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氏拍卖 | 齐白石近十亿成交的十二屏条到底送给谁?
齐白石《仿撝叔钟进士图》局部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撰稿人/ 林妹妹、图/上氏拍卖
1917年旧历五月,为避土匪之扰,齐白石“二入都门”,居住在西砖胡同的法源寺僧舍,与乡人杨潜庵为邻。期间,结识了陈师曾、姚华等友人。九月底,战事稍定,归心亟亟的齐白石决定返回家乡湘潭。
同年冬,在老家的齐白石为友人“在明先生”作《花鸟鱼虫册页》。册中,齐白石署题:“在明先生索画,自言欲求鰈翁品定,余欣然为之。”鰈翁是黎铁安,号鰈安,湘潭人,齐白石篆刻问学于黎松庵、黎鲸安、黎鰈庵昆仲。齐白石曾篆“乐石室”印,边款称“有感鰈翁知己之恩”。
参阅:齐白石为“在明先生”作《花鸟鱼虫册页》,局部,见郎绍君《大匠之门——齐白石的世界》
另一开又题:“余自出门不越月即思家,况闻家园已作战场,常寝不能寐,闲闲清睡,真人而不如鸟矣”云及对家乡的切切思念。后来,“在明先生”又陆续请陈师曾、杨潜庵、郭人漳、黄汉湘、易顺鼎、罗瘿公、陈嘉言等为此册题跋,可见其往来多彼时俊彦名士。
杨潜庵、郭人漳均是湘潭人,郭氏称之“在明四弟”,并自谦“小兄”。而黄、易二人又同为湖南籍,因此,上款“在明先生”很大可能是白石翁湘潭同乡,并与黎鰈安熟络。1919年,移居北京的齐白石重见斯册,感慨殊深,复为之跋。
缶璜不朽——天涯芳草有路归
齐白石(1864-1957)
Lot 898
齐白石(1864-1957) 仿撝叔钟进士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20 年作
款识:庚申五月五日,齐房画撝叔本,在明四弟供奉。
钤印:“齐房之印”、“阿芝”
说明:带盒。
63.5×39.0cm 约 2.2 平尺
JPY: 1,000,000-2,000,000
RMB: 48,700-97,400
此次,上氏2025春拍,亦征得一件齐白石为“在明四弟”作“仿撝叔钟进士图”,作于1920年端午节,为罕见“衰年变法”初期以“金石入画”的精品佳制,既有文人审美逸趣,金石味亦浓,殊为可珍。
“撝叔”即赵之谦。齐白石对于赵之谦的取法,首在早期篆刻,时间约在1920年前。中国艺术研究院藏齐白石《白石草衣金石刻画》,其中“齐伯子”“木居士记”“无党”“借山老人”等印,皆是赵氏细路一脉,与后期大开大合的“单刀刻法”印风迥异。
齐白石《与潭三兄弟刊收藏印记》,又记谭延闿兄弟曾邀黎鰈安请齐白石治印十余方,后因嫌弃篆刻不佳,将印面磨掉。对此“艺术折辱”,齐白石耿耿于怀,认为自己师从鰈安,取法丁敬、黄易,有纯用自然的面目,并举例王闿运的近用印也是由自己刊刻,暗指谭氏审美不高。1910年冬,谭延闿兄弟也开始懂篆刻,乃又请白石翁治印。齐白石略带讥讽称谭氏:“无想入赵撝叔之室矣”,据此桩“艺林逸事”亦可证白石翁对赵之谦的心摹手追。
本幅即齐白石拟赵之谦法又一例证,绘写钟馗赠“在明四弟”供奉,祈福驱邪。明清以钟馗题材的名家如戴进、华岩、黄慎、赵之谦等,皆各有其趣。
赵之谦曾有画题:“二十年卖画求生活,画得钟馗都没骨。问我如何画此乎?唯唯诺诺装糊涂。”诙谐自嘲没骨法写钟馗宽大衣袍。而齐白石此作人物面部轻勾细染,豹头环目,须髯眉发参差,颧骨处营造立体感,神情豪壮,与赵之谦所绘有异曲同工之妙。身着布衫,衣纹线条则主要取法赵之谦“金石入画”,浓墨勾勒,线条苍劲有力,而非没骨法。
相较于一味讲求清逸的“文人画”,本幅艾草为剑,又略带世俗气的“钟馗”,既有传统笔墨,又似“面具变形”得民间工艺语言精髓,并预示着中国画的变革萌芽,甚为难得。
Lot 901
齐白石(1864-1957) 又是中秋节也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白石老人齐璜,午枕后。
钤印:“齐大”
说明:带盒。
69.0×34.2cm 约 2.1 平尺
JPY: 3,800,000-6,800,000
RMB: 185,100-331,200
本幅“又是中秋节也”,是齐白石“衰年变法”风格成熟期的作品,题材寓意亦佳。中秋节是民间传统佳节,百姓们设香案摆放瓜果时蔬作清供“祭月”,表达对月神的天象崇拜,亦是寄托对家人团圆、美好生活的渴望。
画面自上而下,两串葡萄,紫、绿二色晕染,浓墨点脐,果实累累,籽粒饱满,晶莹剔透,藤蔓虬曲缠绕,有篆籀苍劲之力。两个苹果圆整红润,西洋红、藤黄敷色,焦墨写蒂,令人垂涎。莲藕横卧,可见画家平稳构图之刻意经营,淡墨写轮廓,节段处浓墨皴擦,有飞白笔意,中空孔道也用心描绘。
葡萄寓意多子多福、子孙昌盛,苹果象征平安美满,莲藕则是高洁,“莲”与“连”同音,“藕”通“偶”,故亦有连年团圆祝福,每种时令果蔬又为双数,则“好事成双,连绵不断”。款识“又是中秋节诶也。白石老人齐璜,午枕后”,用笔老辣,既丰富画面,亦点明佳节主题,午枕后则是轻松心境的文人情怀。
