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脑电图电极植入——定向制导治癫痫
提起“癫痫”两个字,大家都会不自觉的想到这些词:羊癫疯、羊儿疯、母猪疯等。
据国家卫生部门统计,中国有1000万癫痫患者,且每年以40万的速度递增,其中百分之七十的患者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仍然备受癫痫病折磨......网上寻医问药、门诊求医的患者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但是许多患者对于癫痫几乎一无所知,听到得了癫痫,特别是难治性癫痫,就觉得自己得了绝症,甚至于放弃治疗,而这往往比疾病本身更加可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癫痫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多,对于难治性癫痫,我们也可以通过立体定向脑电图电极植入来“点对点”治疗。
什么是癫痫?
很多人认为癫痫是一种精神病,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癫痫是一种神经科的疾病。
我们知道人的行为、运动、感觉等一切都是由大脑控制的,更具体的来说,比如我们想做出一个动作,那么相对应的控制运动的大脑神经细胞就会放电,发出电信号,之后沿着神经通路一直传递到肌肉细胞上,从而导致这个运动的发生。
“
而癫痫其实就是大脑神经细胞突发性的异常放电,使得大脑出现短暂的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
”
癫痫发病的原因其实就是大脑的异常放电,发出了大量错误的信号,虽然目前并不清楚其具体原因与机制,但大脑肿瘤、外伤、脑血管病、缺氧等多种因素都会使得大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也就是导致癫痫的出现。
癫痫有哪些症状?
一说到癫痫的症状,大家可能就不自主的想到一些影视作品中癫痫的发作:人突然倒地,丧失意识,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等,其实这只是癫痫发作中的一种。
事实上,由于大脑不同结构负责的功能不同,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可以多种多样,就是说根据这个异常放电的区域不同,就会出现相对应的不同的症状。
在癫痫发作前,有些患者能预感到自己即将发病。这些预感可能包括肢体的感觉异常,或者是一些说不上来的异常感觉;也有一些人会发生味觉、嗅觉以及听力的改变;还有一些患者可能发生看东西不清楚的情况。
癫痫发作时根据表现不同,可分为全面性发作(包括强直震挛发作、强直发作、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和局灶性发作(包括运动性发作、感觉性发作、自动症)等。
简单来说,强直发作就是全身肌张力增高,人看上去就绷得特别紧,阵挛发作可理解为抽搐,失神发作就是突然“一愣神”,失张力发作主要就是突然跌倒或是胳膊突然下垂,跟强直相反。而局灶性发作多表现为身体某一部分突然抽动、突然出现感觉异常等。
患者在癫病发作结束后,有些人能马上恢复到正常状态,也有些人需要数分钟或数小时的时间来恢复。不同的癫病类型有一些差异。
癫痫如何诊断与治疗?
癫痫的诊断主要分为三个流程:
①排除干扰因素,确定是不是癫痫发作;
②明确癫痫发作是哪一种类型;
③排除癫痫相关病因,判断是继发于某些疾病的,还是找不到原因的,也即原发性癫痫。
在具体的检查方面,首先是脑电图,癫痫由于是大脑神经细胞的异常放电,脑电图检查可以记录到放电的过程及特定的癫痫波形,这对于癫痫的诊断是十分重要的。另外还需要进行肌电图、头颅CT、MRI等一系列检查去完成诊断的流程。
在治疗方面,在癫痫急性发作期,防止患者缺氧和进一步受伤最为关键,可以帮患者清除呕吐物、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搬离周围的桌椅、在关节部位垫上衣物等。
在发作间期,防止癫痫再发就显得更为重要。目前癫痫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手段。
其中药物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根据不同的发作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或是联合用药。
抗癫痫药物可通过两种方式来消除或减轻癫痫发作,一是影响异常放电的大脑神经细胞,防止或减少它们的过度放电;其二是提高正常脑组织的兴奋性,以对抗异常放电的影响,减弱病灶异常兴奋的扩散,防止癫痫发作。
癫痫用药物都能治好吗?
