定下了腰围的标准。
为了达到标准,当时女性采取的主要方法就是穿戴束腰。
法国王后凯瑟琳,这个腰是真实存在的
它由花边和鲸须或金属骨架构成,通过使用它,妇女的正常腰围能被强迫收缩到38~43厘米甚至更细,比如王后本人的腰围,据说只有40厘米。
正常女性的腰围,是60-80厘米。
16世纪初英国与法国的铁制胸衣
到了18、19世纪,铁制紧身衣逐渐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软制”塑身衣。它们更加便宜,还可以批量生产,因此也更加普及。
软制紧身胸衣由多层硬挺的布料重叠后缝制成,只在前中心和两侧加上骨条、鲸须,或者金属条,腰部则是用绳子纵横交错后束结勒紧。
大约9岁时,女孩们就开始穿上塑身胸衣。
阿德摩尔夫人在回忆录《时尚的奴隶》写过这样的一幕:
“女孩的母亲用床柱作为支撑点,把女儿的手捆在床柱子上的同时,还用膝盖死死顶在女儿的背上。她直到把女儿胸膛中最后一口气轧出来才肯罢休。
她从下到上收紧束胸的系带,然后抓紧打个结。
打完了结她才能轻轻松一口气,再用蜡和戒指把绳扣封死。”
“紧束”还是“时尚”
电影《飘》中,也有女主角斯嘉丽让仆人给她束腰的一幕。
斯嘉丽请仆人为她束腰
穿着这样的“性感刑具”,女人们常常晕倒。
束衣繁复的设计,几乎所有的款式都没有在前面设计勾扣,她们的肩部早就被肩带死死地拉向后面,女性手臂弯折到最大限度也无法单独脱掉束衣。
束衣的制造者,却并不赞同家人给晕倒的女孩解开束胸。他们推荐用手更深地挤压女孩的肋骨,为她们做人工呼吸,同时使用嗅盐。
这样像裹小脚一样暴力、非自然的改造,给女性们带来了难以承受的恶果。
她们的肋骨开始变形、折断,内脏沉降到小腹。
健康女性和束衣女性的骨骼对比
健康女性和束衣女性的内脏对比
1910年左右,高腰线、形态更自然的时装开始流行,束腰不再意味着时尚,女人们的腰围也终于回归到健康的尺寸。
最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健康意识的进步,女性们逐渐摆脱了这个刑具的束缚。
这件早就被抛弃的“刑具”,却在今天被一些女孩重新捡了起来。
对于产妇或抽脂后的患者来说,塑身衣是很好的医疗塑形工具:产后绑腹带会帮助身体恢复健康体型,在特殊时期还可以加压塑形。
这就是俗称的“恢复期”。
“恢复期”间,身体会自然产生一个收缩机制,通过穿着合适的塑身衣,可以起到外围加压塑形的效果,促进体型的恢复。
正常人的身体,并不适用于这个恢复原理。普通人想变瘦变美而穿塑身衣,不可取。
从A4腰到反手摸肚脐,再到锁骨放硬币,加在女性身材上的种种枷锁,让许多女生的外貌焦虑越来越严重。
“拿命换”上热搜后,张萌发布微博谈#女性该如何克服身材焦虑#
其实,女性需要的,或许不是细到惊人的腰部,而是自信和健康。
任何美丽,都不值得牺牲健康,“拿命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