Lot 903
齐白石(1864-1957) 向阳安居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26 年作
款识:子林先生清论。丙寅春二月,齐璜制。
钤印:“木人”、“白石翁”
134.0×32.2cm 约 3.9 平尺
JPY: 12,000,000-18,000,000
RMB: 584,400-876,600
《齐白石的一生》为齐白石口述,张次溪整理,书中有“1925年老人突染重病,七天昏迷不醒”这样一段记载:“七昼夜人事不知,只剩下一口游气,在鼻子里微微地进出。等到苏醒过来,同瘫痪似的,满身无力,躺在床上,足足养息了一个多月,才能起坐。”后来得名医陈子林救治,最终脱险。事后,齐白石深深感怀陈子林救命之恩。
或是因此缘故,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拍1925年齐白石为“子林”作《山水十二条屏》巨制,考上款为陈子林,最终成交价9.3亿元,创造中国艺术品史上最高价。关西美术竞卖五周年秋拍,齐白石为“子林”作《无量寿佛》亦是以2.3亿日元高价成交。
1925年,齐白石为“子林”作《山水十二条屏》,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拍,成交价9.3亿元
然“子林”上款私以为当为天津银行业富商“黄子林”,而非“陈子林”。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中钤鉴藏印“子林心赏、子林藏名人书画、蜇庐所得、蜇庐所藏白石山翁画”等。
于非闇为齐白石弟子,于非闇系列书籍的编者沈宁考证,1931年,于非闇《艺圃》专栏有则《白石山翁》,称:“日者吾友数人皆好山翁画,尤以黄蛰庐为甚,所藏山翁画百余件,多精品,嘱吾为治一印,曰‘蛰庐所藏白石山翁画’,钤红纪之。顾黄君从来未一面山翁,山翁亦冀见知己也。”1932年,于非闇《雪厂上人》又记:“上人事白石山翁独诚,翁遇上人亦独厚。山翁平生写山水,独为吾友黄蛰庐写大屏十二帧,绝奇。”显然,上款“子林”应是黄子林,号蛰庐,藏齐白石画作百余件,于非闇为之刻鉴藏印。
关于黄子林,周汝昌亦曾回忆:“黄子林,名浚源,一生酷爱书画,收藏甚富,而且入藏者皆非凡品。他的眼力极高,传世古书画名迹,一入其目,立判真伪,百无一失。……黄子林是天津银钱业的巨擘,名气很大。……同业者不下数子家,他的慎昌字号是最响亮的。……黄子林先生本身草书亦佳,师法右军《十七帖》。……”于非闇称北京琉璃厂集萃山房亦是黄子林所创,1940年设分号于天津泰康商场。
此外,《齐白石诗集》中有诗《题张大千为友人黄子林临石涛《黄山图》,张大千与齐白石亦曾为黄子林合作《菊花蝴蝶》,钤印“蛰庐所藏白石山翁画”,张大千称之“子林道兄”。张大千1935年作《少陵诗意图》又言:“乙亥十二月既望,蓬莱于非闇、析津黄蜇庐过我寓斋,纵谈绘事,兴酣落笔,……”析津为北京别称。
综上可知,黄子林,名浚源,号蜇庐,北京人,天津银行业巨擘,富有书画收藏,精鉴赏,创有“慎昌”钱号,亦曾于北京琉璃厂经营书画生意,创“集萃山房”。
本幅《向阳安居图》,作于1926年二月,题识“子林先生清论”或亦应是收藏齐白石画作逾百幅的黄子林,而非名医陈子林。
画中绘向日葵与鹌鹑,其中向日葵有向阳之意,鹌鹑则是象征安居乐业,类此组合鲜见于文人画。画面上半部分,向日葵花盘、叶片硕大,略作低垂,淡墨勾花、浓墨湿笔点叶,是齐白石“红花墨叶”的经典笔墨,下半部分写一只鹌鹑,羽毛枯笔皴擦,白眼向天,拟八大山人之法,侧面斜睨,神情可爱,与八大之冷逸不同。齐白石有着浓厚的八大情结,曾有诗:“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整作构图上密下疏,金石笔墨浓郁,没骨设色生动,又可见八大逸趣,题材寓意亦佳,上款“子林”,齐白石1928年作《仙鹤同寿图》称:“子林先生藏余画将百幅,可谓知己有恩。”算是白石翁的“大金主”,市场所见“子林”上款,悉数高价成交,对于齐白石的书画收藏交谊亦有直接考证意义,更显难得可珍。
Lot 904
齐白石 (1864-1957)欢乐颂
水墨纸本 立轴
款识:借山老人白石。
钤印:“齐大”
65.0×32.5cm 约 1.9 平尺
JPY: 3,800,000-7,800,000
RMB: 185,100-379,900
齐白石对八大的取法,游鱼亦是题材之一,惟童趣更足,曾言:“予少时作惯之事, 故能知鱼。”其亦曾为郭味蕖书“知鱼堂”,可见白石翁悠游自在之鱼乐。
