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改造宗旨】为“艾”点亮“心”灯

日期: 2025-11-14 03:02:12 |浏览: 3|编号: 10231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践行改造宗旨】为“艾”点亮“心”灯

上海市爱心帮教基金会始终践行“凝聚社会资源,参与预防犯罪,促进社会稳定”的宗旨,精准聚焦特殊群体及其未成年子女,多年来持续开展各类帮教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为“艾”点亮“心”灯

“丝”路“心”语

艾滋病罪犯心理援助项目

在上海新收犯监狱,关押着一个特殊的群体——成年男性艾滋病罪犯。他们不仅承受着身体的病痛,心灵也常被绝望与孤僻的阴霾笼罩,其中不少罪犯一度对改造心灰意冷。

为破解这一难题,2025年,在上海市爱心帮教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新收犯监狱引入守沪明天之“丝”路“心”语艾滋病罪犯心理援助项目,携手社会专业心理力量,帮助罪犯走出心理困境、点燃改造希望。近期,一名罪犯王某的积极转变,正是这场“心”级救赎最生动的注脚。

孤僻

高墙内的沉默身影

罪犯王某,66岁,离异,HIV阳性,因诈骗罪、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入狱服刑已有10年。王某是上海人,年轻时放荡不羁混迹于社会,染上了毒瘾,感染了HIV,加上此前的两次前科,家人早已对他失望透顶。服刑初期,前妻还偶尔来看看他,2019年后也彻底断了联系。

近年来,王某愈发沉默寡言,常常一整天都与他人说不上两句话。主管民警多次找他谈话教育,他也只是摇头回应:“警官,我没什么事”,像一座拒绝任何人靠近的“孤岛”。

契机

团训叩开紧闭心门

针对王某的改造状态,民警结合教育转化的实际需求,向监狱申请将王某纳入心理援助项目。

起初,王某直接回绝了参与活动的邀请。主管民警耐心劝说:“这个活动不复杂,就是参与些轻松的趣味互动,放轻松就行!”他这才不情不愿地答应下来。

就这样,王某第一次参与了上海梦晓心理辅导支持中心蔡丽华老师主讲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缘聚你我·相伴相知》。活动结束后,他主动找到主管民警说:“警官,之后要是还有这类活动,麻烦批准我参加。”

后续,王某又陆续参与了《我和我心·探索自我》《拨开迷雾·心见晴天》《从心启航·筑梦新生》等系列课程。在活动分享环节,他感慨道:“每次参加活动,都像心里‘减了一天刑’,能暂时忘了自己还在监狱里。”

心声

迟来的忏悔与彷徨

2025年6月17日,该项目的帮教老师入监做个体访谈,王某也主动报名参与。

随着交流逐步深入,王某红了眼眶、声音哽咽:“我年轻时混日子,吃喝嫖赌、好吃懒做,早就把家里人的心伤透了,他们都放弃我了。没想到进了监狱,民警和社会上的老师还一直帮助我、鼓励我……”在帮教老师的耐心引导下,王某终于敞开了积压已久的心结:“还有两年我就要刑满了,但家里早断了联系,我年纪大了还带着病,真不知道出去后能去哪儿、能靠谁……”

看着泪流满面的王某,在现场的主管民警语气郑重又恳切地说:“你先安心改造,好好调整状态。家里人的思想工作,我们帮你一起努力做!”

谅解

破冰的亲情防线

为帮王某重建与家人的联结,监狱民警多方奔走、费了不少周折:王某早年的家已拆迁,民警几经打听,才联系上与90多岁老母亲同住的王某姐姐。起初,姐姐的态度十分坚决:“你不清楚他以前有多混蛋,我们现在只想安稳过日子,实在不想再和他有牵扯了。”

民警没有放弃,多次登门沟通,反复向他姐姐讲述王某在狱中的转变,以及他对家人、尤其是对老母亲的牵挂与愧疚。这份真心与坚持,终于渐渐消融了姐弟间的隔阂,姐姐松口说道:“没想到你们民警这么尽心帮他,他要是真的改好了,我们当家人的,也不会不管他。”

民警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王某,还特意带回了其家人的合影。王某捧着照片,盯着老母亲的面容,泪水忍不住再次滑落。他在写给警官的感谢信里承诺:“谢谢警官!我一定好好改造,刑满出去后好好孝敬母亲,绝不能辜负警官的一片苦心。”

希望

HOPE

重燃的新生希望

如今,王某已经顺利开通了与母亲的亲情电话——那个曾经沉默寡言、拒人千里的身影,早已不见踪影。每次通话,他都能和家人聊上许久,久违的笑容也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

从“孤岛”般的自我封闭,到主动敞开心扉、重拾亲情,王某的转变,正是“丝”路“心”语艾滋病罪犯心理援助项目的生动实践。通过该项目,不仅帮助罪犯解开了心理症结,助其以健康心态投入改造,更为他们刑满后顺利回归社会、重启人生,点亮了一盏温暖的“心灯”。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1号!1号!1号!请为你最喜欢的“好故事”投一票

2、【践行改造宗旨】‌谱写“五味”协奏曲铸就监门“金钟罩”

3、【艺术矫治人生】女子监狱:用榜样照耀前行路,引导罪犯开启“觉醒之旅”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