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卡侬:健身版的迪士尼|GymSquare
寒冬时健身房人气遇冷,但有一家名为「迪卡侬」的法国运动超市,成为了更多人的「健身乐园」:不用办卡随意练,还能自得其乐。
比如「小区居民将迪卡侬作为健身房」、「迪卡侬是周末带娃好去处」、「每天都去迪卡侬玩滑板车」,是媒体对迪卡侬的一致评价。
把迪卡侬比做「健身版的迪士尼」,毫不夸张。用户逛这家法国运动超市的体验,像一个「健身」为主题的游乐场。老少皆宜,并且遍布在中国的数十个城市。
从客观角度来说,在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实体商超在中国遇冷的情况下,迪卡侬在中国地区门店数从2018年的200家,达到目前294家。中国已经成为,迪卡侬全球门店增速最高的海外市场。
而如果把「游乐场」的设置,当作这个法国运动品牌的销售策略来看的话。那么体验式消费,便是「迪卡侬」游乐园设置的核心逻辑。
用户在「健身版的迪斯尼」游玩,顺便把运动的装备买齐了。
体验式消费,是迪卡侬的游乐园逻辑
首先从迪卡侬的硬件设施来看,可用来跑、跳的健身运动器械,以及宽广的场地,塑造了这座健身游乐园,也是实现体验式消费的根本。
如同宜家般的仓库型空间,宽敞的走廊过道,基于迪卡侬1200-12000平米的占地面积,这些是迪卡侬用户能动起来的基本配置。
而相较更聚焦售卖杠铃哑铃、跑步机椭圆机抗阻、有氧专项训练器械,迪卡侬旗下涵盖了划船机、球拍、BTWIN自行车等40余个品牌,数百种器械品类,也是迪卡侬原名「十项全能」的意义所在。
迪卡侬旗下品牌
其次,在促成用户体验方面,将「用」和「练」互相契合,也是包括迪卡侬在内的运动品牌,正在探索的事情。
比如在国内,安德玛和组建了户外健身等品牌联动,也有结合了健身房的锐步亚太首家旗舰店在上海开业,而今年7月健身房在美国开业,主打瑜伽和冥想两个静态课程。
甚至反向来看,主张「动起来」的精品健身房,也正积极拓展运动休闲服饰领域。
其中就有,旗下服装品牌Soul by 计划通过明星教练推广运动服饰产品,Barry’s 计划与联名等等。
而和精品门店对比,「免费」或许是迪卡侬用户能在体验中,玩得尽兴的的主要因素。
「迪卡侬健身,成为必修课」是上海爷叔的生活写照,也有「地板划船、儿童框暴扣」等迪卡侬用户的新奇玩法。没有店员阻止、推销,让玩的更尽兴,同时迪卡侬官方也组织了快闪行动,来支持用户在店内的互动体验。
「去迪卡侬健身,是这群上海爷叔每天下午的必修课」 来源:周到上海
甚至,为了进一步加深用户的体验,迪卡侬也有免费的课程服务,比如,「滑雪公开课」、「户外旅行季」是迪卡侬面向线下用户,提供的免费课程。
为了提供完整的运动体验,迪卡侬甚至愿意牺牲商品的损耗。
即便有不少用户「玩了不买」,但似乎对于「从玩到买」的转化概率上,这个家大业大的法国公司并不担心。当然,同样做法的还有瑞典的家居公司IKEA宜家。
在练和住这两件事情上,体验永远是吸引用户的最核心要素。
为了运作游乐园,迪卡侬把成本降到最低
运作游乐园的模式,并没有让迪卡侬亏损,相反,迪卡侬在中国为代表的地区得到增长,靠的是把生产、运营成本降到最低。
在2018年初,迪卡侬发布的首份中国区财报显示,迪卡侬中国市场营业收入达到105亿元人民币,也是该品牌进入中国市场15年以来的新高。
如何做到这一点,在于迪卡侬研发、产销流程实行的自管理机制,以及门店扩张、品牌推广预算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