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 打造多元全谱系超级IP 今年6月以来夜间消费已超880亿元 夜生活节130个主题活动遍布市区与郊区

日期: 2025-09-14 04:02:18 |浏览: 4|编号: 10083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上海 打造多元全谱系超级IP 今年6月以来夜间消费已超880亿元 夜生活节130个主题活动遍布市区与郊区

记者 唐烨

8月,正是夜间经济最火热时。今年的“上海夜生活节”集中呈现了多元复合的夜经济生态:从6月延续至9月,首批推出了多达130个主题特色夏夜活动,遍布上海市区与郊区,涵盖潮流运动之夜、电竞生活月、申夜现场音乐季、百联之夜、上海精酿啤酒节、FEAST美食嘉年华以及“公交+消费”“游船+消费”等一批特色业态……

场景多、业态新,让人目不暇接。上海仅今年6月以来,夜间消费就超过了880亿元。“上海夜间经济是覆盖全场景、全人群的‘全谱系夜生活生态’,这是一个难以被单一标签定义的超级‘IP’。”业内人士这样描述。

上海夜间经济的特色是什么?

很多城市的夜间经济都有着鲜明的特色:成都的夜经济充满“市井气”,西安的夜晚有“盛唐文化”,重庆以“魔幻山城”为底色,厦门的夜晚主打“滨海牌”,杭州描绘着夜色中的“西湖文化”……

上海夜间经济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似乎很难脱口而出。

夜上海,灯火璀璨,可以感受的实在太多:在太平湖—新天地邂逅“石库门—漫步式夜生活”,在梧桐树下的“巨富长”(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沉浸式感受文艺潮流的夜生活,在西岸梦中心区域感受水岸艺术的魅力,在吴江路—丰盛里打卡“路易号”巨轮,在大豫园地区品味“传统与现代交融、商业与文化共生”的夜晚,在大学路上感受年轻群体的活力与朝气……

“上海的夜经济不像成都、西安等城市拥有‘单一的强符号’。”上海应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王洋说,上海的夜经济是多元复合的生态。这恰恰契合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鲜明特质。

上海有一群夜经济“造梦师”

丰俭由人的夜经济形态与场景撑起了上海夜间经济的活力:在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城市夜经济指数”调查中,上海持续保持夜经济指数全国第一。

在夜经济的蓬勃活力背后,有着大量富有韧性与创造力的市场主体。

南昌路一带是上海酒吧密度最高的街区,平均每隔10多米就有一家酒吧。即便如此,酒吧还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今夏,酒吧比去年同期增加近20%,达到142家。

每家酒吧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位于兴安路与雁荡路路口的“地理学家咖啡馆”是一家“白咖夜酒”小店,去年年底开业,其夜晚的营业额已达到了白天的两倍以上。店铺装潢是独特的“希腊洞穴风”,落地窗显得店铺非常通透,招牌蛋糕、西式简餐、咖啡饮料都很有品质,晚上供应的鸡尾酒是特调的,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夜间营业势必会增加经营成本,商家必须有不断自我更新的意识,找到自己的利润增长点。”店主说。

上海将创造夜经济的市场主体称为“夜间造梦师”。今年上海夜生活节首次推出了五位“夜间造梦师”。通过这些优秀的夜间经济经营者的“造梦”故事,展现上海夜经济的多元性。

如融合电竞、音乐、社交、演艺、餐饮等多种业态的“INS新乐园”,在网络社交媒体上被称作迪士尼、乐高、哈利·波特之外的“上海第四大乐园”。“INS新乐园”的受众群体非常年轻,一半以上的消费者是18岁到28岁的年轻人。创始人关山行说,“INS新乐园”创新了“通票模式”,消费者购买通票,可以畅游场内多个风格迥异的酒吧空间。

又如全国首家残障者友好的无障碍酒馆“无碍理想”小酒馆,它的创始人夏玉杰希望,残障人士也能洒脱自由地感受夜晚的美好。小酒馆里有方便轮椅使用者进出的斜坡与加宽大门,有方便听障人士与人交流的画着手语指示图的白板,有方便视障人士了解室内格局的盲文版室内布局图……

“夜间造梦师”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他们都构建着时间维度上的稀缺性与情感层面的专属感。”王洋观察,在时间维度上紧扣夜晚的独特氛围,打造白天无法复制的沉浸式体验;在情感层面,创造“不可复制的专属体验”。

夜经济“细微之处见功夫”

夜经济不是市场主体的“独舞”,它的繁华是城市各系统协同合作、高效运维的体现,如深夜交通保障、城市安全有序、文旅商体展融合创新,正所谓“细微之处见功夫”。

今年,市商务委推出了夜经济升级政策2.0版:涵盖丰富夜间街区演艺活动,优化夜间活动报批报备,推动商场、街区、公园绿地等打造体育观赛“第二现场”,支持推出夜间定制旅游巴士线路等,优化升级了释放“外摆经济”活力、支持举办主题特色市集、提升夜间景观照明品质、优化夜间停车保障等多项内容。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夜经济政策的精准性还存在提升的空间。一家沿街小店店主说,政策鼓励释放“外摆经济”活力,自己也想申请外摆位,但目前申请渠道并不便利。一家小酒吧店主表示,门口的小马路突然由双向通行变成了单向通行,来小酒馆的客人打车要绕个圈子才能到,离开时打车也要先走出去一段路,很不方便,影响到了生意。

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强化数据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更好地适配市场需求。上海仅今年6月以来,夜间消费就超过了880亿元。要使大量消费产生的数据有效沉淀下来,进而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指导。

王洋建议,政府可搭建上海夜生活信息发布与预约平台(小程序),提供“一站式”夜间消费指南。同时,收集关键消费数据,精准识别夜间消费的“空白区”与“过剩区”。针对低活跃度的夜间市集,可依据数据反馈引入更匹配当地消费需求的业态;对于高流量的场馆和活动,则可结合数据支撑延长活动时间,并配套推出消费优惠以提升效益。

此外,还要注重政策制度之间的协同,防止涉及夜经济发展的相关职能部门,出于各自业务职责形成相互矛盾的政策制度。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