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卖酒,是一个时代结束了?

日期: 2025-09-13 06:00:53 |浏览: 5|编号: 10081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可乐卖酒,是一个时代结束了?

有人并不认同上述观点。至于可口可乐连续多年业绩下滑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可口可乐公司内部,碳酸饮料业务占比达80%以上。随着消费者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强,碳酸饮料逐渐“失宠”,导致可口可乐业绩被拖垮。

值得一提的是,可口可乐的“老对手”百事可乐同样惨淡。数据显示,百事可乐2017年实现净利润48.57亿美元,同比下滑23.26%。同时,近年来持续业绩下滑,2014年百事可乐营收为666.83亿美元,2016年已下降至627.99亿美元。

由第三次消费升级带来的健康观念正将碳酸饮料行业打入冷宫,截至2017年,美国碳酸饮料销量已经连续12年下降。

中国食品产业研究员朱丹蓬表示,碳酸饮料业绩的大幅下滑,预示着整个中国乃至全球大健康消费浪潮的全面来临,“可乐时代”走到了尽头。

主打健康市场,欲改造升级

面对逐年下滑的业绩和不断萎缩的碳酸饮料市场,可口可乐开始了市场战略布局上的“大换血”。

可口可乐从2017年年中开始裁员,到2018年总共计划裁掉1200名员工。可口可乐公司称,最终省下来的钱,至少一半用来投资并购非碳酸饮料业务,在筛选投资的企业方面,可口可乐的聚焦点在于健康和绿色。

实际上,为适应健康饮料的市场需求,可口可乐不断推出新产品,仅过去三年在亚太地区就发布了500多个新品。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昆西表示,公司目前正在加速向一家全面的饮料公司转型,将开发饮用水、果汁、咖啡茶饮等新业务领域。

中新社发 富田 摄 来源:中新网

在加快非碳酸饮料产品布局的同时,可口可乐还甩掉了低利润的瓶装业务,轻装上阵。

2016年11月,可口可乐将中国的瓶装业务出售给中粮和太古。这意味着,可口可乐仅需要将可乐浓缩浆提供给瓶装厂,从而降低在标准化、运输、分销等方面的成本。

据了解,装瓶业务毛利率相对较低,仅约10%-15%。剥离瓶装业务后的可口可乐从重资产变成轻资产,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管理成本和人员成本。

但品牌营销专家路胜贞认为,可口可乐在出售装瓶业务后,将引发对中国市场掌控力减弱的连锁反应,从而进一步丧失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另外,由于专注于收取品牌转让费,市场运营的关注会下降,这将导致企业进一步失去市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动力。

打破“酒戒”求转型

可口可乐对原有核心业务之外新的可能性的探索,并不仅限于果汁、咖啡或茶饮,还包括酒。

据外媒报道,为扭转市场低迷的局势,长达125年未涉足酒精饮料的可口可乐决定涉足酒类饮料业务,并选择日本作为迈出该领域的第一步。

可口可乐加入的是日本日益增长的“Chu-Hi”气泡酒市场,目前这一市场已经由 Zero、 Lemon以及Slat等日本品牌主导。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位高管称,这一举动将使可口可乐进入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