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卫生与健康.ppt

日期: 2025-04-03 07:03:38 |浏览: 38|编号: 8906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大学生卫生与健康.ppt

(三)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是早期发现肺结核的主要方法。01.痰结核菌检查。02.结核菌素试验:判定人体是否受过结核菌感染。03.(四)怎样发现肺结核病(五)提高警惕防止误诊早期或轻症肺结核,由于症状很轻,往往不易察觉,常被误诊为感冒或气管炎等。因此,有呼吸道可疑症状两周以上者,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所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结核病避免误诊!合理化疗是治疗肺结核病的最佳方法。目前抗结核病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0102(六)结核是可以治愈的(七)预防接种卡介苗加强营养讲究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卡介苗是一种减毒活菌疫苗,它可以使机体产生对结核菌的免疫力,应尽早接种卡介苗。01卡介苗的接种对象是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易感者)。0201早期:确诊后抓紧时间治疗。02联合:使用两种以上药物治疗。03规律:开始治疗后,不间断用药,禁止用用停停。04全程:按规定疗程,完成治疗。05适量:按剂量用药,多则易产生毒副作用,少则失去治疗效果。合理化疗原则四、病毒性肝炎PART2定义: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01病原体:肝炎病毒,目前按病原学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型。

每一型病毒对应引起每一型肝炎。02甲型和乙型肝炎最常见。甲肝易爆发流行,乙肝以散发为主,且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多见的传染病,有的人终身携带病毒,有的慢性病人终身不愈,少数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流行情况:流行环节传染源:甲肝:甲肝病人。乙肝:①乙肝病人②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甲肝:①食物②水③日常生活接触;乙肝:①血液②性接触③母婴传播④日常生活接触。01易感人群02甲肝:普遍易感,感染后产生的03抗体可保护终身;04乙肝:普遍易感,感染后不易产05生保护性抗体。临床表现甲肝潜伏期短(5—45天),乙肝潜伏期长(30—180天)。分为三种:急性肝炎:主要为甲肝、戊肝,其它型较少见。有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两种。甲肝、戊肝无慢性,其它型可转为慢性。慢性肝炎:仅见于乙、丙、丁肝。重症肝炎:各型肝炎均可发生。AB治疗原则是:休息、营养为主,适当药物治疗为辅,不饮酒、不过度劳累、锻炼身体、心情舒畅等。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七)预防1.管理传染源:病人:隔离、消毒等。携带者:定期体检,禁止献血,调离有关工作,家庭隔离等。2.切断传播途径甲肝:管水、管饮食、管粪便,消毒,搞好个人卫生等。