癫痫患者经过正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约70%的患者其发作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其中50%~60%的患者经过2~5年的治疗是可以痊愈的,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地工作和生活。
因此,合理、正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是关键。但反过来也说明,还有30%左右的患者服药效果并不佳,这就是之前我们提到的“难治性癫痫”。
难治性癫痫目前普遍采用国际抗癫痫联盟2010年的定义:应用正确选择且能耐受的两种抗癫痫药物(单药或联合用药),仍未能达到持续无发作。
具体来说,是指患者在正确用药、剂量足够、时间足够、用药未终止,血药浓度达标的情况下,仍然达不到治疗前最长发作间期(持续不发作的时间)的3倍或12个月,两者中选择时间更长的、作为无发作的目标。
得了难治性癫痫怎么办?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难治性癫痫并不意味着“无药可医”!
难治性癫痫只是说目前的药物难以控制发作,并不意味着患者只能被动接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切除致痫灶、迷走神经刺激疗法等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并且已经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难治性癫痫,目前可以采取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立体定向脑电图电极植入射频热凝术、磁共振引导的激光间质热疗术、迷走神经刺激术、反应性神经电刺激术、深部脑刺激术,或是是更直接一点,直接通过外科手术将导致癫痫的病灶即致痫灶切除。
而其中,立体定向脑电图电极植入术又以安全、微创、有效等优点近些年在临床上逐渐得到推广。
什么是立体定向脑电图电极植入术?
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也有人称之为立体定向-电极-脑电图,是一种借助外科微创的方法将电极精确植入到大脑不同的部位,在电极点所在位置记录患者发作间期(即无发作的时候)及发作期脑电图的方法,以精确定位癫痫病灶。
该方法首先由法国医生和发明,近些年开始逐渐被国内专业医院引进应用于临床。
SEEG有什么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大多数的癫痫患者脑内都有导致癫痫的“致痫灶”,癫痫发作的本质就是大脑内某一个部位的“致痫灶”开始发病,并逐渐向脑内的其它部位传导,进而引起癫痫发作;如果我们能精确定位这个“致痫灶”、并予以切除,将能达到治愈癫痫的目标,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精确定位“致痫灶”,SEEG就是目前的一个定位手段。
通俗来说,SEEG就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脑电波的记录,相当于你戴上了3D眼镜,所见到的脑电波是立体的,非常形象,再结合临床症状、脑解剖结构特点,就能够精确的勾勒出立体的癫痫网络。
我们将电极植入到大脑内部,就能对癫痫放电起源、传播路径进行记录,在时间和空间上一体对癫痫病灶进行定位评估,精确的从脑沟、脑回以及皮层功能区水平定位致痫灶。
除了定位之外,我们还能通过这个植入的电极来进行治疗,即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我们把这些记录电极变为“攻击者”,对定位的“致痫灶”定向制导,放电热凝,从而彻底消灭病灶。
SEEG有什么优点?
定位准确,每个患者都个体化,每个电极的触点对应不同的解剖部位;
损伤小,每根电极仅有直径不到2mm的创伤;
可监测范围较大,可监测双侧、多个脑叶;
除了监测常规发作还可以进行功能定位,诱发先兆、发作早期症状来帮助定位;
小病灶可直接进行热凝,避免开颅手术。在射频热凝治疗前行皮质电刺激进行功能定位,可以预见和降低某些并发症的发生率;
部分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即可行射频热凝治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对于疗效不佳的患者,也可以进一步选择手术切除,不影响手术效果。
在传统头皮脑电图检查中,由于是隔着头皮和颅骨来记录脑电波,癫痫波有时难以被捕捉到,而且定位相对不那么精确,特别是“致痫灶”位于大脑深部时,但SEEG可以克服这些缺点。
SEEG射频热凝适合哪些患者?
