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教给我的三件事
学生时代的我是个好静的人,围着操场走上几圈就算是运动了,偶尔去学校附近爬爬山,听听山间鸟声水流声,至多如此,还常常自我解嘲,生命在于静止嘛。后来到国外读法学院,经历一年的高强度学习,突然醒悟,自己略显“林妹妹”似的身体状态,真是容易关键时刻掉链子,于是开始关注运动与健身。
翻阅相关书籍,逛论坛,看健身视频,下载APP,和兴趣相投的朋友相约一起运动,慢慢地,也养成了一套自己的运动习惯:工作日每天保证一套健身操或者普拉提(半个小时左右),2组跳绳(一组连续300下)和20分钟呼啦圈。时间总计在1个小时左右。如果加班无法保证运动时间,也会在伏案工作之余做些基本的拉伸。周末的清晨,到游泳馆游完2000米,回家做顿营养早餐,美美哒开始一天的好时光。
鉴于本人多是利用零敲碎打的时间在家中或者办公室锻炼,没有到会所办过健身卡,也没有请过私人教练,所以下文的叙述多是个人从运动中获得的三点感悟。时间宝贵,诸位读者若是想要了解健身技巧之类,大可绕道而行了。写的不是技术贴,但在此强调下,请教专业人士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错误的健身方式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可能还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这样就不好了。
发掘自己的所爱
一年之计在于春。近来在微博、微信的朋友圈看到各式各样的表决心、定目标,尤为异口同声的是,若干姑娘个个信誓旦旦,“春天不减肥,夏天徒伤悲”,为了裙袂飘飘,留点汗算什么。我的BMI指数始终处在正常范围内的较低值,也许正因为没什么减肥的压力,反倒可以纯粹依着爱好来选择运动的种类与锻炼的形式。
童年时,和年纪相仿的小伙伴们一起跳绳、跳皮筋、丢沙包,每天玩得满头大汗,被家长追着喊了好多回,才肯回家扒拉两口饭吃。上学后,长短跑、三级跳远、各种球类活动,体育课上也能自得其乐。人长大了,却是懒了,“功利心”强了,寻思着不用考试,还运动个什么劲儿呀。
这两年重新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慢慢重拾起来年少时的兴趣。比如跳绳,从小就很喜欢身体一上一下有节奏的跳动,深深感受身体的绷紧,心里默默记下数字,连续跳完几百下后呼哧呼哧地大口喘气,怎一个“爽”字了得。比如跑步,清晨到离家不远的公园跑上半个小时,对那种挥汗如雨、全身释放的感觉情有独钟,后来考虑到空气原因,才慢慢将晨跑改成了游泳。
由于工作性质,我需要常坐办公室,所以一直非常注意身体各个部位的拉伸。做操自然是个不错的选择。想起小学课间休息时自己做过领操员的经历,也是很有意思。这两年,七七八八选择了不同的健身操、瑜伽等等。坚持下来的,还是郑多燕的有氧健身操和艾伦的强力普拉提(可以搜索视频网站获得)。
特别是后者,40分钟的运动量涵盖了有氧、无氧两部分,每次跟随艾伦感受呼吸的有效控制和四肢的充分伸展,将身体的酸懒以及精神的疲倦一点一点赶走,真的棒极了!更重要的是,在这套普拉提中,艾伦时刻传递给我们的正是“Just have fun”。一开始,你的动作也许无法百分百到位,但这并不妨碍你从鼓点的韵律和充满力量的节奏中感受到快乐。
成人与少年最大的不同,往往是怀有更强的“功利心”,目的性更强,更容易让我们聚焦心力,攻克目标。不过这并不应该成为我们不能好好享受当下快乐的理由。无论什么事情,失去了乐趣所在,长久坚持的动力也消磨了一大半。迈向卓越的道路已然困难重重,丝毫不会因为你的内心沉重而少历经多少挫折,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寻找你真正热爱的事情,全身心地注入你的热情呢?不只运动,事事如此。
把握节奏很重要
关注村上春树的人都知道,他多年坚持马拉松长跑,还因此写下了一本小书《当我跑步时我在想些什么》,风靡一时。其中有一层意思我深以为是,大意就是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节奏,并且尽最大努力不受外界干扰地把握好这个节奏。我理解,这就是每个人各自生命中不同的脉搏,好像生物钟一样。找准自己节奏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去实践。
运动中掌握好节奏,首先要控制好呼吸。人生的所有意义都在一呼一吸之间,在持续的专注间,每一瞬间的呼吸都反映了我们当下的状态。这也是我喜欢做普拉提的原因,因为它与呼吸密切相关。每次运动到一半,发觉自己的呼吸节奏慢慢急促起来,这个时候我就会有意识地调动腹部呼吸,让更多的新鲜空气在体内自由流动,渐渐重新建立起身体的平衡。
