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里那些让你选择不看的常识性错误有哪些|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是有些编剧没有

日期: 2025-03-28 09:02:08 |浏览: 35|编号: 8622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影视剧里那些让你选择不看的常识性错误有哪些|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是有些编剧没有

【上海电影人】—沪上最豪的影视信息分享和聚焦影视人才的服务平台,欢迎大家订阅!

电视电影现在是日常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但通常有不少常识错误出来误导观众,比如以前最常见的主角需要输血父母兄弟姐妹挽起袖子就上的医学错误,保大还是保小等。

数学常识:

欧阳•笛卡尔•少恭

化学常识:

化学四煞:试剂直接闻,嘴吹酒精灯,试管超过三分之二,冷凝管当漏斗用!

医学常识:

影视剧中医疗错误百出,很可能会给观众带来负面误导,特别是影视剧中出现的医学方法,会被观众视为“偏方”,这很容易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

1.心脏病发作立即倒地?

演员表现心脏病发作时常常是突然手捂胸部倒地,表情异常痛苦,但是现实并非如此。英国每年约有25万人突发心脏病,其中三分之一由于未能及时送入医院救治而死亡。在心脏病发作后1小时内进行救治最有效,但是,人们通常在心脏病发作后1个半小时才叫救护车,因为之前他们一直在等待疼痛自然消失。人们需要知道,现实生活中心脏病发作的症状通常比较缓和,并不像电影中表现得那么剧烈,电影情节可能会误导观众,以致观众忽略心脏病发作症状,影响救治。

2.直系亲属之间可以相互输血?

从医学角度来讲,“直系亲属不能相互输血”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识,因为直系亲属之间输血,容易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疾病,而这种病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

这种并发症是极其严重的输血并发症,被称为TA-GVHD(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主要发生在输血后4-30天,实验室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肝酶异常、电解质紊乱,临床表现为发热、红斑性斑丘疹、咳嗽,腹痛,呕吐,腹泻。通常这种输血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但是在直系亲属间(即父母与儿女)会提高到10-20倍,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尽量避免在直系亲属间相互输血。目前该病并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致死率很高。

3.保大人还是保孩子?

如果你在现代背景下的国产电视剧中,看到一个医生从产室出来念着“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台词时,请记住,这种场景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不会发生。保大人是人之常情,也是我国医院助产的基本准则。在产妇因妊娠或生产而导致生命危急的情况下,医院须竭尽全力首先保住母亲的生命。因为如果不这样做,不仅在生命伦理上是说不通的,对勉强保全出世的婴儿也不好。母体本身的系统也是首先保全自身供给的。在妊娠的任何时期,胎儿都可能因母体的各种状况而引发大脑缺氧,在缺氧严重的情况下,即使勉强保住了生命,脑部也可能伴有严重疾病。除非在产妇送院时已严重昏迷或因车祸等导致没有抢救价值,否则院方都会选择保大人。产妇分娩难产,在母子难以双保时至今还延续让家属来选择‘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想法,是对女性权益的践踏。

4.吞服安眠药自杀

影视剧里,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被看做是一种很唯美的死法,操作简单无痛苦,死状大方又安详。而真相是,吞服安眠药是最痛苦且最没有尊严的自杀形式,因为在吞食安眠药之后的48小时内,人不仅不可能睡着,还会出现胃痉挛、腹痛、口吐白沫等症状,总结起来就是五脏六腑犹如翻江倒海。而且目前常用的安眠药也太不容易使人致死,也许一口气吞下几百片安眠药,非但死不了,还要遭受一番痛苦。

毛爷爷的诗穿越了

宫廷剧的称呼

1 . 臣妾、本宫

宫斗戏《甄嬛传》的热播,这俩词儿也跟着一道走红了。

先看“臣妾”。

“臣妾”,从字面意思来讲,大体是指臣子的妻妾,也可以理解为臣和妾的统称(蔑称),一般以为是臣子的妻妾所用的自称。

事实上有资格觐见皇室中人的臣子妻妾在面见皇室中人的时候也很少使用,这些妻妾们多自称为妾、妾身、妾某氏或奴家等。

“本宫”,不少人从字面上理解为拥有宫殿的人的自称,但历史上很少有后宫佳丽会这样称呼自己,哪怕是后宫二主之一的皇后(后宫之主为皇帝)。

真实历史当中,“本宫”一词,只有东宫太子或者恩宠有加的公主(就算《甄嬛传》里像华妃那样拥有一座四合院的也还不够格),才会偶尔以此自谓(注意是偶尔),比如太平公主。

那么,这些后宫妃嫔们究竟是如何自称的呢?

