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房配置AED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区别
人民日报最近发表了名为“男子在健身房内猝死家属索赔166万,监控曝光”的文章,当中引用了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的视频。
事件发生于2020年8月11日晚,北京市一名男子到朝阳区某健身房健身一个半小时后,突然出现昏迷、抽搐,最终在健身房内死亡。
家属因认为健身房中没有专业救助知识的健身教练,且身旁的私人教练也未作出应当履行的专业救助行为,事后将健身房告上法院,索赔166万余元。
原告代理人又指出健身教练所采取的心肺复苏术无论过程、手段、方式,都是完全错误。
至于健身房代理人认为案发当天健身房已经尽到了救助的义务,并且当天的私教也是有证书的,符合相关规定,国家也没有任何一条明确规定健身教练必须会急救知识。
庭审当天,法院没有宣判。
视频最后,《法治进行时》的点评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指出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不是无限制的,对于消费者自身原因引发的安全事件,
经营者只要尽到及时发现,及时报120或报警的义务就足够了,不能要求经营者全能。
单纯CPR并不足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
案例中不幸死亡的男子,经初步诊断为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因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也是成年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
当发生心脏骤停时,任何延迟开始心肺复苏CPR和使用自动心脏除颤器AED进行电除颤都会降低患者的存活机会。
一般来说,单纯CPR是很难救活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
欧洲复苏委员会于2021年指南中更指出,如果院外心骤停患者及时接受CPR并使用AED,存活率会显着增加。
每延迟一分钟,可令复苏成功的机会降低约3%至5%。
健身房应该配置自动心脏除颤器AED吗?
AED是一种自动分析心律的便携式医疗设备,可以通过电击向心脏发送外部电流,以尝试将不规则的心律恢复或“重置”回正常心律。
大部分心脏骤停的患者在早期都会出现可除颤心律(室颤),而除颤是治疗室颤的唯一有效方法。
除颤的成功率会每分钟下降7-10%,在心脏骤停的首3分钟内使用AED可以提升70%以上存活率,
因此快速除颤是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关键步骤。
理据一:AED可以增加存活机会
美国心脏病学院期刊2013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与配备AED的传统运动设施相比,没有AED的非传统运动设施(例如健身房和舞蹈室)在心脏骤停后的存活率显着降低(56%vs 45%)。
因此,在健身房配置AED和训练有素的专业教练可以帮助心脏骤停患者存活。
欧洲心脏病学会于2017年发表的一项为期18年的研究发现,心脏骤停患者在有AED的健身房比在没有AED的健身房存活的可能性高出9倍以上!
理据二:剧烈运动会增加心脏骤停的风险
基本上,剧烈的锻炼和劳累会增加心脏骤停的风险,特别是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或由于遗传原因的超龄患者。
此外,2013年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院期刊》的研究指出,美国西雅图约有16%的心脏骤停病例发生于健身房。
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30分钟的剧烈运动与轻度运动或休息相比,发生心脏骤停的风险可以增加17倍。
因为心脏骤停的急性风险与运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以及健身设施中高频率病发报告,促使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运动医学学院早于2002年已建议在健身设施处所配置AED。
美国针对健身房和健身俱乐部的AED法律
在美国,一些州制定了立法,指导并强制要求运动场馆为其顾客提供AED 设备。
州法律还建议或要求体育设施培训所有员工使用 CPR和AED。
上图深色区域表示美国16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对在健身俱乐部和健身房放置AED有强制性要求。
幸运并非必然,健身房应配置AED
另一个发生于2020年的案例,南京地铁苜蓿园地铁站附近一健身馆有人心脏骤停,
幸好身边教练及时向附近地铁站求助,借取AED,及时施救,最终帮助患者转危为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于2020年发表《中国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
当中推荐意见4建议政府在学校、机场、火车站、高铁站、汽车站、地铁站、医疗机构、体育场馆、大型超市、百货商场、影剧院、游乐场等人口密集、流动量大的场所及高危人群家庭配置AED及相关应急设备。
而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体育训练的组织训练中心,如健康俱乐部、体育俱乐部、健身房、高尔夫球场均需配置至少1台AED。
AED是一部「傻瓜救心器」,简单易用,只要启动器材,全程会有语音与图标指导操作,任何人只要遵照指示便可正确使用。
文献指出,剧烈运动确实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和心脏骤停的风险,对于健身房的经营者来说,为了给消费者更佳的安全保障,配置AED和送员工去接受急救培训,除了尽经营者的责任外,亦可赢得好的商誉。
图文来自网络,致敬原作者
如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