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citywalk,只有同频的人才会懂得这个城市的浪漫丨在地
“望过去最触目的便是码头上围列着的巨型广告牌,红的,橘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张爱玲笔下的香港,摩登时尚,繁华热闹。
香港是个去了N次都不会腻的地方,也是无数人童年时的港风记忆,其实,香港本身就是一部电影。香港的特殊和多重身份本就是一种吸引力——曾是一座小渔村、国际大港口,而今是金融中心、国际都市、购物天堂、美食圣地。
多次往返过香港的人,如今在更便捷的交通配置下,往来的更加平凡,哪怕只是为了一碗担仔面、一场艺术展、一次粉红色的维港落日余晖,也值得再次流连在这个不夜之城。
香港这个城市有着浓重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它的过于与未来,展现了一幅亦传承亦焕新的新旧交融之貌,也许只有同频的人才会懂得这个城市的浪漫。
有一种城市艺术vibe叫香港西九文化区
香港的建筑天生有一种公共性,“公共性”是本地生活有机的一部分。公共机构的建筑在城市的品质方面,占据着中心、微妙和决定性的作用。在占地四十公顷的填海土地上,两间世界级博物馆与众多顶尖表演艺术设施,共同绘就了香港西九文化区壮丽的文化图景,这里不仅是古今艺术的汇聚地,更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它还是建筑美学与艺术氛围并肩的香港城市文化名片。如果你也喜欢城市绿洲,如果你也喜欢沉浸在美轮美奂的艺术氛围,如果你也喜欢维港的城市天际线,请留一天时间在这里,随心开展一站式文艺之旅。
01.
戏曲中心
为保存、发展、推广戏曲这项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耗时7年,建筑师谭秉荣建筑事务所和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与香港西九文化管理局携手打造了“戏曲中心”这座世界级的演艺场地。整体建筑设计糅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外型设计充分体现了戏曲文化的精粹,借用中国传统彩灯 的概念,从流线外型到空间的铺排处理,呈现出“气”的概念。四面开通入口,广纳各方观众入场。建筑幕墙如同舞台帷幕,包裹着悬浮于30米高处的大剧场及地面宽阔的中庭空间。中庭是24小时开放的公共场所,以现代空间承载传统艺术,让看戏或不看戏的民众都有机会感受建筑的魅力。
今年秋季在戏曲中心将举办小剧场戏曲节(10月3-24日),为观众送上上海昆剧团制作的《草桥惊梦》以及首次由香港团队与重庆市川剧院共同创作的川剧《霸王别姬》等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小剧场戏曲新作。这些实验性作品节奏较为明快,既保留了戏曲的传统意念,又融入当代剧场科技和实验元素,短短 100 分钟却让人目不暇接。
02.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金黄色的外立面由4022件金色曲面铝板所组成,像是北京故宫的琉璃瓦。每一个金属外面,都有不一样的弧度,每一个瓦片,本身就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
博物馆位于西九文化区,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900多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在开幕展中亮相,当中166件为国家一级文物,是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创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藏品出境外借。馆内设有九个合共7800平方米的展厅、一个可容纳400人的演讲厅、一间商店和数间餐厅。博物馆三个中庭空间的设计,参照了紫禁城中轴水平递进的空间布局,以垂直的中庭设计将不同楼层连成一体,以传统建筑美学连系现代世界。
最近“法国百年时尚——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服饰与珠宝珍藏,1770–1910年”特别展览正在展出(即日起至10月14日)。此特别展览将透过绚丽宫廷、理性与感性、传统与创新、雍容华贵及美好年代共五个单元,带你进入法式时尚的迷人世界,一同沉浸于法国服装、珠宝与配饰的演变。
03.
