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
户外活动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内容。安全适宜、内容丰富、结构良好的户外活动场地是幼儿户外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是通过对户外活动空间的结构设计、活动设施与游戏材料的配备与安排形成的户外活动环境。
随着学前教育高速发展和公众对教育质量的日益重视,全国各地幼儿园都非常注重幼儿园户外活动设施设备的配备,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设置户外活动场地,配备大型体育活动器械等,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但是,当前户外活动场地也存在诸多典型问题。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出现的安全问题
户外活动场地能给幼儿提供有挑战的、刺激的环境。而且,户外活动场地的冒险性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身体、社会性技能的发展。(Colin , Hu,David E ,2000)但是,若户外活动场地安全性不够必然会对幼儿产生一些危害。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人们在使用运动器械时存在潜在的危害,每年有超过名儿童受到伤害。美国电子伤害监控系统数据显示,有近3%的儿童在户外活动场地受伤后,需住院接受治疗(Mack et al., 1997)。来自加拿大医院受伤报告和预防计划的一项数据表明,加拿大每年约有4000名0-14岁的儿童在户外活动场地受伤而被送去急诊科,其中有近9%的儿童需住院治疗( , 1997)。
研究发现,户外活动场地运动器械产生的一些安全问题,主要有跌落伤害、挤压伤害、碰撞伤害等三种伤害。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从2001-2008年有2691件室外运动器械伤害,其中跌落伤害比重最大占44%,[1]儿童户外游戏中的挤压/碰撞伤害占意外伤害的27%。
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儿童从器械上跌落下来造成的伤害占户外活动场地所有伤害的60%-80% (Mott et al.,1994; Mayr et al., 1995; and Jaffe, 1997; Mack etal., 1997)。另有一些研究发现,器械高度和器械下方铺设的材料类型是造成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受伤的重要因素( et al., 1996)。
还有研究发现,无冲击力的地垫对幼儿从高处跌落后造成的伤害是有冲击力的地垫对幼儿从高处跌落后造成伤害的两倍。( ,2010)。另一些研究分析认为,器械的高度和器械下方铺设的材料类型是造成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玩运动器械受伤的重要因素(Mott et al., 1997; Mowat et al., 1998)。
这些研究颠覆了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器械高度是造成幼儿从器械上摔落后受伤的重要因素,忽略了器械下方铺设的材料类型及厚度也是重要因素的传统观念。也就是说,要降低幼儿从器械上摔落后受伤的风险,就需要从器械高度和器械下方铺设的材料类型及厚度两个指标出发进行全方位保护。
当前,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存在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
01
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地面材料保护性不够
幼儿运动系统有着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理特点。幼儿运动系统的基本特征是:骨骼软、易变形、肌肉易疲劳、关节易脱臼。因此,要求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应有一定面积的保护性地面,例如,塑胶直线跑道、大型运动器械下面的泥土地、细沙地、塑胶地、木屑地等弹性保护铺地都可以有效防止幼儿运动损伤。但许多幼儿园多以水泥地面和塑胶地面为主。
02
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器械安全性不够
研究发现,大型运动器械设计和制作工艺存在安全隐患。例如,滑梯的进入区域太短,幼儿容易蜂拥而下,造成危险;滑梯的出口应该有一个平台让儿童缓冲后平稳站起离开,但往往没有或者高低不合适。秋千摆动时有很大的惯量,因此,摆动区域应该隔离或者采取其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果连接秋千锁链的S型挂钩缝隙过大,幼儿在荡秋千的过程中很容易挂到衣服,以致于从秋千上摔下来,发生危险。(阮建苗、李家庆、鞠坚迅,2009)
03
