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CC2017 | 陈韵岱:OCT能否指导临床决策及证据

日期: 2025-03-23 14:18:23 |浏览: 52|编号: 8394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QICC2017 | 陈韵岱:OCT能否指导临床决策及证据

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利用波长近似于红外线的光波和新的高分辨率断面成像模式、将新发展的光学技术与超灵敏探测合为一体,加上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的一种断层成像诊断技术。具有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等特点,是目前临床应用的分辨率最高的腔内影像技术,用于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识别易损斑块,评价支架置入后的即刻效果以及远期内膜覆盖情况,明确支架内血栓的形成原因等。应用OCT评价冠脉病变并指导制定介入治疗策略,可以提高介入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预后。2013年ESC稳定心绞痛指南中将OCT列为IIB类推荐,2014年ESC/EACTS指南提升OCT推荐级别为IIA,中国的OCT专家共识也对OCT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规范和推荐。已发表的OCT指导介入治疗的系列研究,为应用OCT指导介入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CLI-OPCI研究在意大利的3个中心连续入选了670名患者并随机分组,335名仅凭造影指导PCI(造影组),另外335名患者应用造影+OCT指导PCI(OCT组),研究的主要临床终点为12个月心源性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发生率,次要终点为短期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发生率和12个月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靶病变重建(TLR)和确定的支架血栓发生率,结果显示OCT组12个月心源性死亡(p=0.010),心源性死亡或MI(p=0.006),和死亡、心梗或血运重建(p=0.044)的风险更低。

CLI-OPCI Ⅱ研究是CLI-OPCI Ⅰ研究的延伸,分析了OCT指导的超过1000处病变植入支架,旨在通过OCT的特征来揭示不理想的支架释放的临床结果,结果发现31%的病例支架释放不是太理想,而支架释放不理想是导致患者再次介入手术原因,MACE事件明显升高,应用OCT指导有显著的临床获益。CLI-THRO研究发现亚急性血栓病例的不理想支架释放现象更多,亚急性血栓的患者常会发生与手术相关的问题,包括支架膨胀不全,边缘夹层和参考血管变窄等。

Ⅰ研究是一个多中心、前瞻性的观察性研究,旨在探讨应用OCT优化冠脉造影指导的支架置入策略,研究中先通过冠脉造影确定置入支架的长度,然后进行OCT检查,再根据OCT结果调整支架置入的策略,最后对比结果的变化。研究主要发现术中行OCT检查改变了约60%患者的手术策略,主要表现在增加或缩短了支架的长度,提示OCT可以优化介入医生的治疗策略。在 I和II的基础上, III证实了OCT指导的支架术不劣于IVUS。

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非盲研究,在患者中,对比OCT指导PCI和造影指导PCI结果。结果显示PCI术后OCT指导组FFR数值高于造影指导组(P=0.005),OCT指导组FFR>0.90患者显著高于造影指导组(P=0.0001),支架膨胀>79.4%,MLA>5.44mm²是FFR>0.90的预测值。

中国的研究是一项应用OCT评估了斑块侵蚀导致ACS的患者的单中心、前瞻、非对照,概念验证研究,对于冠脉的侵蚀性病变予以抗凝治疗。该研究显示对于55例ACS患者,47名患者达到血栓体积减少50%(一级终点),22名患者没有残余血栓,最小血流面积从1.7(1.4,2.4)提高到2.1(1.5,3.8)mm²,但该策略需要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上述临床研究验证了OCT相比冠脉造影能够明显优化支架置入(CLI-OPCI Ⅱ,CLI-THRO),改变手术策略( Ⅰ,Ⅲ,),提高术后FFR水平(),改善预后(CLIO-PCI Ⅰ),改变临床事件方面并不劣于IVUS( Ⅲ),为应用OCT指导临床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