M+
M+是亚洲首座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也是全球最大的现当代视觉艺术博物馆之一。大楼面朝维港的幕墙装有LED屏幕,展出艺术家的流动影像作品,公众在西九海滨长廊和对岸的香港岛均可观赏。三层高的天顶让人可以从不同的观测点欣赏展品。极具质感的清水混凝土和外露的承重结构,亦使大楼保持其工业风格。
M+馆藏扎根于亚洲,再以国际视野重新审视、赋予定位、深耕拓展。M+共设33个展厅,致力于收藏、展示与诠释二十及二十一世纪的视觉艺术、设计及建筑、流动影像,以及香港视觉文化。
历时七年筹备,建筑巨匠贝聿铭的"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即日起至2025年1月5日)全面回顾展已经登陆M+。贝聿铭的建筑项目备受瞩目,纵贯七十载,横跨辽阔地域,包括巴黎大罗浮宫、香港中银大厦及苏州博物馆等。展览展出逾四百件展品,包括绘图手稿、建筑模型、相片、录像和其他档案纪录,当中不少展品将首次于公众亮相。
在街头偶遇麦兜×麦太观光电车
“叮叮,叮叮……”在香港港岛区,电车拖着长长的电线,摇着铃,沿着轨道“哐哐”行驶的画面已成为香港的经典。自1904年7月30日起,这种被称为“叮叮车”的香港电车,投入服务已满120年。为庆祝其120岁“生日”,香港电车公司携手“麦兜”推出主题电车及连串庆祝活动。
正如叮叮车是香港人集体回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章,麦兜系列作品也经常出现电车镜头,伴随着一代代香港人成长。旅港的游客可以在主题车站:砵甸乍街(72W)、租庇利街(25E)、边宁顿街(46W),打卡“麦兜×麦太观光电车”,每日10时起,共6班。路线是往返上环西港城至铜锣湾总站。
香港电车公司期望借着麦兜可爱乐观的性格,带出电车好奇童心、真诚待客的一面,继续为这个城市注入动力与笑声,也让旅客感受到香港人的正向能量。
莲香楼:寻味香港 老字号里的人情味
香港是一个永远可以给人新鲜感的地方,尤其是在吃这一点上。在街头巷尾不起眼的角落里隐藏着很多餐厅。在这里除了可以吃上一口地道美味,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和人情味。莲香楼就是其中一家充满故事与风情的岭南风格老茶楼,它坐落在中环威灵顿街,静静诉说着近百年来的风雨变迁。
走进这家百年老字号茶楼,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上世纪的老香港。这里的一切都那么有年代感,手写更新的菜单、旧式鸟笼装饰、沿用几十年的莲花标志茶盅,还有高声叫卖的点心车,生动诠释着“一盅两件”的茶楼文化精髓。
在这里,“一盅”指一壶热气腾腾的茶水。它像是一把钥匙,轻轻旋开了通往旧时光的大门,让人在袅袅茶香中沉醉于独特的怀旧氛围之中。而“两件”,则以其地道风味和浓郁港风为茶楼赢得无数赞誉。猪润烧麦的鲜美、陈皮干蒸牛肉的醇厚、雀巢芋角的酥脆、香滑芝麻卷的甜蜜……这些精致的点心,如同这里的一张张名片。
以莲香楼为代表的老字号餐厅已经成为香港的旅游文化地标,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打卡,感受那份独特的怀旧风和人情味儿,寻找现代都市里的“乡愁”。
上环街市及熟食中心:
城市饭堂与食物间的烟火人情
香港是个全球美食汇聚的大城市,除去那些高星餐厅,以及叫得出名号的本埠食肆之外,街市的熟食中心也算得上是这座城市特有的美食聚集地。简单的餐牌,食物间的烟火人情,甜味的冰碴飞溅,和着食客来来往往的脚步,散发属于香港的江湖气。
香港大多数大型的街市是在1970年代到1990年代修建落成的。这些街市配有行速缓慢的扶手电梯和冷气系统,通常有好几层——鸡鸭鱼肉、蔬菜水果、干货调料、日用杂货层层分开。
熟食中心一般位于街市(我们俗称的市场)楼上,也有部分是独立的熟食市场。里面集合了多间不同的食档,西餐、热炒、茶餐厅、日本料理、泰菜、鲍翅应有尽有。来这用餐的基本以本地人为主,是香港人上下班最爱光顾的“饭堂”,价廉物美、方便快捷,更有各种各样的选择,称之为城市饭堂绝对名副其实。
上环街市及熟食中心位于上环德辅道,前往这里乘坐叮叮车最方便。和其他街市不同,这里面积不大,大约只有13 至 14档食铺,但每间都别具特色。每家馆子,各有所长,实力不相上下,这次是在栋记点的菜,真是每一道都好吃到叫绝。要不是香港本地人带路,真的不知道市场的楼上隐秘着这样一个美食大食堂。在这里,除了能品尝到地道的港式风味美食,随手一拍都是极具烟火气的港风大片儿,非常值得一来。
Bar Leone:
勇夺“亚洲50最佳酒吧”之冠