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器械在安装、维护和保养上存在问题
由于大型运动器械一般都安装在户外,容易腐蚀损坏,玩具的部件易磨损,再加上风吹、日晒、雨淋,若疏于保养管理,必然会造成较多的质量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儿童安全。调研发现,一些幼儿园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如滑梯、攀登架、秋千等运动器械年久失修,不少椅子、滑梯出现了断裂和破洞,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生锈的零部件、坏掉的秋千、缺横梁的梯子和裂开的木头都会伤害到幼儿。
事实上,由于玩具安全导致的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频见报端,例如,因滑梯质量不合格或安装、维护不当而导致儿童摔伤、跌伤的事故(张瑾,2003),甚至有儿童因衣物被滑梯上的突起物勾住而导致窒息死亡。
二、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基本区域构成现状
01
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面积不足
《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88)教基字108号]规定户外活动场地生均面积不小于4㎡。但近年来随着入园幼儿人数的增多,许多幼儿园为容纳增加的幼儿数,占用了一定的户外活动场地,新建了一些楼房和其他建筑,这样就导致户外活动场地面积存在不足的问题。以某所园为例,其共有10个班,幼儿数350人,室外活动场地1100㎡,经计算,生均活动场地面积为3.14㎡,小于国家规定的生均面积4㎡。
02
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区域划分不合理
当前,一些幼儿园将户外游戏场地分为大型组合运动区、车道、玩水区、玩沙区、种植、养殖区和自然区、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区、游戏小屋、美工区等。也有研究者将户外活动场地分为大型组合运动玩具区、玩沙池(区)、玩水区、自然区、跑道或车道、休闲区。(邱学青,2008)根据国家文件规定和相关研究,可以清楚地了解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分设的区域和器械,但不足的是没有根据年龄段划分区域和设置不同的器械。
03
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器械摆放不合理
相关研究(Witt&)发现,安放在场地中心位置的设施比角落位置的设施能引起幼儿更多的相互作用的游戏,且设施的使用率也较高。也就是说设施应尽量安放在场地中心位置。但也有研究从幼儿安全角度考虑认为,滑梯、秋千、沙水区应避开幼儿主要经过的路线,最好设置在边缘区域或角落。经常使用的运动器械应分散放置,以防止活动时单个区域内过于拥挤。如果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大型器械间的安全距离和防碰撞区域不够,可能会增加幼儿玩耍时碰撞、跌落受伤的几率。
三、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设计原则
无论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是何种形式,但其内核和应遵守的原则是不变的。
(一)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户外活动场地的安全标准
国际社会一直非常重视玩具的安全问题,欧盟、美国等组织和国家各自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和指令对玩具的安全性进行规范和监督,且相关标准的修订越来越频繁,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些法律和标准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儿童早期保教机构管理条例的重要内容,被列入正式文本。
例如,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卫生福利部发布的《儿童保育中心手册》、伊利诺伊州儿童与家庭服务部发布的《日托中心的认证标准》、宾夕法尼亚州公共福利部发布的《儿童保育条例》、马里兰州教育部发布的《游乐场地和戏水安全指南》等文件均在相应部分引用了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和美国测试和材料协会(ASTM)所发布的一系列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包括美国联邦法规第16卷(CPSC 16CFR)、《美国玩具检测标准》(ASTM F963)、《户外场地安全手册》(CPSC 325)和《运动场地设备的安全性能规格》(ASTM F1487)等,以及美国儿科学会、美国公共卫生协会和儿童保育和早期教育健康与安全国家资源中心共同制定的《关爱孩子:卫生与安全表现国家标准》。
