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和新冠之间有猫腻?明明防控新冠,科学家却说艾滋是忧患?

日期: 2025-11-21 01:00:53 |浏览: 1|编号: 10248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艾滋和新冠之间有猫腻?明明防控新冠,科学家却说艾滋是忧患?

从报告上来看,患者在2006年确诊感染艾滋病毒,但由于体内的艾滋病毒控制得并不理想,其免疫系统一直在弱化。而免疫功能受损,又直接导致她在2020年9月感染新冠病毒后,整整216天,都没法彻底被治愈。

雪上加霜的是,潜藏在她体内的新冠病毒开始“异变”了。

新冠病毒概述图

不是一般的“异变”。遗传学家和传染病学家从她的体内,先后发现了新冠病毒的32种突变,其中就有首次在英国发现的E484K,和在南非首次发现的N510Y。

这名患者体内的变异病毒有没有传染给其他人?其他国家可能仅有一两种的突变,怎么会全都集中在这名患者身上?如果类似的病历越来越多,晚期的艾滋病患者又会不会成为“新冠病毒变体的工厂”?艾滋病毒真的要为这种突变背锅吗?

当艾滋病毒撞上新冠

从新冠疫情初期,有科学家提议用艾滋病常见的治疗手段——鸡尾酒疗法来应对新冠疫情时,可能普通人心里就“咯噔”一下,在艾滋病毒和新冠病毒之间划上了一个问号。

而这次南非被曝光的病历,刚好就是一出“当艾滋病毒撞上新冠”。

艾滋病毒概述图

虽然从病历报告上来看,这些突变的确是在一名艾滋病晚期患者的身上发生的,但直接下结论说这和艾滋病毒有关,为时尚早。

艾滋病毒的全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就是说,它主要攻击的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当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毒,并且已经进入发病期,那就意味着他体内的免疫系统会逐渐崩盘。这个时候,不论受到哪种外界病菌的攻击,崩坏的免疫系统都很难联合起来一致对外了。

而新冠病毒之所以会导致重症或死亡,一部分情况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为了杀死入侵的病毒,启动了细胞因子风暴。这种“自杀式”的攻击往往会导致全身器官出现炎症性反应,使病人最终因为多器官衰竭或呼吸困难而亡。

摄影师保罗·弗斯科镜头下的艾滋病患者

试想一下,原本已经做好战斗准备的新冠病毒,突然进入了一个免疫系统失去防御能力的环境——那还等什么?进攻啊,为所欲为啊。

从这个角度说,艾滋病毒本身或许不会对新冠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它的存在的确给新冠提供了温床。尤其新冠作为一种单链RNA病毒,稳定性又比较差,在这种环境下,发生变异的可能性被放大,也是说得通的。

小心新冠病毒学坏

事实上,在这之前,科学家们就提出过类似的顾虑:新冠病毒很可能已经跟艾滋病毒“学坏了”。

2020年,上海复旦大学和纽约血液中心就联合发出警告:新冠病毒可以像艾滋病毒一样破坏人体的主要免疫细胞,从而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

从他们发表在《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的内容来看,他们在实验中发现,人体淋巴细胞中对免疫反应非常重要的T细胞成了新冠病毒的攻击对象。这也就意味着,一旦T细胞被攻击,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后就很难再抵御新冠病毒的攻击。

不过好在,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新冠病毒还只停留在攻击T细胞上,而不会像艾滋病毒那样,在T细胞中复制生长,把人体的免疫系统当做自己的繁殖工厂。

这也是为什么,在南非的特殊病历被曝光后,科学家们更加提倡,要重视艾滋病群体的新冠疫情防控。甚至呼吁,要把新冠病毒在艾滋病患者之间的传播当做“下一个忧患”。

毕竟,截止到2019年,全球约有380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倘若这种类似的“病毒突变”再多发生几例,这些原本饱受病痛折磨的人,很有可能会成为影响疫情防控的“不定时炸弹”。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