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 《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

日期: 2025-03-25 00:05:54 |浏览: 37|编号: 8460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word格式] 《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

《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

音乐

《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特征

及演唱分析

杜桂玲(山东师范大学)

摘要:施光南作曲的《月光下的风尾竹》从创作之初到现

在一直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之所以传唱三十多年是因为该作

品除旋律优美,细腻,符合大众的口味外,更多的因为该作品

备受优秀的歌唱家们钟爱.

关键词:施光南;《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特征;演唱

分析

《月光下的风尾竹》是着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一首节奏

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抒情歌曲,该曲通过描绘美

丽的孔雀,婀娜多姿的傣族少女,奇丽独特的青山碧水,还有

隐现在原始森林中的傣家竹楼等景象,表现了傣族青年男女之

间相互倾慕,纯洁真挚的情感.此曲写于1979年,当时深受歌

唱家和听众的喜欢,随后该曲的流传时间之长,流传范围之广

是其它歌曲所无法比拟的.鉴于此,对歌曲的音乐特征和演唱

作如下分析.

作者与作品创作

《月光下的风尾竹》曲作者是施光南,是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培养起来的新一代作曲家,被誉为”人民音乐家”“时代歌

手”;词作者是我国着名的诗人倪维德.1979年天津歌舞剧院

行三人到云南省德宏州采风,朦胧的夜色下傣族青年男女们

映着明亮的月光,在竹林里谈情说爱,卿卿我我,情歌呢喃,

葫芦丝声声,晚风刮来竹尖轻轻摇晃,此时,诗人倪维德诗兴

大发,挥笔写成《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歌词,随后由着名的作

曲家施光南根据云南的地域风情和音乐特色为歌曲谱曲,从此

该曲唱遍中国大地,传至世界角落.

二,作品的艺术特征

(1)优美的歌词

歌词是人类最古老最普及的艺术,与人民生活有着深刻而

广泛的联系.不能对歌词艺术的透彻了解,便不可能把握音乐

文学的规律.作品共三段歌词,每段都是对称方正的四句,句

尾押U韵.不吟唱曲调,单就歌词也能体会出词作者含蓄的感

情.改革开放之际能写出如此的爱情之歌实属不易.

《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歌词写得有宋词意境,唯美含蓄.

我们通常所说的歌曲意境在这首歌曲充分体现出来了.”意”

是思想内容,”境”是表达”意”的形象.此作品的”境”是

夜晚的月光,淡淡的轻雾,凤尾竹,然后引出有生命的傣族姑

娘一一葫芦茔.展现出微风吹拂风尾竹,伴着柔和的月光,姑

娘凝望窗口,不远处传来了小伙子对姑娘的深情倾诉,充分

展现歌曲的”意”.

(2)音乐的结构形式与内容

此曲是3/4拍,再现单二部曲式结构.图示为ABA’.

乐曲开始是8d,节的引子.A段里包括重复的a句(羽调)如图

所示:

7口

月光啊下面的风尾竹啭+

轻乘啊美丽象绿色的雾哟,一

主题运用”倚音”装饰级进的旋律线条,并结合三拍子的

节奏,展现了西南边塞的风景画面.A段里的b句和b1旬是同头

换尾式的,b句形成了l3516这样具有浓厚的西南音乐音调的

基本特征.变化再现a1句后直接进入B段,将歌曲推向高潮,

最后变化再现Al段,乐啦在长达16dx节的衬词”哎罗哎”中结

束.

三,准确演绎作品

我们在学习和演唱中要准确把握作品内容,运用科学的演

唱方法来演绎作品.科学的呼吸,准确的咬字吐字,优美的音

色是演唱一首作品所必备的.

1.流动的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歌唱的支持力.这首作品前两句都

是四小节一个乐句,对于歌唱者来说要有足够的气息来支持住

个乐句,保持乐句的完整性.在衬词的地方做一个快速呼

吸,当然快速呼吸时,不能吸的过饱或是过于僵硬,吸的过饱

或者过于僵硬就会破坏乐旬的连贯性.中国戏曲里的托腔就经

常采用偷气,这样就保持了乐句的完整性,保持了歌曲缠绵

的感觉.第三句和第四旬”竹楼里的好姑娘,光彩夺目像夜明

珠.听啊,多少深情的葫芦笙对你倾诉着心中的爱慕.”两

乐句是舞蹈性的级进八分音符为主,容易唱成跳跃的断音,在

演唱这两句时,气息要充分体现出连贯性,演唱时像是船在海

上飘荡.”哎金孔雀般的好姑娘”此句的”哎”长达五小节,

紧接下句时要带有技巧的吸气,在最后一个带有傣族风格的上

滑音6上滑过时,接着吸气,这是一个同时的动作.这样就会

产生连贯的感觉.

2.节奏与力度的把握

这首作品是3/4拍的,第一,二旬多采用一字对一音,这

种节奏型一般表现摇曳的感觉,加上演唱者连贯的气息,使人

置身于朦胧的夜色里.作品的旋律平稳,摇曳,如水波荡漾,

力度上一般采用中弱.歌曲第三句采用短时值,较为紧促,细

碎的节奏型,特别是强拍细分的节奏.四小节的”哎”运用了

“缠绕式”的旋律显得婉转曲折.