是作《欢乐颂》,齐白石绘鳜鱼、鲶鱼数种,笔简意繁,鱼儿造型弧度感强,予人以生动活泼以及欢快纯真的视觉审美。其中,鳜鱼鱼头、脊背以浓墨点染,鱼身淡墨勾勒,鱼体肥长,墨韵俱足。而鲶鱼呈S形,身体淡墨晕染,鱼须扬起,富有畅游动感。“鱼”象征“余”,有富余之意,“鳜”与“贵”,“鲶”与“年”同音,故整幅亦有富贵吉顺、年年有余的美好祝福。中国美术馆藏齐白石《群鱼图》,湖南省博物馆亦藏其《鱼乐图》,可作参阅。
Lot 902
齐白石 (1864-1957)葡萄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画于京华。
钤印:“木人”
106.0×34.2cm 约 3.3 平尺
JPY: 3,600,000-5,800,000
RMB: 175,300-282,500
是作《葡萄》大笔写意,信笔挥洒,犹如玉磬相击,又似银盘坠地,有着水墨淋漓的酣畅逸趣。画中浓淡有别的葡萄叶片纷披低垂,用笔恣纵,富有层次感,葡萄串则若明珠颗颗,随意点染,或掩或现,虚实疏密有致,令人亦是垂涎欲滴,而藤蔓以篆籀入手,亦是笔力苍劲,飞白肆恣。
徐渭曾题葡萄画,诗云“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隐露有几分文人苦闷感慨,而齐白石的葡萄则是洋溢着热烈的生机,葡萄籽粒累累,亦是蕴含着生生不息的美好。
Lot 899
齐白石(1864-1957) 玉簪花
设色纸本 立轴 1946 年作
款识:八十六岁白石老人作。
钤印:“白石”、“麓山红叶相思”
94.2×36.5cm 约 3.1 平尺
JPY: 800,000-1,600,000
RMB: 39,000-77,900
苏轼《玉簪花》称:“玉簪堕地无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明人严易《玉簪》又诗云:“瑶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遗簪幻作花”,可见斯花清雅之恣、艳丽之妆,引文人竞咏。本幅红花墨叶,作于齐白石八十六岁,距离定居京华已然二十余载,心中对家乡无时无刻不有思念,钤印“麓山红叶相思”亦是红叶寄相思之情,故里山花此时开否?
Lot 900
齐白石(1864-1957) 虫草图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齐大。
钤印:“年八十矣”、“齐大”
说明:带盒。
33.0×26.0cm 约 0.8 平尺
JPY: 500,000-1,000,000
RMB: 24,400-48,700
本幅绘鸢尾、蚂蚱,设色清雅,有野逸之趣。齐白石笔下的草虫,翻飞鸣跃之相,翻者折翅能见动作,飞者振羽如临风声,鸣者切股能闻音响,跃者挺身可视起状,也充满着神形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
Lot 905
齐白石(1864-1957) 独出一枝、罗惇㬊 行书句
设色纸本、水墨纸本 成扇 1948 年作
款识:独出一枝。八十八岁白石老人。钤印:“白石翁”
罗惇㬊背面题字:七十六叟,罗惇㬊题。钤印:“㬊玺”
18.8×49.0cm 约 0.8 平尺
JPY: 800,000-1,600,000
RMB: 39,000-77,900
牡丹娇艳,艳冠群芳,被誉为“万花之王”,本幅作于1948年,绘一枝深红牡丹独秀,西洋红敷色,花瓣叠叠,藤黄点蕊,花大色美,雍容华贵。花叶依扇形延伸,浓墨勾勒叶筋,寓之动势,衬托牡丹迎风盛放之富贵清新。而罗惇㬊即罗复堪,其书法从大欧皇甫府君碑入门,又复用力北派诸碑,有“现代章草第一人”之誉。
吴昌硕(1844-1927)
Lot 894
吴昌硕(1844-1927) 依样图
设色绫本 立轴
款识:依样。老缶。
钤印:“苍石”、“道在瓦甓”、“缶”
说明:带盒。
133.0×41.2cm 约 4.9 平尺
JPY: 3,800,000-6,800,000
RMB: 185,100-331,200
吴昌硕《依样》诗云:“长柄葫芦众共珍,我将乞种种芜园”,说的是对葫芦的喜爱。是作绫本,以书入画,绘一丛葫芦自棚架而下,数个硕大的葫芦,藤黄设色,敷色轻重有别,叶片又以浓淡区分明暗,浓淡写叶筋,交错的藤蔓,用笔老辣,有书法的劲健之力。
整作构图饱满,疏密有致,虚实相生,上部密不透风,下部的留白则疏可走马,宛转而下,斜出画面的藤蔓又使得画意无穷,同时绫本的自然光泽与留白呼应,亦更有流动感,可见缶翁的苦心经营。钤印“道在瓦甓”亦见之金石审美。
Lot 896
吴昌硕(1844-1927) 喜上眉梢
水墨绢本 立轴 1915 年作
款识:一鸟栖高枝,两鸟踏残雪。结巢霜中华,被巢苦无叶。乙卯冬仲,吴昌硕。
钤印:“昌硕”、“缶无咎”
137.8×39.5cm 约 4.9 平尺
JPY: 3,800,000-6,800,000
RMB: 185,100-331,200