①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主要用于颅内位置较深的局灶性病变,如下丘脑错构瘤、较局限的大脑皮质发育不良、灰质异位等,对癫痫控制效果较佳。这部分患者如果选择手术切除,由于位置深,手术风险大,因此更倾向于选择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
②对于多灶性病变,如结节硬化症,SEEG不但可以明确引起癫痫的那个结节,而且可以通过射频热凝对那个结节进行毁损,可取得较好疗效。
③对于致痫灶范围较大者,射频热凝不作为首选,但如果手术切除风险高难度大(如巨大下丘脑错构瘤),可进行多次热凝,仍可达到较好疗效。
④对拒绝切除性手术的患者,特别是在致痫区位于优势大脑半球侧,术前神经功能良好,且患者对认知和记忆功能要求较高时可以尝试用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
⑤对于致痫区较为局限,位于功能区的患者,可以设计SEEG置入,确认致痫区范围后在清醒状态下观察患者肢体或语言功能同时进行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在治疗癫痫的同时不断观察是否对脑功能产生损害,从而保护脑功能。
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安全吗?
目前SEEG的电极植入可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无疑更加增添了手术的安全性。
在许多文献的报道中,SEEG和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是比较安全的。有报道100多例患者中没有一例严重并发症,只有两例出现少量出血,并且在保守治疗后出血吸收;植入电极精确度高,误差1毫米左右;治疗后80%左右病人术后无发作(治愈)。
总体来说,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未来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一大“杀器”。
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术后要复查吗?
术后1年内可在每3-6个月进行随诊,复查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发作缓解情况、磁共振、脑电图。1年以后可以每6-12个月随诊一次。
并且建议患者或监护人规律记录癫痫发作日志,有助于医生判断疗效及进一步的复查方案与处理。
功能神经外科与神经调控中心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与神经调控中心是医院重点发展专科,为全国首个帕金森康复专科培训基地,专科实力居于全国前列,团队成员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康复科、神经心理等优秀医疗专家组成,将世界前沿水平的疾病治疗理论和技术创造性地应用到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中,依托医院的支持,利用先进的手术设备,以优质的服务态度,解除广大患者之病痛,深受患者和业内的好评。
功能神经外科与神经调控中心引入目前国内外先进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 team, MDT),即通过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采用多学科会诊讨论的形式,使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康复、神经心理等亚专科医生一起制定适合患者当前病情的最佳治疗方案,同时定期对患者诊疗进行反馈和评估,不断优化诊疗方案的临床模式。其诊疗模式是以患者与疾病为中心,多学科强强联手,适合复杂性与难治性疾病的诊疗,以达到临床诊疗的个体化和利益最大化,目的是在多学科讨论论证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一个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生活质量最好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这一诊疗模式,使病人能够实现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一所医院内,便可以完成疾病的确诊、药物治疗、术前评估、手术治疗、术后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等全流程,大大减轻病人及家属的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中心成立以来,依托我院脑科专科医院优势,积极开拓进取,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除常规开展神经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治外,重点开展功能性神经疾病的诊治,开展了脑深部刺激器置入术(脑起搏器置入术、DBS)、迷走神经刺激术(VNS)等手术治疗运动障碍病(如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肌张力障碍、难治性精神疾病,开展了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开展了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中心团队医生包含了国内第一批开展脑深部刺激手术(DBS)治疗运动障碍病(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等)的专家,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水平在国内处于前列。其中神经外科团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采用双侧GPi-DBS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采用VNS(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最新行双侧下丘脑后内侧部DBS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冲动和攻击行为,采用双侧伏隔核-内囊前肢DBS治疗强迫症,均取得良好疗效。
功能神经外科与神经调控中心目前致力于以下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对于这些疾病所导致的肢体功能、智力、记忆和语言功能下降、以及伴发的情绪和精神异常的康复有成熟的经验。
运动障碍病: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扭转痉挛、痉挛状态、舞蹈症、抽动秽语综合症、脑瘫等;
难治性癫痫;
功能性脑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
疼痛:幻肢痛、中枢痛、癌痛、内脏痛等;
难治性精神病:难治性强迫症、难治性抑郁症、难治性焦虑症、厌食症等;
其他:物质依赖、植物人促醒、神经干细胞移植等。
专家介绍
邵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病学科带头人
•神经病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脑系科书记、脑病中心主任。原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主任、四川省康复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并兼任中国康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疗机构联盟副主席、中国卒中学会康复分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学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学会康复分会副主任、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学组副组长等社会职务。