想体验香港活色生香的夜生活,风格百变、风情各异的酒吧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前,“亚洲50最佳酒吧 2024”名单出炉,香港的酒吧不但再次勇夺第一名,上榜数量更是成为亚洲城市之冠。其中,位于中环的Bar Leone首次上榜即成为全亚洲第一。
Bar Leone由前香港四季酒店Argo首席调酒师 开设,店内以调酒师的家乡罗马为灵感,打造出轻松又富有玩味的氛围。布置和装修轻松而简约,日常播放的背景音乐不拘一格,风格独特,让置身其中的食客们仿佛穿越到了意大利的复古街边酒吧,氛围浪漫而沉浸。
调酒师在调酒时非常注重时令食材和供应商的重要性,他摒弃了时下流行的蒸馏技术或其他机械辅助,多款鸡尾酒都以“低干预”的方式调制,还原其经典本真的味道。推荐饮品是Bar Leone版本的苹果马天尼,食物以轻食为主,烟熏橄榄配意大利巴拿马芝士、意式腌渍蔬菜和精选的手工冷切肉都值得一试。
主理人也将其个人魅力和不拘小节的幽默感融入到酒吧中,例如厕所门口有一个装满龙舌兰的圣水盘、还有一个类似《 怪奇物语》里反复出现的复古游戏机台等,来品酒的时候,也不能错过这些有意思的角落。
COA :
每天傍晚5点就开始排队的酒吧
COA由著名调酒师Jay Khan创立,自2019年登上“亚洲50最佳酒吧”以来一直名列前茅。酒吧名字COA源自收割龙舌兰的工具,绚彩的酒瓶墙,各异的龙舌兰墙画,暖光下 40人的空间,墨西哥工业风才是COA接地气的表现。
在酒吧界,“酒品”才是核心竞争力。这里酒藏丰富,搜罗超过200瓶以龙舌兰草生产的烈酒如梅斯卡酒()及龙舌兰酒(),用作炮制多款鸡尾酒。他们的招牌La de 鸡尾酒加入墨西哥龙舌兰虫调味盐调制,完美展现墨西哥酒的多变,让客人品味独特惹火的墨西哥风情。 Milk Punch是点单率最高的一款鸡尾酒,加入了酸豆、朗姆酒、雪利酒、咖啡、椰子油、菠萝汁、柠檬汁、豆蔻等原料一起调制而成。前-中-后调都有不一样的感觉,整体非常清爽,酒精感平衡,不会让人感觉浓烈,香醇诱人,很适合女孩子。
这里每一款酒都很好喝,服务员帅气且Nice,难怪这里每天傍晚5点就开始排队。
香港遨凯酒店:
安静与隐秘并存的豪华旅居体验
一直以来,香港展示给世人的一面,都是极尽繁华的一面。在没住进香港遨凯酒店之前,大多数旅人与香港的相处方式,大抵也只是逛吃逛喝买买买。直到住进了这家酒店,推开窗看到维港的绝美落日晚霞;走下楼,遇到晨跑的少年……才发现,这一次感受到的香港不太一样,它是未曾向众多人展露的安静与隐秘一面。
香港遨凯酒店坐落于西九龙核心临海优越地段,是一家拥有32间采用现代家居概念客房的精品酒店。《LOUIS 》城市手册“香港篇”里曾记录过一段关于该酒店的文字:“酒店位于九龙住宅区,距奥运站地铁站很近,方便去采购,那里的购物中心乃全港最大之一。要去热闹的旺角或西九龙文化区,搭计程车也快捷。酒店规模很温馨,层高极高,维多利亚港美景近在眼前。家具也很上档次。走廊挂着老版面,灯具做成灯笼,让整个酒店都富于香江特色。”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酒店的房间面积也非常舍得下本,豪华客房面积由43平方米起,而豪华套房面积则达75平方米。配以高亮通透的落地玻璃窗及3.3米宏伟楼高,让旅客饱览繁华的维多利亚港景致及香港享誉国际的天际线。
游走于香港遨凯酒店精心布置的空间,细节中流露东方格调的华丽美感——擦得发亮的木地板、低调高雅的天鹅绒家具、精致的艺术品、插满花束的花瓶,结合暖色调的搭配以及贴心的设备,如小厨房和埃及棉麻布品,打造出静谧闲适的放松居所,为高品位的商务与休闲旅客的首选。灵感取自中国文字“囍”的墙身设计,以及挂在酒店走廊两侧、反映昔日邻里面貌的历史照片,勾勒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气息。而房内缀以象征富贵昌盛的牡丹花的挂画,与走廊的中式灯笼摆设互相呼应,增添了别致的东方风华。
酒店同时带给旅客体验最亲切、细腻的款客之道。旅客可在餐飨会所内,自由享用有机鸡蛋、时令蔬果及精品咖啡组合成的营养早餐,或选择全日提供、即叫即制的地道特色佳肴和环球美馔。无论你是第几次来到香港,在香港遨凯酒店都可以找到家一般的生活空间与熟悉的人文温暖。
“香港的浪漫在于,我们都是过客,正如这座城市并不真正的属于谁。”关于香港的故事还在继续。
文:巴斯光年
图:香港旅游发展局、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Wayne、王二媛
版:小维
封面及设计:佩琪
宣武门,南城不只是旧事 (上)丨City
暑期出门“人从众”,北京中轴线旁侧的小众博物馆,正好离喧嚣有点远丨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