是作绢本,作于1915年,正是声名鼎盛之时,画中缶翁典型对角构图,绘遒劲梅枝,主枝干粗壮,淡墨勾勒轮廓,渴笔逆锋,笔力苍劲,如锥画沙,细枝焦墨,浓淡有别,而梅花朵朵,如星辰散落,老干新花,生机无限。又纯以水墨,不施粉黛,衬托梅花高洁霜姿。
又写三只雀鸟,有八大气韵,其一立于梅梢枝头,墨色皴擦作毛羽,造型生动,另二成排,左右顾盼,用笔亦是老辣古朴。雀鸟白头,似积雪未化,有白头偕老之意,高栖枝头,则又象征喜上眉梢。题画诗与画意契合,行笔酣畅,可谓诗书画俱佳。
Lot 893
吴昌硕 (1844-1927)飞来峰下石佛图
水墨绫本 立轴 1915 年作
款识:冷泉从古不逢春,臧否何由飞古脣。窃听漫愁墙有耳,飞来峰顶佛窥人。去秋游灵隐寺,涉趣飞来峰下,偶成绝句,盖有所寄託也。兹复写此,仿佛秋气逼人时也。乙卯二月,吴昌硕。
钤印:“吴昌石”
说明:带盒,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93.2×33.3cm 约 2.8 平尺
JPY: 3,800,000-6,800,000
RMB: 185,100-331,200
相较于花鸟,吴昌硕的山水画题材鲜见,曾自谦“金石第一,书法第二,花卉第三,山水是外行”,然事实缶翁所作山水,苍古浑厚,金石气息充盈。是幅绘杭州飞来峰,吴昌硕曾数度游玩,如壬子(1912)冬,与娄辛壶、吴隐、叶铭等游灵隐寺,龙泓洞迄今仍存其题刻。
飞来峰位于灵隐寺正南,保存着杭州地区最大的石窟与摩崖造像群,上起吴越,下迄明代,石灰岩地貌洞穴嶙峋,堪称佛境,明人袁道曾盛道:“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苏轼亦言:“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
飞来峰 佛窟造像
是作写于1915年二月,画中,近景处古松参天,溪流潺潺,远峰高耸如天降,即飞来峰,浓墨点苔,雄健老辣,主佛形象有入世意味,盘膝跏趺端坐,似在参禅,小像则淡墨虚化,如云烟中渐次隐现,更有庄严之境。
依据款识可知此前一年吴昌硕游灵隐寺时,又登飞来峰,并作诗以纪。其中“冷泉从古不逢春”云及灵隐寺天王殿外的冷泉亭,苏轼于杭州任太守时,常在冷泉亭上饮宴赋诗。“飞来峰顶佛窥人”则是述及山中凿刻佛窟众多,如佛林禅界,以超脱视角,洞察世间万象,普渡世人。
Lot 895
吴昌硕(题)、王一亭(画) 红衣达摩图
设色绫本 立轴 1919 年作
吴昌硕题:九年面壁壁留影,要知妄动不如静。参书画禅视此境,师南天竺人,得法于般若多罗尊者,师问尊者当往何国作佛事者,曰吾灭后六十七载,汝往震旦设法直接上根师,泛重溟九三週寒暑达于南海。己未二月朔,金泽先生属题于海上禅甓轩。吴昌硕年七十又六。钤印:“吴俊之印”、“吴昌石”、“归仁裡民”
王一亭画:己未孟春,白龙山人王震写。钤印:“王震”、“一亭父”
说明:带盒。
139.1×41.0cm 约 5.1 平尺
JPY: 1,800,000-3,600,000
RMB: 87,700-175,300
吴昌硕曾写《罗汉坐像》,诗题:“无花可拈,无壁可面,一蒲团外未之见”,而此王一亭所作《红衣达摩》亦是参书画禅,神情安详,双目微阖似闭非闭,知妄动不如静。
事实上,王一亭笃信佛教,又好以人物入画,故自是以仙佛人物为甚,曾言50岁后每日画一佛像。而其绘画风格受吴昌硕影响甚深,本幅达摩身披红色袈裟,盘坐于蒲团,衣纹的勾勒枯率自然,衣褶动态飘逸,线条洒脱豪放。一旁斗笠、芒鞋、木杖横放,乱石铺街,丰富构图,颇得缶翁神韵。
吴昌硕应金泽先生之请书题长跋,内容引用《佛祖纲目》卷二十七载《菩提达摩至震旦国》佛典,表达向佛之心与修佛忘我之境。缶翁书法凝练厚重,契合画意,亦有补白之功。
Lot 897
吴昌硕(1844-1927) 海棠顽石
设色绫本 立轴 1921 年作
款识:辛酉孟春之月,画于禅甓轩,吴昌硕年七十八。
钤印:“吴俊之印”、“吴昌石”、“半日邨”
说明:长尾甲题盒,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136.5×41.0cm 约 5.0 平尺
JPY: 3,800,000-6,800,000
RMB: 185,100-331,200
缶翁曾有《秋海棠》十首,其一“瓣圆四出挂明珰,胜却春花似有香。冷艳幽姿谁可比,玉环初浴试新妆。”本幅《瓣圆四出挂明珰》即取其诗意,作幽艳的秋海棠与坚固寿石。
其中海棠设色鲜艳华滋,浓淡有别,花蕊点点,满树缤纷,枝叶亦是纷披,以石青、石绿等分其老嫩,篆籀法写枝干,苍劲虬曲。而寿石则大笔勾其轮廓,呈不规则石形,类于立柱或假山,相互欹斜,顶部线条颇似篆书之转折,肌理率意皴擦,墨色与海棠的脂红色形成鲜明对比,又寓之层次。长尾甲题盒。
Lot 888
吴昌硕(1844-1927) 柳枝
水墨纸本 立轴
款识:君若到时秋已晚,西风门巷柳萧萧。竞山先生大方家。安吉吴俊卿。
钤印:“昌硕”
说明:带盒。