乙肝:献血员管理,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共用器具的消毒管理等。保护易感人群甲肝:甲肝疫苗。甲肝免疫球蛋白。乙肝:新生儿及未感染的人接种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五、艾滋病定义:是一种由于人体感染了艾滋病毒,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坏而发生一系列相应症状和体征的严重传染病。0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05“当代瘟疫”“超级癌症”概述艾滋病病毒大量病毒在感染者的:血液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伤口渗出液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流行情况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全球首例艾滋病病人于1981年6月5日在美国发现。自1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世界上已有2500多万人死于这种疾病。目前全球共有3300多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90%生活在贫困国家,只有约300多万人能够消费得起昂贵的抗逆转录药物。目前,非洲是感染情况最严重的地区,HIV感染人数占全球的三分之二,亚洲是蔓延最快的地区,南美持续上升,发达国家(北美、西欧、澳洲等)呈下降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2011年全球约有342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新增感染人数约250万,比10年前下降约20%。其中儿童新增感染者数量约为33万,两年间下降24%。全球死于艾滋病的人员数量自2005年的峰值230万降到2011年的170万。母婴渠道感染的儿童人数也已从2003年的峰值57万下降至33万。202X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主讲钟贵良一、概述二、流行性感冒三、结核病四、病毒性肝炎五、艾滋病(一)传染病的概念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一、概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01有病原体: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分为10类,分别是:02病毒、支原体、衣原体、03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04放线菌属、真菌、寄生虫、朊毒体等。05有传染性有流行性三间分布:时间、空间、人间。流行强度散发②爆发流行④大流行有感染后免疫01传染源:03患者05受感染的动物02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04病原携带者(三)流行三环节01传播途径02空气、水、食物、接触03直接04间接:手、玩具、食具、衣服、被褥毛巾、动物的皮毛。05媒介节肢动物、土壤、垂直传播06医源性:乙型病毒性肝炎、07丙型病毒性肝炎、爱滋病等。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22%对某传染病的易感程度。40%人群易感性EP02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了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疫源地是指是指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所能波及的范围范围较小的称为疫点。范围较大的称为疫区。(四)流行过程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立法,文化教育。自然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包括地理条件因素、气象因素等可影响病原体的生长繁殖。3.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管理传染源01患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02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和丙三类,共39种。03甲类传染病:强制管理。包括鼠疫、霍乱。04(五)预防5%55%30%乙类传染病:严格管理责任疫情报告人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疫情报告期限病原携带者:登记管理、定期随访调离工作岗位、严禁做献血员。01接触者:曾接触传染源而有可能受感染者。医学观察、留验、卫生处理、药物预防和预防接种。02保护易感人群03提高机体免疫力、药物预防。切断传播途径02消毒、杀虫、灭鼠。受感染的动物01对于有经济价值的家畜、家禽应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后消毒或焚烧、深埋。对于无经济价值的动物应消灭。传染病的治疗1支持3对症5一般2特效4康复疗法6二、流行性感冒

0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02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03病。其特点是起病急,传染性04强,流行广泛,传播迅速,易05引起流行和大流行。(一)概况流感病毒在外界的抵抗力弱,在56℃30分钟条件下易被灭活,在室温下传染性很快丧失,100℃1分钟即被灭活,但在0-4℃能存活数周,在0120℃真空干燥条件下可长期保存。02对紫外线和化学有毒剂敏感。0301流感病毒可分甲、乙.丙三型。02甲型易发生变异,常引起流行;03乙型变型缓慢,流行比较局限;04丙型很少变异,多呈散发;05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发病初期2~3日传染性01最强,体温正常后很少带毒。0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通过咳嗽、说话、喷嚏时散播至空气中,病毒在空气中可保持30分钟,易感者吸入后即能感染。传播速度取决于人群拥挤程度。0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04(二)流行三环节输入标题潜伏期一般为1~3天。输入标题输入标题输入标题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2起病多急: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143(三)临床表现5%55%30%一般治疗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卧床休息,多饮水;要漱口,保持鼻、咽、口腔卫生。(四)治疗对症治疗。

解热镇痛、止咳,中毒症状较重者,适当用抗病毒药物,酌情输液。肺炎型流感的治疗。要注意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输氧,防止心功能不全的发生,酌情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一旦有继发感染,可用青霉素,切记不要滥用抗生素。生黄芪12g防风6g01贯众9g银花10g02板蓝根9g炒白术10g03在流感流行期间每日一剂04中药:流感疫苗的接种,尤其是高危险人群,注射流感疫苗仍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01服用预防药物;02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03戴口罩;04个人卫生:洗手、不随地吐谈;05平时注重保健、均衡营养、适度运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06(五)预防三、结核病PART1定义:01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以肺结核最为常见。流行情况:02当今,全球约有1/3的人口感染了结核菌,每年约有九百万新病人发生,约有三百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约有活动性结核病人600万,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结核病。(一)概述危害人类健康已有数千年历史。许多国家的结核病疫情在回升,结核病已成为传染病中的一号杀手和最大死亡原因,是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要求全球采取紧急措施与结核病斗争。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二)传染途径飞沫、痰液、食物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