我国相关部门也制定了系列专门的户外运动器械标准,包括运动器械安全要求标准和运动器械通用技术与检测标准,对幼儿运动器械的安全性进行规范和监督。
但1992年《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中并未引入玩具安全的规范性文件。由于我国有些国家标准(如《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不是专门针对3-6岁幼儿,其规定的运动器械规格(如高度)就不是特别适合幼儿园,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在国家标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确定运动器械的安全性。
(二)
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具体设计细则
通过梳理《室外健身器材安全通用要求》、美国消费者安全协会CPSC颁布的《户外活动场地安全手册》、美国总务管理局(GSA)发布的《托幼机构设计指南》,不难发现,设计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时,有几条共同的关键性指标,这里将其列出来供幼儿园参详。其他具体的实施细则,幼儿园则可查看以上相应标准和安全手册,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01
选址
(1) 面积:幼儿园应为每名在户外游戏的幼儿提供足够大的、符合国家要求的户外活动场地。
(2) 光照和遮阴:户外活动场地应确保至少50%的区域全天有阳光;夏季从上午10点到下午5点,通过树荫或其他遮阳设备使25%的游戏场地处于阴凉状态。
(3) 自然条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如树木、岩石、缓坡等,并尽可能保护已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
02
布局
(1) 区域划分:活动场地应有一定的功能划分,户外活动场地应有一定的功能划分,一般由集体活动区、班级专用场地、大型器械设备区、沙水区、种植区、车道、绿化区等区域构成。
(2) 器械摆放:不同类型的运动器械应按照标准中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防碰撞区域,秋千等摆动类的运动器械应放置在运动区域的角落或边缘区域,滑梯的出口应避免放置于拥挤的区域中。经常使用的运动器械应分散放置,以防止活动时单个区域内过于拥挤。
同时,滑梯设置时应确保其滑下的着陆区没有与其他的运动器械使用区重叠。秋千应与其他游戏设施分开,不要与综合性的游戏设施组合在一起,甚至可以特别规划出一区。秋千前后要留足够的空间,安全范围外围最好能以灌木丛或可坐的低墙,来做领域区分。
不同类型的运动器械应按照标准中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防碰撞区域。攀爬器械防碰撞区域从攀爬器械的边缘起向外延伸至少1.5米的周边区域,而滑梯滑道出口段延伸至少2米,滑道出口段不要有任何障碍物。秋千下方前后延伸的空间至少应有3米。
(3) 地面:活动场地的地面分为弹性、硬性及草地三种,其中弹性地面用于运动器械的防碰撞区域,可减少幼儿从高处跌落时可能造成的伤害,硬性地面可作为车道,草地可作为幼儿开展集体活动的区域。户外活动场地应包含多种材质的地面,以便丰富幼儿的体验。
地面铺设的材料及厚度要求:大型运动器械下方及防碰撞区域应铺设厚度至少为20厘米的弹性松软材料(如砂砾、木屑、树皮等),或者至少2.5厘米厚度的弹性塑胶地垫。
(4) 通路:区域间的通路应清晰、明确,以保证幼儿在穿行时不会与其他正在游戏的幼儿发生冲突或进入大型运动器械的安全区域。所有通路都应保证残疾幼儿能够通行。
(5) 视线:活动场地的设计应尽可能地减少视觉障碍,以便家长和教师能够看到幼儿在整个场地的活动情况。
(6) 隔离:幼儿园应使用围栏或自然障碍物防护户外活动场地,以避免幼儿进入街道或接近其他危险物,如维修区、积水处或水井等。
(7) 指示和标识:活动区域和运动设施上可贴上指示或标识,以便让教师和家长了解运动设备的适用年龄范围。
03
维护
(1) 安装:设施设备的尺寸应适合幼儿的年龄。活动区内无杂物或危险品。整个场地及设施设备应尽可能保护幼儿免受摔伤、戳伤、卡夹伤害、缠绕伤害和过度风吹日晒等伤害。
户外活动场地运动器材安装应确保稳固、可靠,不应有基础部件和支撑部件的松动和晃动现象。
(2 ) 检查及维护:活动场地应定期安全检查,并及时修补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
总之,户外活动场地环境的创设绝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也绝不是在活动场地上摆放几件器械就可称之为“户外活动场地”,它需要幼儿园综合考虑安全性、空间结构、区域布局、器械设置等问题,认真进行设计、规划。
而无论幼儿园将户外活动场地创设成“森林幼儿园”形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户外活动场地形式,都需要遵守国家的安全标准、遵循相应的实施细则,在这样一些大前提下,幼儿园可根据自身需求、特点,设计相应形式的户外活动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