其实和大多民间女子一般无二,常常自称为“妾身”“妾”“奴家”“奴奴”(对皇帝及长辈)或直接说“我”“吾”(对臣下或低位嫔妃、宫女太监)等。

2 . 皇上

前面已经有答主提到了,“皇上”这个词多是满清时期使用。

称呼皇帝,汉魏时多称“陛下”,唐称“圣人”也称“大家”,或亲近者呼之为“某(排行)郎”,宋称“官家”,“圣上”“万岁”历朝历代均有使用。

明代正式场合一般使用“陛下”,私下多用“当今”“今上”“上”等。需要注意的是,“圣母”指的是当今皇帝的母后——皇太后,而非玛利亚(明宪宗之后出现了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前者为前任皇后,后者为皇帝生母)。

提到皇上,那就不得不多提一嘴,在许许多多的影视剧里,皇帝永远都是黄袍加身,恨不得从里到外都穿一身黄,什么器具都是黄色,就跟暴发户一样,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皇帝。难道就是因为皇和黄发音比较像?

这里以明代举例,明代尚赤,黄袍只是皇帝所穿服色之一。朝服以红色居多,祭服以玄色(黑色)为主。

3 . 大人

提到称呼,“大人”就实在绕不开去。

这个词可以说已经被影视剧和小说滥用至极。

简单地来说,“大人”,在清朝之前多用于父(辈)表示十分尊敬,如:父亲大人,母上大人,或直接呼之为大人。

举例:

子:“孩儿昨日得了个美婢,特来献于大人。”

父:“有此佳儿,吾心甚慰!”

除此之外,对于德高望重者也会出于尊敬使用“大人”一词,比如对于内阁大学士、某某阁老,晚辈便会称其为“某某老大人”。

“大人”这个词直到清朝之后才被谄媚者用以称呼上官(准确地说是从雍正时期开始)。主子都叫了,还在乎叫人家爹吗?

那么在此之前该怎么称呼官员呢?

对于县令、县长、知县一类,多称之为“县尊”,知府、郡守,多称之为“府尊”“府君”“太守”,另有“明君”“明府”等不一而足,视情况而定(这个具体说起来比较复杂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翻阅《明实录》《国榷》等史料典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位”用于尊称。

唐朝宰相官职不一定为丞相,具体职位可能是尚书令、尚书仆射等,此处仅以此举例。

4 . 您

这个词很多人注意不到,“您”有史记载始见于宋代,《俗字背篇》中有:“您,你也,俗。”经常用于填词。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您”和“你”并无任何含义上的区别。数百年后您才慢慢在北方方言区变成“你”的敬称。另,您又可写做“恁”,清代更通“伫”(本为繁体字,左单人,又宁)。

5 . 小姐、娘子

“小姐”一词和“大人”一样,只要是古装剧大多便要露一次脸。

也许很多剧作者的使用根据是《西厢记》中称呼崔莺莺为“小姐”,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的是,“小姐”这个词从古至今的意思并没有太多差异,都是高级性工作者的代称。

以明代举例,刘姓技师、宋姓技师,大家一般称呼她们为“刘姐儿”“宋姐儿”,又如“这家院子不是什么好人家,里面藏着个脂粉小姐。

那么,当时的人们又是如何称呼正经人家的姑娘呢?

以宋代举例,一般称之为“娘子”,对于年纪小的就称之为“小娘子”。如“李娘子”“赵小娘子”。

其实大家可以从《水浒传》中窥其端倪,虽然《水浒传》因为成书原因,里面不少是明代的用词习惯。我想这也是许多看《水浒》的读者不理解为什么小说中无论甲乙丙丁,都像男主人一样,称呼女主人为“娘子”了。

6 . 太监

“太监”本为官名,中官之首才能称之为“太监”,此外有“大监”“少监”等。

也就是说,只有大太监才能叫“太监”,一般的阉人、宦官是没有资格被称为“太监”的。

当然,随着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大太监的威名日重,民间渐渐就以“太监”一词代指阉宦了。