3.咬字与吐字

声乐是语言和音乐相互融汇的艺术.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

活动,表达思想,情感,意志和愿望并进行交流的一种特殊工

具.准确的咬字,吐字,清晰的表达词汇和语句是歌唱艺术

的真谛.在《月光下的风尾竹》这首民族性较强的作品中,

有体现傣族风格的衬词和衬腔.所谓的衬词是歌词基本句子以

外的,为了歌唱的需要而增加的虚词.而衬腔是指带衬词的

音乐

谈乐感对演唱的重要作用

乔慧娜(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摘要:声乐这门学科,不仅要具有科学的发声方法,更要

具有良好的音乐感觉能力,即乐感.两者只有相互结合,齐头

并进.才能使民族声乐艺术得到完善和提高.而当前的声乐

界,却常常会出现只重视技术,而忽略乐感培养的现象.基于

这种不良状况的严重性,本文着重从三大方面来分别论述乐感

对演唱的重要作用:首先就是乐感的涵义是什么?即什么是乐

感,它所包括哪几个方面;其次是乐感的培养手段有哪些,这

里着重从语言手段和音乐手段这两点进行阐述;再次就是我们

树立怎样的思想才能演唱好民族声乐作品,即如果我们有了好

的乐感,怎样把它运用到歌唱中去.本文通过这三大方面的论

述,希望能引起同行们的注意与指正.

关键词:乐感;民族韵味;演唱;技巧;风格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歌唱,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

步,歌唱从内容到形式日臻完善,形成了歌唱艺术.它以丰富

多彩的声音,清晰深情的咬字,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格与扣人心

弦美妙动听的旋律有机结合,抒发着人们的心声,激发着听众

的美感,陶冶着欣赏者的情操,影响着社会,点缀着生活.那

么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呢?

“用你的,OiL 去歌唱”这句话是已故德国着名女高音歌唱

家汉姆波尔(1885--1995)在一次访问中所说的.她说:”如

果有人问我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音的发声方法

这个角度去说明,我要说那乃是感动听众的才能.如果歌唱者

仅仅是把音给唱出来,那么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位技工匠人而

已”.笔者认为”歌唱艺术”是指一位演唱家对一篇声乐作品

的演唱能够把它的风格韵味,思想感情,内在含意,充分,确

切有效,清楚地传达给听众.即要具有好的乐感,而民族韵味

恰恰是好的乐感的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大家知道民族唱法

最讲究一个韵味问题,它是我国民族声乐的优良传统之一.究

竟什么是民族的”韵味”呢?我想具体的可由如下三个基本因

素构成:

(1)咬字(俗称”唱字”).根据汉语四声而行腔,归

韵.(少数民族歌手根据他们唱的语言咬字,行腔,归韵).

(2)歌手演唱旋律时的”带腔性”.即歌曲中经过歌手演

唱时夸张了的那部分装饰音,倚音,滑音等处理,俗称”拐

弯”.(3)民俗,民情等社会与自然原因形成的某一地区某

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音乐风格.所以演唱中只有具有好的乐

感,即将饱满的情感与声韵雕琢的特色及音乐韵律的变化融为

体,才能充分展示出浓郁的韵味,维妙维肖的艺术魅力.而

我国自五十年代”土洋之争”以来,在民族声乐这个新事物发

展中,却试图借鉴科学唱法的基础,来解决一个民族韵味问

题,但在具体的声乐实践及教学中,却常常忽视和压抑对乐感

的培养,而重视”技术第一”.这样做的后果非但没有训练好

民歌手的嗓子,反而将原来鲜明的民族风格和韵味也弄得面目

皆非,导致一些本来很出色的民歌手,学后反到失去了听众,

有的甚至再无法上台演唱.

我作为一名音乐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这几年的音乐学习

与观察实践当中,也深深地感觉到当前这种只重视技术而忽视

歌腔,这里更多的强调其旋律意义.衬腔能鲜明地体现民族风

格和地方特色.曲作家施光南在《月光下的风尾竹》中多处使

用了”啊”“哟”“哎”等衬词.第一句中的月光啊,这个

“啊”需要归韵,”啊”字是开口音,在发音时着力部分在口

腔后部,吐字时用力在喉,而”啊”本身是衬词,演唱者要突

出此音,即要突出它的清晰性,又要有一带而过之感.”哟”

字在歌曲中出现多次.”哟”iao 是中响复韵母,发音时,中

间的母音清晰,响亮,而前后的母音发音应轻而短.歌唱中,

声音时值的延长主要在中间的母音.为了体现傣族音乐迷人的

特色,作曲家将”哟”字拖三小节,发音时在舌面上方靠后部

分,贴近上腭处,演唱时容易将此音闷在嘴里,不易明亮的发

出来,所以,在演唱时尽量往前咬字.”哎”字共拖长四小

节,ai 音较之于yao 音更靠前些,发音时在舌中.以上是作品

中衬词在演唱中需要注意的.

声音的音色特征是音乐表现与审美的特性标志.不同的作

品需要不同音色的声音来表现,同一首作品由不同音色的声音

来表现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月光下的风尾竹》是一首典

型的可以用不同音色来表现不同音乐审美的作品.创作初由施

光南成功的合作者关牧村和于淑珍成功演绎,到民族声乐家彭

丽嫒的精湛表演,再到后来的龚碉,杨钰莹,黑鸭子组合,梦

之旅组合等流行歌手都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来成功演绎了该作

品.

结语

《月光下的风尾竹》是一首反映傣族风情的抒情歌曲,它

充分展现了作曲家细腻,含蓄,深情的音乐个性,婉转悠扬的

旋律,动感的节奏尽展云南风情.该曲浓厚的民族性,广泛的

流传性,通俗的大众性让笔者为之感叹.

参考文献:

【1】庄捃华.《音乐文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f)(16 年12 月

【2】朱名燕.《歌唱艺术与名曲欣赏》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5 年版

【3】沈美光.《施光南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唱

艺术》《艺苑》

作者简介:

杜桂玲,山东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

演唱与教学理论研究.

71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