游泳也是如此。从一开始只能游25米(刚学会游泳那会真的只游了25米就气喘吁吁),到现在游完2000米元气满满地回家做早餐开启新的一天,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控制好呼吸,找到自己的节奏。不会游泳的时候,我曾经想就这么游啊游,不就是重复的机械动作么。真正学会后才发现,随着目标的日益提高,渐渐调整呼吸与姿势,不断挖掘身体的潜能,在水中达到心灵的平静,这种感觉只有在长距离、长时间的游泳中才能获得。从起初的50米到100米觉得很难,从100米到500米用了一些时日再攻克,从500米到1000米的时候,自信已经建立,只需精细地分解目标,不要急于求成,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当然,节奏因人而异,每个人又因自身每时每刻状态的不同而进行着内部调节。因此,运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去更好地了解自己,聆听身体与内心给你传递的独特讯号。当我们学会有选择得控制自己的身体与内心,与自身的力量结成联盟,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如今,我在水中的状态十分放松,不像刚学会时主要精力集中在动作是否标准、换气是否顺畅上,大脑开始慢慢放空,而不经意间灵光闪现忽的闯进来,带来新的启示。古希腊人在神庙上刻下“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千千万万的后人醉心其中,却又往往求而无解。以我人生些微的经历,无意在此探讨如此深奥的哲学问题,只是运动真真切切地为我提供了一个入口,帮助我去了解自己的勤奋与懒惰,触摸自己的坚强与脆弱,挖掘和释放自己的潜力,从而无比接近自己的内心。
坚持,坚持,坚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自幼学小提琴,曾因贪玩、不背乐谱被父亲“关禁闭”。如今,他作为国外一知名学府校友乐团的首席,谈起这段经历,少了当年的怨气,多了对父亲的理解与感激。他父亲的教育方式不同于现在的多数家长,要求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只是在艺术领域和体育领域各自选择了一项,小提琴和游泳,让他持之以恒地练下去。小提琴早已成为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称号也被他早早收入囊中。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通百通,优秀的人们让我们看到的也多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好比武侠小说中的高手,叱咤武林时的光鲜背后,是实打实的艰辛修炼,循序渐进,急不得。稍有松懈与倦怠,则前功尽弃,怪不得别人。这也是回应为什么此文中我把兴趣列在第一位。即便在一段时间内,你在某项运动中一直毫无进展,你还能因为心底的热爱与激情而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直到有一天,也许当时都没有发现,那就是你的A-Ha 。
在我过去生命的大多数时间里,我都是一只不折不扣的“旱鸭子”。去年夏天,我终于痛下决心,一定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表面看自己只是对水恐惧,实际上是对自我不擅长的未知领域的排斥。于是,我在单位附近的高校游泳馆办了张晨练卡,一方面从网上下载教学视频反复观摩标准动作,一方面结识会游泳的朋友向他们积极求教。很快,就掌握了腿部和手臂的动作。可是到了呼吸换气,无论怎么练就是无法开窍。肢体的动作,别人可以指点;呼吸这件事,就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段时间内心很烦躁,甚至变得不自信,开始质疑自己,别人做起来这么容易的事情,怎么对自己就像一座大山,无法逾越。说到底还是一股韧劲儿让自己坚持下来,学不会也要天天早起到游泳馆练习,暂时学不会不等于永远学不会,最后怎么样呢,终于到了我的A-Ha 。
“不是因为看到希望而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希望”。这句话在网上貌似很火,我以为还是有道理的。好比渐悟和顿悟,在不同的人身上,对同一个人投射在不同的事物中,所给予的反馈也会不同。学习新的事物,特别是遇到瓶颈或者困难了,耐性的作用将大大发挥。不论选择做什么运动,最重要的是你从中发掘到乐趣、体验到快乐,不单单为了瘦身塑形,为了在朋友面前多一条谈资,而是在检视内心的时候,明白自己为了挖掘潜能而付出的辛勤与努力,并为之坚持不懈。
再美的璞玉,也需要时光的雕琢。学习新的语言,体验新的运动,开拓新的领域,也是在不断地雕琢我们自身。曼德拉曾说,体育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在这里,稍稍缩小下这句话的格局,运动有改变我们自身的力量。春光正好,一起动起来吧,改变就从此身、此时、此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