8 . 官人、相公、郎中、博士…

“官人”和“相公”,是特别能体现汉人文化的两个词汇,现今来看,都是用来代指丈夫。

我们来简单看看这两个词汇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丈夫的。

一开始,华夏的女子多称呼丈夫为“郎”,后来估计觉得这样喊有些肉麻,便加上了一个词称为“郎君”或者“夫君”。

汉代之前,官人当然是指代官员,然而汉代以后,或许是出于望夫成龙的愿望,一些人便私下里用“官人”来称呼丈夫了,到了宋代,“官人”就渐渐成为了丈夫的标准用法,也没有谁大惊小怪了。

然而直到宋代,“相公”都是特指宰相,因为当朝宰相常常会被封为某公(就是公爵),连在一起便是“相公”了。

所以到了明代,“相公”就不光是用来称呼宰相了,丈夫、进学的秀才等等,都会被称为“相公”。

“郎中”“员外”和“博士”等,都是朝廷的官职,郎中和员外郎在侍郎之下,各朝略有不同,博士在秦汉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到了唐宋明清则是国子监(太学)的教授官。

这些词汇和“官人”“相公”一样,也被广大华夏百姓拿来称呼医生(类似的还有“大夫”)、富翁和有专业技能的人了(如茶博士,卖茶的)。

9 . 父皇、母后

和“皇上”一样,只要是古装剧里面出现了皇子皇女,这两个词也必然活跃在电视屏幕上。

历史上的皇室子女称呼他们的父亲母亲在历朝历代并不完全一样,这里以相对不为人知的宋朝皇室举例,因宋太祖教育子女勿要以生在帝王家就忘本、脱离百姓,让赵宋的皇室成为最具人情味的帝王之家,皇室之间的称呼也与民间百姓无异(正式场合要具体而论,如有官职就以臣子礼觐见)。

至于“儿臣”这种,只有在正式场合并且这位皇子身有官职或有爵位才会如此自称,而且此时他称呼皇帝为“陛下”而非“父皇”。

中弹后还能拿出完整的子弹?

看看现役军人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电视剧中对枪支给人体的伤害简直美好的不行好吗?我们看电视主角被坏人瞄准时总有炮灰出来帮挡子弹,事实上很有可能被子弹两人一起贯穿好吗!还有经常主角中弹后,还能面不改色继续战斗横扫千军,还有经常会有中弹后做手术,还经常有特写一把带血镊子吧唧把一个完整的子弹头取了出来放在托盘上,哈哈哈!着就是没发出的子弹好吗

子弹射入人体弹头会变形好吗?并且在体内会造成很大空腔,子弹留在体内就更是麻烦。并且子弹头是一层钢一层铅这样,被防弹衣挡下来的子弹会开花成一大片,老师曾将防弹衣剥成一层一层让我们看,每一层上都有破碎的钢皮花和散碎的铅粒,大概经过三四层才逐渐减少直至完全被挡住,想想要是人体中弹那这些东西岂不是会分散在血肉里,手术取出时捡不净的,只有大面积清创了。

击发的子弹很少有这么完整的,偶尔有脱靶射入后方土坡的,运气好能挖到完整的弹头,这么完整尼玛是未击发的子弹吧

我们上武器装备课的老师曾经有机会见过一次枪决犯人 ,子弹根本不是从人体噗叽一个小洞进去然后噗叽一个小洞出来好吗?是中弹哎又不是拿竹签子戳戳戳,基本子弹从脑门进去的话后脑勺会有碗口大的伤,这个电锯惊魂5里做的蛮正确,眼睛被击中,整个后脑勺都烂了。蓝后我想说,我们老师当年年少无知啊,凑上去看了看犯人后脑勺,然后他这辈子都不再吃豆腐脑了哈哈哈哈哈哈

我们老师很可爱吧,他还干过领着一帮学员在操场上扔了个燃烧弹还是烟雾弹示范正确用法,结果引燃了枯草⋯⋯

最后,现在很多人网络上叫嚣打仗吧打仗吧,那是根本都意识不到枪林弹雨有多可怕。

不论是电影和电视剧作为大众传播的内容,考究还是非常重要的,不是想当然的。谁说的认真你就输了,尤其是医学方面的,错误的示范可能会导致失去亲近的人的生命。

本文部分列举,欢迎补充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