84.0×39.0cm 约 2.9 平尺
JPY: 600,000-1,200,000
RMB: 29,200-58,400
本幅绘一枝杨柳低垂飘扬,似有惜别之意,题识“君若到时秋已晚,西风门巷柳萧萧”语出代姜夔的《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其二》,略作修改。
上款“竞山先生”或为山本竞山,日本松屋町人,为纸商山本卯兵卫的长男,号岐山,别号龙凤、风鸣、金华山民。斋号余清斋。七次游中国,求师杨氏,得杨守敬馀清斋帖,后人尊为“鹤门四天王”之一,曾发起平安书道会。与吴昌硕、罗振玉等亦有交谊。
Lot 887
吴昌硕(1844-1927) 丛菊
设色纸本 立轴 1919 年作
款识:晦园真相,画毕黏墙。适瞽居士来,以为似合德之吐也。老缶记之,时己未三月。
钤印:“缶主人”、“一月安东令”
说明:带盒。
66.8×24.0cm 约 1.4 平尺
JPY: 1,200,000-1,800,000
RMB: 58,400-87,700
本幅绘丛菊,作于1919年,浓淡水墨、石青石绿、藤黄等诸色点染,对角构图,书法补白。题识中“瞽居士”常可见缶翁绘画或画跋中,如《吴昌硕全集》中《行书题画诗扇面》题“为瞽居士画竹”,《吴昌硕书画集》中《竹石图》亦称“壬子四月维夏,试瞽居士手制墨于沪上面海楼”。另有“予友我瞽居士家梅墅门外,一藤穿壁,拳溪如狮状”以及吴昌硕自用印“墙有耳”边款“此印病后刻成,瞽居士谓酷似垢道人。”
Lot 886
吴昌硕(1844-1927) 荷花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老苍。
钤印:“吴俊之印”、“龙”、“老缶”
说明:带盒。
74.2×36.1cm 约 2.4 平尺
JPY: 380,000-680,000
RMB: 18,500-33,100
是作拟陈玉几笔法,绘池塘一枝荷花盛放,画面清逸脱俗,然金石气息亦是可见,缶翁亦言“麤猛之气”。陈撰(1678-1758),字楞山,号玉几、玉几山人等,乾隆间诗人、画家,亦属“扬州八怪”之列,与李鳝齐名,世并称“复堂玉几”。
Lot 885
吴昌硕(1844-1927) 行书“万岁万岁万万岁”
水墨纸本 立轴 1921 年作
款识:辛酉初冬,吴昌硕年七十八。
钤印:“俊卿之印”、“仓硕”
说明:带盒,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130.0×24.5cm 约 2.9 平尺
JPY: 800,000-1,200,000
RMB: 39,000-58,400
吴昌硕的书法金石气浓,如锥画沙,浑厚苍茫,极有独特面貌。受其影响者,如沙孟海、陈师曾、潘天寿、陈半丁、来楚生等,可见艺林扛鼎之势。本幅行书,作于1921年,字大如斗,结体修长,中宫收紧,落笔苍劲老辣,疾徐错落,气势如虹。
Lot 889
吴昌硕(1844-1927) 草书七言诗
水墨纸本 立轴 1910 年作
款识:庚戌夏仲,安吉吴俊卿。
钤印:“吴俊卿印”、“仓硕”、“归仁裡民”
说明:长尾甲题盒题签。
124.0×33.4cm 约 3.7 平尺
JPY: 1,200,000-2,800,000
RMB: 58,400-136,400
是幅行草,书缶翁自作诗《别阳羡》,《吴昌硕诗集》中有《阳羡舟中》,诗文内容略有不同,尾联“坡老买田勤稼穑,漫从桑者赋闲闲”易为“寄语坡公移笠屐,吟诗茅屋借三间”。书法亦取纵势,略向右上倾斜,然倾而不倒,势感强烈,又见飞白,富有节奏感。长尾甲题盒题签。
Lot 892
吴昌硕 (1844-1927)临石鼓字
水墨纸本 立轴 1914 年作
款识:苏盦先生正掔。甲寅初春,临石鼓字。吴昌硕。
钤印:“安吉吴俊章”
鉴藏印:“苏盦书画之章”
说明:带盒。
131.0×64.0cm 约 7.5 平尺
JPY: 1,800,000-3,600,000
RMB: 87,700-175,300
吴昌硕推崇碑学,对于秦汉诸碑、金石之学,兼取博收,吐故纳新。缶翁又长期临摹“石鼓文”,指腕间境界日臻,曾言:“予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其堪称书法史石鼓文第一人,也是篆书发展史的里程碑人物。
本幅书法,字距行距开阔均衡,字大逾寸,具“折钗股”之妙,气息亦高古。上款“苏盦”或应为郑孝胥,字太夷,号苏盦。郑孝胥曾为吴昌硕题《缶庐集》,并为之序。彼时郑孝胥地位殊高,书法精湛,同光体诗坛中亦是领袖人物,故吴昌硕对郑孝胥有结交之心、钦慕之意,曾有诗《与贞壮同访海藏楼不值》,又带儿子吴东迈再访,为之作《访海藏楼诗》,绘赠《海藏楼图》。《郑孝胥日记》1910年8月9日有载。
Lot 890
吴昌硕(1844-1927) 石鼓文诗
水墨纸本 立轴 1917 年作
