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桥”,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家——集团创立70周年、创业40周年专访

日期: 2025-03-04 10:07:34 |浏览: 76|编号: 7771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魏桥”,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家——集团创立70周年、创业40周年专访

七十年风雨征程

魏桥创业人薪火相传,接力奋进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共成长

书写着魏桥创业的发展史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砥砺前行

让我们走近一代代魏桥创业人

了解他们的故事,倾听他们的心声

且行且思,且悟且进

为谱写企业发展新篇章凝聚力量

点击观看视频 张凯 编制

“魏桥”精神永不褪色

40后 退休职工路吉庆

76岁的路吉庆老人是厂里的退休老职工,在那个热火朝天搞建设的年代里,他和老董事长并肩作战为企业献力,骨子里有老一辈创业人永不言弃、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韧劲和坚强意志。

年轻时,因为踏实肯干又有一把子力气,路吉庆经村里推荐,进入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做起了打包工。当时的设施设备落后,主要还是以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为主,虽然辛苦,但相对于务农而言已经是来之不易的幸福。路吉庆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在工作中尽心尽力,不敢有丝毫松懈。张士平老董事长担任厂长后,为厂里指明了发展方向,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表现出色的路吉庆被任命为轧花车间主任,日子也是越过越好。

谈起当年那段奋斗岁月,已经退休十几年的路吉庆依然激情澎湃、感慨万千。时代在发展进步,工艺在改革创新,传承下来的是老一辈创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拼搏精神和为国创业、为民造福的家国情怀。

“回想起过去,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和老董事长共事的时候。老董事长是从苦时候走过来的,他有想法、能吃苦,做事雷厉风行,上任厂长后率先转变厂里的经营制度,改变了职工们旺季忙淡季闲的工作状态,厂里的经营状况得到改善,也帮周围的乡亲们度过了‘卖棉难’的困境。厂里效益好了,他就带领着大家伙儿集资建厂、进设备,学习新技术,去全国各地拓展销售市场,职工越招越多,企业规模也越做越大,带动了邻近几个乡镇的共同富裕。生活中的他一直把职工需求放在心上,无论是建成本价住房,还是一年四季的各种福利待遇,都为职工们解决了实际难题。

老董事长是所有魏桥创业人心中的主心骨,是他撑起了企业发展的顶梁柱,才有了如今发展越来越好的魏桥创业。”

饮水思源

50后 退休职工刘爱华

像很多从企业退休的老职工一样,刘爱华老人住在魏桥创业的生活区里,每月领着退休金,平日里享受着含饴弄孙的乐趣,空闲时间就和老姐妹们去文化广场散散步聊聊天,晚年生活幸福。在老人心里,这一切都是沾了企业的光......

刘爱华的老伴进厂比较早,年轻时的两人一个在厂里工作一个在家务农,平时的相处时间不多。考虑到职工来回奔波的辛苦,企业为愿意进厂的职工家属提供了工作机会,刘爱华得到消息后高兴不已,随即报名进厂,成为了一名验货员。夫妻两人在厂里买了房子,按时领着工资福利,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

集团总部搬迁至邹平后,热电、铝业、纺织等生产厂区越建越多,配套的生活区、医务室、幼儿园随之建起,职工的生活水平也跟着水涨船高。刘爱华的儿子和儿媳都进入了企业工作,孙子在厂里的幼儿园上学,一家三代人住在新换的大房子里,其乐融融。

“在魏桥刚住上楼房那会儿,有时晚饭后去广场散步会遇见老董事长,他总是亲切地跟大家打招呼,没有半点儿领导的架子。这些年,企业发展好了,我们的日子富了,老董事长却积劳成疾,每每想起他拖着被病痛折磨的身体出现在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上的那一幕,眼泪就忍不住地往外流......他终其一生为企业操劳,让十几万农民转为了产业工人,无数家庭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建厂七十周年之际,祝福魏桥创业越来越好,希望魏桥创业的家人们不负老董事长所托,共同创建蓬勃发展的百年幸福企业。”

脚下有前进路,心中有指明灯

60后 热电厂燃料车间主任 王作军

1987年,王作军进入第五油棉厂,从榨油工做起,到纺织厂的锅炉工、司炉,再到参与热电公司初建和60万机组的建成投产,他紧跟企业发展步伐,历经多次岗位调整,逐渐成长为公司的基层管理骨干。在工作中,他把“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厂训奉为金玉良言,把岗位当“战位”,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全力以赴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如今公司的工作环境和设备条件越来越好,王作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工作经验和企业精神倾囊相授,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职工,为企业助力。

