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调酒师在比赛中欠缺的是什么?

日期: 2025-04-03 23:06:40 |浏览: 46|编号: 8940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中国年轻调酒师在比赛中欠缺的是什么?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非常热衷于读书的。我一直在强调一件事,就是我们身为调酒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学习。闲暇时候,我会在办公室翻阅大量的书籍——中文的、英文的甚至是日语的,来丰富自己的酒类知识,温故知新。

对于现在的年轻调酒师,我也希望他们可以多看书,多学习相关的酒类知识。而比赛,则是检验学习成果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

承蒙行业内同好的支持,这些年来我也作为评委参与了很多场国内甚至于国际型的比赛。在比赛中,我发现了我们年轻一代调酒师身上存在一些非常致命的缺点。

先来说说比赛。

比较常见的比赛中无非是两种:一种是鸡尾酒比赛,考验的是调酒师对于酒类的理解与创新能力,看中的是最终鸡尾酒的呈现;一种是综合性比赛,对于调酒师的综合素质,比如酒类知识,调酒技能,卫生意识,服务意识,甚至是推销意识,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当然对于一个调酒师来说,做出一杯好喝的鸡尾酒是应该的,是在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所以相比较鸡尾酒比赛,综合性比赛在难度上有了质的提高。

再来说说现在我们行业内,部分年轻一代调酒师在比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杯鸡尾酒的呈现,最主要的是在它的风味上。在比赛中,除了、,评委最想看到的是选手对于他那一杯鸡尾酒风味的理解。而我现在看到太多的调酒师做酒就三种:烈酒,糖浆,酸。过分的依赖糖浆,不会利用力娇酒。在酒的用量上过于保守不够大胆,所以在鸡尾酒最终的呈现上,风味的局限性非常明显。

而造成这一缺陷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调酒师对于酒类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以及调酒技巧的薄弱。

对于所使用的材料的了解不够透彻,风味搭配的创造力自然会很差,在一杯鸡尾酒的创作过程中充满了盲点。在某一场比赛中,一位选手使用了AK-47作为创作基酒,被问到了这款酒的特点,答不上来,我告诉了他。接下来又一位选手用到了这款酒,我再问了同样的问题,得到的竟然还是错误的答案。

除去对酒类知识的匮乏,调酒技巧也是非常致命的原因之一。一款鸡尾酒是用shake还是stir不够清晰、载杯使用混、,冰块的错误使用……这都是现在一些年轻调酒师会犯的错误。他们可能是错误地咨询了一些前辈,而且没有印证真伪,导致一错再错。

我参与了这么多场比赛,铁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现在的调酒师有着太多的不足。太多的调酒师,我总结了一个字,就是懒!他们懒得去学习,懒得去查证,懒得去钻研。而越来越多的人参加比赛,也不是为了查漏补缺,而是过分自大,觉得自己很厉害,参加比赛可以拿名次,提升名气。这是非常错误的。

我鼓励各位年轻调酒师去参加比赛,但是参加什么比赛、怎么参加比赛、如何做赛前准备,还是希望给大家一些比较中肯的意见。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品牌方选择做自己的比赛,我是非常支持的。对于我们调酒师来说,参加品牌比赛起到了很好的辅助学习作用。每个品牌在举办自己的比赛之前,都会举行很多场大师班、客调以及品鉴活动。这样品牌知识强化集中培训对于有心且好学的调酒师来说,真的是受益良多的。因为前期对该品牌酒类知识的深度了解,可以让他们在后续的比赛中更好的去创新风味,对他们酒类知识的储备而言也是非常快速且扎实的。

在深度了解了酒类知识之后,就需要调酒师们去大量翻阅书籍资料来完善自己的调酒技巧了。了解经典鸡尾酒的创作历史、制作方法,对于后续举一反三创作新的鸡尾酒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打好了基础,巩固完善自己,才能越来越进步。

而良好的吧台习惯和敏锐的服务意识则需要大家日复一日地去规范自己。永远要记住,在吧台里,我们就是服务人员,就是要把自己最优秀的工作状态呈现给我们的顾客。

我希望有一天,能在我们国内的比赛现场,看到综合素质优良的后备调酒师。我也会尽自己所能地帮助大家。有任何问题,欢迎大家来留言。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