款识: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李青莲句丁巳春仲,吴昌硕。
钤印:“俊卿大利”、“昌硕”
说明: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131.5×32.0cm 约 3.8 平尺
JPY: 800,000-1,200,000
RMB: 39,000-58,400
是作录写李白《会宿友人》,作于1917年农历二月,书法凝练遒劲,气度恢宏,有奇矫风韵,时人谓之“犹如长江黄河一泻千里,势如破竹而不可挡,劲如强弩而穿钢甲之!”信不诬也。
Lot 891
吴昌硕(1844-1927) 临猎碣第九
水墨纸本 立轴
款识:吴俊卿记。
钤印:“昌硕”
说明:中村不折题盒。带盒。
134.5×32.5cm 约 3.9 平尺
JPY: 800,000-1,200,000
RMB: 39,000-58,400
本幅临《猎碣第九》,笔力雄健,线条粗细富于变化,既师原文之意,得其形,又变横为纵,独具风骨。缶翁又引吴侃叔、赵惠父释文注解。吴侃叔(1747-1803),名东发,号芸父,海盐人,嘉庆三年(1798)以岁贡生入太学,博学通识,能辨古文字,受金石家推重。赵惠父,即赵烈文(1832-1893),字惠甫,一作惠父,晚号能静居士,阳湖(常州)人。富藏书,好金石文字。父为湖北按察使赵仁基。日本美术家兼文物收藏家中村不折(1868-1943)题盒。
永好留真——天涯芳草有路归
“缶璜不朽——天涯芳草有路归”之外,“永好留真——天涯芳草有路归”专场亦是近现代名家齐聚,佳制不乏,因篇幅所限,权作浮光掠影而已,届时藏家可莅往预展现场一窥究竟为宜。
Lot 867
吴待秋、吴华源、吴湖帆、冯超然梅兰竹菊
设色纸本、水墨纸本 成扇 1947 年作
吴待秋题字:真本已入昭陵,世徒见此而已。然此本最善,日月愈远,此本当复缺坏,则后生所见,愈微愈疏矣。鋗翁。钤印:“吴徵”
吴待秋画梅:珊瑚枝。丁亥清和月,七十老人吴徵。钤印:“待秋”
吴华源题字:兰为王者香,鬱鬯荐清庙。猗猗有遗音,併入瑶琴调。丁亥六月,子深漫书。钤印:“吴华源印”
吴华源画兰:子深拟古。钤印:“吴华源”、“子深”
吴湖帆题字:珍重黄华父子遗风,得似洋州松雪于今,寂寞房山去后休休。云林诗。
吴湖帆画竹:吴湖帆书画。钤印:“晴盦画记”
冯超然题字:送秋人尚为花忙,唤客同倾花下觞。四角烧灯中列炬,枝枝花上放光芒。冯超然。钤印:“冯超然”
冯超然画菊:傲霜。丁亥七月画。钤印:“慎得”
18.4×48.5cm 约 0.8 平尺
JPY: 500,000-800,000
RMB: 24,400-39,000
此成扇为有着“三吴一冯”美誉的吴待秋、吴华源、吴湖帆、冯超然诸家合作“梅兰竹菊”,画面清雅,书法超逸,堪称海上艺林审美典范的集中呈现,契合文人审美。其中,吴湖帆的绘事不为四王所囿,上溯宋元,下承唐寅、沈周,似古实新的面目颇是独树一帜。冯超然于南北宗亦是用功殊勤,山水秀逸,而吴待秋、吴华源亦规模先贤,远超时流,为艺林中坚。四家书法、绘画共呈一器,实是难得。
Lot 868
张大千 垂钓、白蕉 行书诗
设色纸本、水墨纸本 成扇 1948 年作
款识:、我有清溪水,终朝学钓鱼。不因贪口腹,为想故人书。戊子夏日写,张爰。钤印:“张爰”、“大千”
、旧题写作诗,戊子云间白蕉。 钤印:“复翁”
18.4×47.5cm 约 0.8 平尺
JPY: 1,500,000-3,000,000
RMB: 73,100-146,100
此张大千、白蕉合作成扇,其中张大千为艺林巨擘,有“五百年来一大千”之盛,承袭古人,集传统之大成,又创泼墨泼彩,摹古出新,倍受推重。本幅绘高士泛溪垂钓,悠游自得,有文人隐士之幽逸。赭色、石青点染山石,如落叶缤纷,亦富现代艺术审美。白蕉的书法致力于晋人,潇洒脱俗,驰不失范,沙孟海称“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Lot 866
张大千(1899-1983) 仿二石山水
设色纸本 镜框 1933 年作
款识:散髮曾经最上头,天都始信又经秋。上人挂有生莲鉢,弹指输君小九州。癸酉之五月,游黄山归来,以二石笔法为之。大千居士张爰。
钤印:“大千”、“大风堂”、“蜀中张爰”、“大千豪髮”
133.0×54.0cm 约 6.5 平尺
JPY: 2,800,000-3,600,000
RMB: 136,400-175,300
石溪、石涛、八大、弘仁并称“四僧”。此1933年张大千游黄山归来后,拟石涛、石溪笔法所作山水美景,留白作云雾,如丝带缠腰,衬托黄山之巍峨峭拔,肌理则敷色晕染,淡墨线略作勾勒。张大千曾言:“画家当以古人为师,尤当以天地为师。”可见其绘事从血战古人开始,继而师从造化,借古出今,成就自我面目。
Lot 869
何海霞(1908-1998) 胜似春光
设色纸本 立轴 1962 年作
款识:壬寅秋,何海霞写于长安。