“我刚进厂时,正赶上老董事长带领职工们大刀阔斧改革的好时候,全厂实行满负荷工作制,人尽其力、物尽其用、时尽其效,厂里效益增长迅速,职工们工资高、福利待遇优厚更是远近皆知,大伙儿个个以厂为家,为自己是魏桥创业的一份子而自豪。这三十多年里,我亲身经历了企业从人工生产时代向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时代迈入的大变迁,亲眼见证了当初乡镇里的那个小油棉厂历经磨砺,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是魏桥创业培养了我,给予了我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和幸福安稳的生活。”

最是坚守动人心

70后 铭宏第四分厂厂长蔡红燕

蔡红燕在纺织厂工作已经30年了,20岁刚进厂时,她被派到滨州去培训学习,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回来后便担任了细纱车间班长。

随着企业纺织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蔡红燕多次被公司调用,后被任命为厂长,一干就是20多年。她工作勤恳、任劳任怨,且天生就是一副热心肠,职工之间大事小情都少不了她张罗、帮忙,被职工们敬称为“厂长大姐”。秉持着这份认真与坚守,蔡红燕所负责的分厂几乎年年都被集团公司评为“先进单位”。

“90年代是‘进厂’热潮的高峰期,咱们企业更是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前来报名,当我得知自己能进纺织厂的时候心情非常激动,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从学徒工干到现在,是魏桥创业成全了我的‘纺织梦’,我能做的就是守好这个‘家’,为职工做好工作和生活上的服务,让大家高高兴兴上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一起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和价值。”

左手家庭右手事业,幸福人生自己掌握

80后 氧化铝三分公司统计员侯咪咪

侯咪咪的父母和身边很多亲友都是企业的员工,在她的印象中,魏桥创业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大家庭,是无数个小家庭最强劲的后盾。

2006年,完成学业的侯咪咪毫不犹豫地向公司递交了人生中的第一份求职申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魏桥创业人。从事统计员工作的她严谨细致、务实高效,为了架起集团公司和职工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还主动承担起了通讯员的工作,力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生活中,身为三个孩子母亲的侯咪咪把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为在沾化项目工作的老公解决了后顾之忧,夫妻二人齐心协力,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身为魏桥创业员工子女的我是在企业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无论是家庭、事业还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和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小时候,感受最深的是生活区远亲不如近邻的和谐与融洽,工作后,积累起来的是对企业更多的责任和使命。企业与员工本就是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一体,这些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形势,企业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为员工谋求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知恩于心,感恩于行,作为企业的一分子,即使我个人力量有限,也会努力守好岗位履好职责,不断提升自我,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90后 轻量化公司综合科管理员吕胜利

吕胜利是一个善于抢抓机遇、勇于接受挑战的90后,毕业后在姐姐的强力推荐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魏桥创业,一干就是9年。

不甘于“岁月静好”的舒适区,吕胜利先后三次自请参加电解铝基建安装、设备调试工作,在锻炼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对企业文化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2020年,魏桥轻量化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已经在工作上小有成绩的吕胜利毅然报名参加了轻量化基建工作,在挑战中突破自我,寻求新的发展机遇。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吕胜利坚持所有事情超前做的工作理念,给自己定目标列计划,和志同道合的同事们一起兢兢业业、奋力前行,保证轻量化项目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投运,展现出新时代年轻人的锐气与拼劲,为铸就“魏桥速度”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时常庆幸自己当初进入魏桥创业的这个决定,一路走来,从学习探索,到充分发挥自己所长,是企业发展助推着我成长。轻量化基地是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贯彻绿色环保发展理念,带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在轻量化基建过程中,我有幸接触到了世界最前沿的汽车轻量化技术和制造设备,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丰富了自我。我坚信,魏桥轻量化项目只是企业轻量化发展的一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在此,祝魏桥创业基业长青,在新的征程中再创佳绩!”

笃志前行七十载,扬帆起航正当时

魏桥创业,未来可期!

新年贺词 |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奋进新时代 阔步新征程

惠民县委书记王玮一行来魏桥创业集团走访

新征程 创未来——魏桥创业集团创立70周年、创业40周年

张波董事长在魏桥创业集团2021年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重点摘要

传承红色基因

共祝百年华诞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