•擅长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扭转痉挛以及重度强迫症、抑郁症的内科与脑深部电极植入的治疗,在脑血管病、头痛、眩晕、睡眠障碍以及其它神经系统的疑难杂症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治心得,在帕金森病与脑卒中的临床与康复一体化有独到的见解与经验。
•获得2014度四川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5年度四川省医院管理协会优秀院长称号。目前中华脑血管病编委、中国脑卒中杂志编委、中国临床神经病杂志编委、中华神经科杂志通讯编委,曾担任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病学组副组长、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与神经病教研室主任、帕金森病与DBS治疗中心主任
•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周三下午(芳村总院)
周二下午(江村分院)
周三下午(荔湾门诊)
•门诊地点:
芳村总院 广州市荔湾区芳村明心路36号
江村分院 广州市白云区广花二路800号
荔湾门诊广州市荔湾区荔湾路53路
秦明筠
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
•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脑系科部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病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精神疾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中枢痛学组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脑活检技术分会常务委员。荣获2020年、2021年“岭南名医”及第四届“羊城好医生”称号。
•1999-2002年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李勇杰教授,专业方向为功能神经外科。是国内第一批开展脑深部刺激手术(DBS)治疗运动障碍病(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等)的专家之一,长期从事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对运动障碍病、难治性癫痫、难治性精神疾病(强迫症、抑郁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等)、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门诊地点:芳村总院 广州市荔湾区芳村明心路36号
谭红愉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神经康复病区主任
•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病康复分会秘书长、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MDT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曾经在美国华盛顿州的 & Spine, 研修DBS的术前评估、术中电生理监测及术后程控。
•擅长神经危重症、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在肉毒毒素注射、DBS治疗的术中电生理监测与术后程控有丰富的经验。
•门诊时间:
每周三上午 周四下午(芳村总院)
周三下午(荔湾门诊部帕金森门诊)
•门诊地点:
芳村总院 广州市荔湾区芳村明心路36号
荔湾门诊广州市荔湾区荔湾路53路
张丽芳
神经康复科,神经病学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科研二十余年,擅长帕金森病药物、康复治疗,术前评估,术后程控;脑卒中、记忆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2005-2006年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完成研究生课题;2010-2011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进修;2013-2014年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痴呆中心及药学院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帕金森及运动障碍康复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认知障碍及阿尔茨海默病分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帕金森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分会常委,深圳市康复医学会言语障碍分会副主任委员。
•发表文章三十余篇。参与出书二部。参与指南编写两个。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多项,主持省市级课题4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中华脑疾病及康复杂志(电子版)编委。
•门诊时间:
周四上午(荔湾门诊)
周一上午 周一夜诊 周六上午(芳村总院)
•门诊地点:
荔湾门诊广州市荔湾区荔湾路53路
芳村总院 广州市荔湾区芳村明心路36号
陈俐
神经病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电生理负责人。中国抗癫痫协会脑电图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癫痫协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癫痫学组委员、粤港澳大湾区神经病学联盟委员等社会职务。曾先后前往日本静冈国立癫痫中心、澳洲悉尼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美国克利夫兰癫痫中心进修学习脑电图和临床癫痫学。曾担任澳门镜湖医院神经内科负责人。
•擅长领域:不同年龄的癫痫诊断和治疗、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脑电图的判读、癫痫遗传分析,以及在脑血管病、痴呆、头痛、眩晕、睡眠障碍等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有丰富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
周一、周四上午(癫痫门诊)
周一下午(神经内科门诊)
•门诊地址:芳村总院 广州市荔湾区芳村明心路36号
张训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外科病区主任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脑认知与神经调控学组常委,广东抗癌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脑肿瘤、颅脑损伤、及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脑肿瘤、三叉神经痛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及帕金森病、难治性精神疾病的手术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五上午、下午(芳村总院)
•门诊地点:芳村总院 广州市荔湾区芳村明心路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