钤印:“海霞”、“何”、“海霞近六十作”
说明:文物商店旧藏。
89.7×67.5cm 约 5.4 平尺
JPY: 2,800,000-3,800,000
RMB: 136,400-185,100
1935年,何海霞入“大风堂”,随张大千学画十余年,打下了深厚的传统功底。在陕西期间,又与石鲁、赵望云一同进行山水画创新,从西北山水获得创作契机,共创“长安画派”。本幅作于1962年,描写农村丰收的喜悦场景,是传统山水画现代化转型的例证。文物商店旧藏。
Lot 871
李可染(1907-1989) 牧牛图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可染。
钤印:“可染”、“孺子牛”
68.4×46.0cm 约 2.8 平尺
JPY: 2,800,000-3,800,000
RMB: 136,400-185,100
李可染是第一个尝试以光感来改良中国山水画传统表现手法的画家。而其笔下的“牛”与黄胄的“驴”、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亦可谓其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其画室名“师牛堂”,亦可见对“牛”之喜爱。是作牧童嬉戏闲谈于牛背,画面清新,予人以淳朴天真的视觉享受,亦富有田园诗意与乡野情趣。
Lot 873
丰子恺(1898-1975) 小楼高出万松梢
设色纸本 立轴 1948 年作
款识:戊子四月,丰子恺画。
钤印:“石门丰氏书画”、“子恺”
59.0×37.6cm 约 2.0 平尺
JPY: 800,000-1,600,000
RMB: 39,000-77,900
俞平伯曾说丰子恺的漫画“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间的情味”。不同于中国传统山水画之肆意泼洒,描绘巍峨群山,写画延绵河川,丰子恺总以寥寥数笔,勾勒着普通人平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笔触自然、柔和,又纯真、烂漫。
Lot 876
溥儒(1896-1963) 雪景山水
水墨纸本 立轴 1926 年作
款识:寒林动初雪,游近山中客。稷雨夏蒙密,晨风日萧索。……己巳冬日,画并题。溥儒。
钤印:“心畲书画”、“溥儒之印”、“省心斋”、“爱画入骨髓”
112.2×40.4cm 约 4.1 平尺
JPY: 800,000-1,600,000
RMB: 39,000-77,900
溥儒诗文书画超绝,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慈禧太后亦赞言“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其绘事精湛,画艺一脉取法“南宋院体”,笔法有北宗的厚重古朴,意境亦不乏元人的萧散,时人谓之“出手惊人,俨然马夏”,是有清一代最富艺术成就的宗室。画中漫山白雪,峰峦耸峙劲峭,有高旷雄秀之势,古木枝桠如蟹爪斜伸,寺庙亭阁隐现,小舟停靠岸旁,亦是清幽。
黄胄(1925-1997) 少女与驴
设色纸本 镜框
款识:黄胄客于阿克陶。
钤印:“黄胄写意”、“老在须眉壮在心”
66.0×44.0cm 约 2.6 平尺
JPY: 500,000-800,000
RMB: 24,400-39,000
黄胄的作品,往往反映时代生活,情感深挚。在大量的边疆民族题材写生中,黄胄探索融入中国笔墨的笔意法度,又洗练简化,意象化、艺术化,作品尤是耳目一新,充满着时代自由、奔放、天真的气息。
李苦禅(1899-1983) 荷花
设色纸本 立轴 1973 年作
李苦禅画:墨汁渖澜写白荷。癸丑夏月,苦禅写。钤印:“李氏苦禅”
陈叔亮题:新秋。岸关子女士存念,北京饭店恭餽。苦禅作画,叔亮题签。一九七八年二月。钤印:“叔亮之印”、“黄岩陈氏”
说明:岸关子女士上款。岸关子(1908-2006),日裔沈阳人,后回日本在外交部亚洲局工作,长期致力于中日友好关係,去世后根据遗愿,面向东三省留学生,创设了名为“姥姥的奖励”的奖学金。
44.5×67.5cm 约 2.7 平尺
JPY: 300,000-600,000
RMB: 14,600-29,200
李苦禅的性情,犹如竹子,虚而有节,又似清荷,香馥高洁。其从贫苦农家之子,拜入白石翁门下,成长为国画大师,背后之艰辛,亦是三言两语难以尽道。而其绘事精湛,李可染即曾赞言:“近世画师解笔趣者,不过黄宾虹、齐白石、李苦禅、潘天寿四人。”岸关子女士上款。
陈大羽(1912-2001) 红梅大吉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大羽。
钤印:“陈翱”、“大治之年”
97.2×59.0cm 约 5.2 平尺
