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器材市场规模及海外品牌格局分析
全球健身市场稳步扩容,我国渗透率有望提升。
1.欧美为全球主要消费市场,疫后需求稳步复苏
全球规模平稳增长,疫后需求逐步复苏。2016-2019 年全球健身器材市场规模从 105 亿元增长至 117 亿元(CAGR 为 3.7%),其中有氧健身器材/无氧力量器材/其他器材 CAGR 分别为 3.9%/3.6%/2.5%,2019 年占比分别为 57%/38%/5%。2020 年由于 疫情导致下游健身房关停,行业短暂承压、同比降幅达 23%。疫后需求稳步复苏, 2021 年全球头部品牌乔山健身器材收入同比+7%、2021-2023 年 CAGR 达 15%(新 台币口径计算)。此外,疫后全球民众健身意识增强、行业增长有望提速,根据 预测,2021-2028 年全球市场规模 CAGR 预计达 5%。
欧美为全球主要消费市场,家用需求显著提升。2022 年北美/欧洲/亚太/拉丁美洲/ 中东及北非占全球健身器材比例分别为 39%/30%/26%/3%/2%。欧美健身氛围浓 厚,为全球主要消费市场,疫情期间线下门店关闭导致商用需求承压,家用健身器 材需求迅速提升,2020 年美国家用健身设备批发额同比+73.8%、英国/德国拥有家 用健身器材消费者占比已分别达 74%/81%。
中国市场空间广阔,政策利好有望推动渗透率持续提升。2021 年我国健身房会员渗 透率仅为 3%,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美国 24%、欧洲 10%)。近年来,我国已密集 出台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其中 2023 年 6 月国家体育总局等五部门印发《全民健身 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表示将补齐健身场地器材短板,大幅增加健身步道、 体育公园、户外运动设施等全民健身新载体。健身相关政策环境持续向好,有望驱 动行业持续扩容。
2.海外格局集中,中国供应链深度绑定
海外品牌格局集中,龙头表现分化。爱康(ICON & )、乔山()、 力健(Life )、必确()、泰诺健()等国际品牌占据全球市 场主要份额,整体竞争仍较为激烈,龙头表现逐步分化。其中乔山 、泰诺健等增长 稳健,老牌龙头必确 2020 年被互联网健身平台 收购、力健 2019 年被转卖 至 KPS(私募)、IFIT(原爱康)2021 年宣布延迟上市。
中国企业代工为主,深度绑定欧美市场。我国企业凭借优异成本优势,供应量占全 球总量 50%以上,为最大健身器材生产地,但受制于品牌影响力缺失&海外终端销 售渠道扩展壁垒较高,主要以 ODM 或 OEM 方式向欧美市场出口。2023 年美国/欧 盟健身器材进口国别中,中国大陆占比分别为 68%/75%,较 2018 年分别 -1.9/+3.2pct,尽管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中国供应链份额稳居高位,海外品牌商依赖 度较强。此外,欧美部分龙头企业仍有较多本土产能,全球消费降级背景下(63% 美国消费者购买健身器材时首先考虑价格),高成本压力有望驱动其搭建海外供应链, 中国企业有望凭成本优势持续抢占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