JPY: 800,000-1,600,000
RMB: 39,000-77,900
范曾(b.1938) 怀素学书图
设色纸本 镜框 1980 年作
款识:庚申岁末,江东范曾于北京抱冲斋。
钤印:“范曾画印”、“抱冲斋”、“我见青山多妩媚”
说明:附范曾在日画展资料、感谢信、宣传单等资料。
66.6×135.5cm 约 8.1 平尺
JPY: 800,000-1,200,000
RMB: 39,000-58,400
王雪涛(1903-1982) 清供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雪涛。
钤印:“王雪涛印”
33.5×33.5cm 约 1.0 平尺
JPY: 200,000-300,000
RMB: 9,700-14,600
关山月(1912-2000) 竹鸟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云程先生属正。岭南关山月。
钤印:“岭南布衣”
说明:文物商店旧藏。
108.2×30.8cm 约 3.0 平尺
JPY: 250,000-380,000
RMB: 12,200-18,500
宋文治(1919-1999) 山城
设色纸本 镜心
款识:文治制。
66.5×43.0cm 约 2.6 平尺
JPY: 800,000-1,200,000
RMB: 39,000-58,400
马晋(1900-1970) 松鹰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939 年作
款识:己卯嘉平月中旬,伯逸马晋画。
钤印:“马晋之印”、“湛华馆主”
141.5×76.5cm 约 9.7 平尺
JPY: 1,200,000-2,800,000
RMB: 58,400-136,400
董寿平(1904-1997) 桃花
设色纸本 立轴 1989 年作
款识:己巳春仲,八十五翁董寿平写。
钤印:“董寿平”
说明:村上三岛旧藏,题跋并题盒。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43.5×68.5cm 约 2.7 平尺
JPY: 600,000-1,200,000
RMB: 29,200-58,400
Lot 852
朱屺瞻(1892-1996) 兰石
水墨纸本 立轴 1982 年作
款识: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李白句。壬戌冬月,画于上海。朱屺瞻。
钤印:“朱屺瞻”、“年九十一作”、“梅花草堂”
汪道涵题:请中国名画家,九二老人朱屺瞻先生,以兰石写意,赠铃木善幸前总理大臣。上海市长汪道涵。一九八二年十二月。
说明:铃木善幸前总理大臣旧藏。
80.2×46.5cm 约 3.4 平尺
JPY: 80,000-160,000
RMB: 3,900-7,800
于右任(1879-1964) 草书五言联
水墨纸本 立轴
款识:风雨一杯酒,江山万里心。于右任。
钤印:“右任”
128.0×31.5cm×2 约 3.6 平尺(每幅)
JPY: 500,000-1,500,000
RMB: 24,400-73,100
Lot 857
林散之(1898-1989) 草书枫林诗
水墨纸本 立轴 1980 年作
款识:庚申七月中旬,杜牧山行一首,八十三叟林散耳。
钤印:“江上老人”、“百子亭侯”
94.5×34.2cm 约 2.9 平尺
JPY: 300,000-500,000
RMB: 14,600-24,400
Lot 854
启功(1912-2005) 行书唐人诗
水墨纸本 立轴 1995 年作
款识:乙亥秋日,书唐人句。启功八十又三。
钤印:“启功之印”、“元白”、“乙亥”
说明: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68.0×44.5cm 约 2.7 平尺
JPY: 1,200,000-1,800,000
RMB: 58,400-87,700
Lot 853
启功 (1912-2005)临杨凤子书
水墨纸本 镜框
款识:云驶月晕,舟行岸福。临杨凤子书。启功。
钤印:“功在禹下”、“元伯”、“珠申”、“前贤句”
66.0×31.0cm 约 1.8 平尺
JPY: 600,000-1,200,000
RMB: 29,200-58,400
赵朴初(1907-2000) 草书“心无怯怖”
水墨纸本 镜心 1982 年作
款识:壬戌春,为仁科昌瑞先生留念。赵朴初。
钤印:“赵朴初印”、“皆大欢喜”
24.0×27.0cm 约 0.6 平尺
JPY: 280,000-360,000
RMB: 13,600-17,500
同古堂坚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